关于小学科技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03-18姜振玲
姜振玲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小学的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变得极为重要。在学习中,教师应逐步树立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结合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新颖灵活、层次鲜明、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技教育 科学素养 问题 措施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为了确保国家的稳步发展,小学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对小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教学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充分尊重小学生动手性、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技教育活动当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小学科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小学科学技术教育课程历时短,导致实际操控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现阶段小学科技教育的情况而言,很多地区的小学并未进行科技课程方面的授课活动,导致未能把学生科学实验、科学思考落到实处。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一些地区的教师还采取以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习知识点,并未真正实施小学科学技术的教育。
(二)基础教学设施不到位
由于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一部分小学并没有健全的科技基础设施,导致小学科学技术教育的课程难以开展。因此,小学科技课程的教育的重点放在课程内容的背诵上,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的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洋葱细胞结构时,并未使用显微镜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观察细胞结构,而是通过一味地背诵讲解知识点来强化记忆。设立健全的科技基础设施是提升小学科技课程质量的前提要求。基础教学设施的不全,极大地阻碍了小学科学教育课程,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小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二、加强小学科技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重视程度,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小学科技教育当中,教师应深入探索课本,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情况,设立简单易操作、新颖灵活、举一反三的科技题目,促使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科学素质。例如,教师在讲解摩擦力时,应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在沙面、冰面、普通路面上行走的感受,并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同时,教师还应尽可能多的利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雷电的形成这一课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音频、视频的播放或者通过讲解故事,使学生真正地融入到课程当中来。充分地利用小学生爱动脑思考的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的理解雷电形成的原因,从而为学生开展独立解决问题,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完善教学设施
为了真实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更优更好地开展小学科技课程,学校应逐步完善基础设施,进行资源整合、资源配备,从而完善科学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避免因基础设施不完备而造成无法提升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的尴尬局面。例如,学校在图书馆配置方面,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和爱好选取一些易理解、趣味性强、可操作的科学类技术图书,供学生学习和阅读。在小学科技教育课程讲解方面,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创新适合学生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使操作与讲解真正的结合起来,从而逐步的提升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解决科技问题。教师在讲解科学技术知识时,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当中,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例如,教师在讲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原理时,教师应事先准备好一对磁铁,使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深刻的理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科学原理。教师通过这种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的科技小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刻地明白科学原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总结
小学的科技教育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启蒙课程。因此,各小学应充分重视小学科技教育方面的课程,逐步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为大力开展小学科技教育活动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学习情况,设立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计划。做到实践与讲解充分结合,从而使学生在进行科技探讨和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学创造力和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晓鹏,万爱珍.关于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学术,2010,(03).
[2]王晓晓.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對策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4,(04).
[3]陈曦红.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