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新进展
2019-03-18翟东钏
翟东钏
【摘要】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与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临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入, 药物治疗方案已经从传统的扩血管药物、强心剂以及利尿剂等逐步过渡到以神经激素抑制疗法作为核心的方案, 治疗的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而是更为重视心肌重构机制, 从而有效防止、延缓患者心肌重构的进一步发展, 改善患者死亡率、住院率。鉴于此, 本研究主要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新型药物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药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113
所谓慢性心力衰竭, 指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逐渐发展到后期的临床症状表现, 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因主要包含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以及高血压等。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持续加速,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这就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不断增长, 如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因此, 为全面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 广大专家学者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药物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也得到了一定的突破[1]。
1 伊伐布雷定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不宜过快, 因此如何降低心肌氧耗、减慢心率就成为治疗的关键所在。作为选择性非常高的抑制剂, 伊伐布雷定能够针对窦房结的电活动进行全面的抑制, 同时不存在β受体阻滞剂引发降低血压的作用, 基于减慢心率的作用来改善心肌耗氧症状。由于大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或者其他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 使得传统的β受体阻滞剂受到严重的制约。然而, 伊伐布雷定则能够基于剂量依赖性, 改善患者运动心率、静息等现象, 能够应用于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同时不会对患者呼吸、血压造成影响。王学海等[1]的研究中提出, 伊伐布雷定能够有效改善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 可以发挥改善心室重构的作用, 患者预后情况较为理想。唐耀能等[2]提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在对症治疗的同时, 辅以伊伐布雷定能够发挥协同作用, 使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死亡率得以有效改善。
2 利尿剂
利尿剂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基础药物在控制和消除液体潴留、缓解心力衰竭症状方面效果显著[3]。张英等[4]在《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一文中全面对比了呋塞米与托拉塞米的临床疗效, 提示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更为显著, 患者24 h尿量、左心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均显著优于呋塞米, 同时托拉塞米对患者钾离子水平的影响更小, 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托伐普坦作为一种新型的非肽类、选择性的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 其相较于传统利尿剂来说, 不会引发肾功能恶化、低钠、低钾等症状, 同时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效果更为理想。李永超等[5]在《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作用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一文中全面分析了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通过全面对比呋塞米, 托伐普坦在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A)比值以及LVEF等方面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呋塞米, 同时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Ⅱ级的效果也更为理想, 充分证明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具有理想的临床价值。
3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会引发水钠潴留、心肌纤维化等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当中的醛固酮水平显著增高, 通过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全面缓解心律失常、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以及心肌纤维化等症状。长时间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会引发醛固酮逃逸情况, 则就需要辅以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有效抑制醛固酮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害, 当前临床常用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主要为依普利酮、螺内酯。刘正华[6]通过研究后提出, 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在对症治疗的同时, 辅以螺内酯, 患者LVEF、1个月总有效率均得以全面改善, 同时血清脑钠肽水平也得以显著降低。此外,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当中的水平要显著高于Ⅱ级, 给予心力衰竭标准治疗的慢性心力患者, 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得以显著降低, 未给予螺内酯治疗的患者, 其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刘胜君[7]提出, 在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 辅以依普利酮, 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得以显著降低, 并且在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之后, 心功能改善情况极为显著。
4 强心药物
洋地黄为正性肌力药物, 兼具正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 可直接抑制Na+-K+-ATP酶, 提高细胞内Na+和Ca2+水平, 同时还可提高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和RASS活性, 减少肾小管对Na+的冲吸收[8]。王海平等[9]在《地高辛片聯合益气复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一文中全面肯定了地高辛的临床价值, 通过地高辛片联合益气复脉, 能够在有效提升临床疗效的同时, 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进一步证明了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左西孟旦为新型的强心药物, 是一种钙增敏剂, 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发挥正性肌力作用, 且不增加心肌能耗, 并能激活钾离子通道促进血管扩张, 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付文科等[10]全面对比了左西孟旦与常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最终结果显示左西孟旦治疗后, 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 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降低, 进一步肯定了左西孟旦的疗效与安全性。作为一种新兴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米力农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肌肉、肾脏的供血情况, 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其心脏承受的负荷。苗伟等[11]提出, 米力农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全面降低TNF-α、IL-6水平。
5 基因疗法
现阶段, 针对心力衰竭基因治疗的研究靶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肝细胞聚集与单基因缺陷引发的心肌肥厚、血管紧张素水平、细胞存活、舒张功能、钙离子符合、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等。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 基因治疗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 相应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直接或者通过肾上腺素能系统和环磷酸腺苷引发肌球蛋白收缩的功能障碍性钙循环的优化方面。文治勇等[12]在研究中系统分析国内外的基因治疗方案, 探讨了已经实现临床试验的3个项目, 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内源性心肌修复与催化环AMP引发的腺苷酰环化酶6型(AC6);靶向肌质/内质网钙ATP酶(SERCA2a)的基因治疗, 其主要是针对肌质网与細胞质当中的钙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
综上所述, 药物治疗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面仍旧是主要的研究方向。在科学技术与医学技术的推动下, 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然而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往往较为复杂, 在实际治疗进程中, 除了需要依据指南要求进行科学用药的同时, 还应当充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来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进一步降低患者再住院率、病死率。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从药物治疗方案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学海, 朱晏萱.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讨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27(16):2141-2143.
[2] 唐耀能, 赖志荣.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11(13):79-80.
[3] 王新生. 他汀类与心血管药物配伍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0):595.
[4] 张英, 夏豪, 曾彬. 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疑难病杂志, 2014, 13(10):1066-1070.
[5] 李永超, 赵月, 赵瑞革, 等. 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症状改善作用及对心肾功能的影响. 中国药业, 2015, 24(6):19-20.
[6] 刘正华. 螺内酯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0例疗效观察. 北方药学, 2015, 12(11):76-77.
[7] 刘胜君.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有效性.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93):100.
[8] 张新锋, 杨庆坤.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利弊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 28(22):3058-3060.
[9] 王海平, 何志高. 地高辛片联合益气复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4, 29(5):532-535.
[10] 付文科, 孙玉发, 郝卫军, 等. 左西孟旦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所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 19(2):153-155.
[11] 苗伟, 李震花, 王立启, 等. 米力农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TN F-αIL-6的影响. 安徽医学, 2014, 35(2):206-208.
[12] 文治勇, 李晓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1166C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广西医学, 2015, 37(7):1016-1018.
[收稿日期: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