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预防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感染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9-03-18杨英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感染老年预防

杨英铭

【摘要】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呼吸衰竭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采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35例。参照组采用环丙沙星予以预防, 实验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予以预防。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预防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肺炎病灶吸收时间(5.30±1.06)d, 短于参照组的(9.02±2.3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498, P<0.05)。实验组发热症状改善时间(3.65±0.76)d, 短于参照组的(5.21±1.6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576, P<0.05)。实验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4.82±1.13)d, 短于参照组的(6.85±1.7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420, 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参照组(4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50, P=0.0063<0.05)。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参照组(3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3, P=0.0168<0.05)。结论 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物能够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改善患者肺部炎性病灶, 其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应予以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急性呼吸衰竭;老年;感染;预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56

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因原发疾病等原因造成其呼吸系统功能受到损害, 其身体处于缺氧状态, 从而导致患者二氧化碳潴留, 该疾病发病急、病情发展速度较快[1]。同时, 老年患者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在进行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时极易并发感染等症状, 严重危 害患者生命安全[2-4]。因此, 研究老年呼吸衰竭患者预防措施与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以预防, 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进而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0例, 男43例, 女27例。年龄最小65岁, 最大89岁, 平均年龄(73.5±5.3)岁。其中, 支气管炎患者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14例、其他疾病患者19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35例。

1. 2 方法 参照组采用环丙沙星预防, 给予患者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牡丹江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3022450), 静脉滴注2次/d, 100 mg/次。实验组实施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予以预防, 给予患者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6249), 将3 g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与250 ml氯化钠注射液(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37022990)均匀混合, 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7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肺炎病灶吸收、发热症状改善及痰液颜色改变时间);感染预防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其中显效:患者未见感染病灶或感染区域;有效:患者感染病灶较小, 经治疗有所缓解;无效:患者感染病灶较大, 病情较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腹泻、食欲减退及恶心呕吐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实验组肺炎病灶吸收时间(5.30±1.06)d, 短于参照组的(9.02±2.3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498, P<0.05)。实验组发热症状改善时间(3.65±0.76)d, 短于参照组的(5.21±1.6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576, P<0.05)。实验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4.82±1.13)d, 短于参照组的(6.85±1.7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420, P<0.05)。

2. 2 两组患者临床预防效果比较 实验组显效23例、占65.71%, 有效10例、占28.57%, 无效2例、占5.71%, 总有效率为94.29%。参照组显效11例、占31.43%, 有效5例、占14.29%, 无效19例、占54.29%, 总有效率为45.71%。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501, P<0.05)。见表1。

2. 3 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实验组轻微藥物不良反应共计3例, 其中腹泻患者1例, 占2.86%;食欲减退患者1例, 占2.86%;恶心呕吐患者1例, 占2.86%,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参照组轻微药物不良反应共计11例, 其中腹泻患者4例, 占11.43%;食欲减退患者2例, 占5.71%;恶心呕吐患者5例, 占14.29%, 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43%。

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3, 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需侵入性操作, 且临床中应用机械通气的比例较高, 加之患者年龄较大, 其身体素质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加重了呼吸衰竭患者的感染几率[5]。因患者呼吸衰竭致病诱因多有不同, 其治疗手段差异显著, 但在治疗及护理中, 均需对患者感染问题予以重视, 肺部感染将会加重患者的呼吸衰竭, 同时也会对患者其他脏器与系统造成严重影响[6]。因此, 临床中需防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 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本文主要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物在预防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方面的作用,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是第三代头孢药物, 该药物能够作用于患者体内细菌的细胞膜之上, 从而对细菌细胞中青霉素蛋白、转肽酶具有重要影响, 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细胞分裂, 从而控制细菌数量, 其杀菌效果较好[7-9]。另外,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 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相对较低, 且均为轻微不良反应, 一般在临床中无需治疗, 停药1~3 d内可痊愈。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肺炎病灶吸收时间(5.30±1.06)d, 短于參照组的(9.02±2.35)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498, P<0.05)。实验组发热症状改善时间(3.65±0.76)d, 短于参照组的(5.21±1.6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576, P<0.05)。实验组痰液颜色改变时间(4.82±1.13)d, 短于参照组的(6.85±1.7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420, 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参照组(4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450, P=0.0063<0.05)。实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参照组(31.4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3, P=0.0168<0.05)。

综上所述, 针对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感染问题, 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获, 陶静.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预防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感染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14):1332-1333.

[2] 卜一夫.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预防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感染效果评价. 基层医学论坛, 2018(4):497-498.

[3] 唐静怡, 谭清武, 李斌, 等.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诱发老年癫痫发作剖析. 临床误诊误治, 2017, 30(6):77-78.

[4] 龙鼎, 喻莉, 杨军辉.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 30(5):512-514.

[5] 姜微.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6):57-58.

[6] 马花平.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4):115-117.

[7] 黄美琪, 吴镇东.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对老年COPD伴感染患者疗效、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内科, 2016, 11(6):902-904.

[8] 姜国林.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院内肺部感染临床观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3):338-339.

[9] 王华飞.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人肺部感染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8):58.

[收稿日期:2018-08-08]

猜你喜欢

感染老年预防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