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9-03-18杨艳玲
杨艳玲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宫颈癌诊断中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的价值。方法 802例疑似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对患者实施TCT阴道镜、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 观察其检查结果和准确性。结果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共计确诊宫颈癌11例, 而TCT检测发现8例宫颈癌, 宮颈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2.73%(8/11)。结论 应用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的价值显著, 可对患者疾病做出分型, 为临床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 宫颈癌;液基薄层细胞学;阴道镜;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27
一般而言宫颈癌前病变逐渐发展为浸润癌需要10年之久, 在此漫长的过程中如果可对患者做出诊断, 则能够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处理, 以期减少疾病对患者产生的影响, 此时如何对患者实施准确的检测和诊断, 就成为临床研究过程中的重点课题[1]。本次研究以作者工作实际经验为基础, 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2例患者中展开分析, 主要探究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 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2例疑似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0~50岁, 平均年龄(42.31±4.11)岁, 患者均已婚, 且均有孕育史, 其中409例患者产次≥2次, 其余393例患者产次为1次, 患者均因为不同程度的阴道接触性出血、不规则出血、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阴道异常排液等相关症状来本院接受诊断检查, 其阴道排液可呈现白色或血色, 如米泔样且伴随不同程度的腥臭味, 部分患者伴随明显的尿频、尿急和下肢肿痛症状。研究前已经对患者说明了入选概况, 最终纳入研究的对象均在知情的基础上表示同意参加本次检查观察。
1. 2 方法 均对患者实施TCT阴道镜、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 检查前对患者经期进行询问, 指导患者在经期后3 d左右接受检查, 在检查前则应该避免使用阴道置入型药物, 避免进行阴道或局部的冲洗, 同时禁止性生活[2]。此后对患者置入阴道镜, 在阴道镜下观察患者的宫颈情况, 并利用采样器对患者进行脱落细胞的收集, 将盛有Thinprep的细胞保存到小瓶中, 上机进行制片并实施巴氏染色[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检查结果, 并按照TBS报告系统对患者TCT检查结果进行分类, 包括:①良性反应性改变;②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③包括高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病变(HISL)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④低级别的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⑤HISL;⑥鳞状细胞癌(SCC)。结果分析时由2名或2名以上的影像学医师对检查所得资料进行阅览, 遇到意见不统一之处需进行商讨后确定;完成检查后, 统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并实施组间分析。
2 结果
2. 1 宫颈TCT检查结果 本次802例疑似宫颈癌患者均顺利接受了TCT检查, 其中302例患者检查结果无异常, 500例患者结果存在异常, 500例异常患者中ASCUS患者237例, 占47.4%(237/500);非典型腺细胞(AGC)患者11例, 占2.2%(11/500);ASC-H患者9例, 占1.8%(9/500);LSIL患者120例, 占24.0%(120/500);HSIL患者115例, 占23.0%(115/500);SCC患者8例, 占1.6%(8/500)。
2. 2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共计503例患者存在异常, 其中ASCUS患者238例(47.3%), AGC患者10例(2.0%), ASC-H患者9例(1.8%), LSIL患者120例(23.9%), HSIL患者115例(22.9%), SCC患者11例(2.2%)。
2. 3 TCT、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情况对比 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共计确诊宫颈癌11例, TCT检测发现8例宫颈癌, 宫颈癌的诊断准确率为72.73%(8/11)。
3 讨论
宫颈癌属于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 目前临床通过大量研究分析, 对相关的宫颈癌患者临床情况进行统计, 发现其和未患有宫颈癌的患者存在一定差异, 即前者普遍存在初产年龄过小或滴虫感染、或个人卫生条件较差、或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其他类型感染情况, 或为个人生活状态不佳而存在的营养不良状况, 该类因素均可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 致使其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 加大了宫颈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生可能行[4]。
目前临床多数宫颈癌确诊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类似之处, 即患者确诊前早期无明显的症状, 因此即便实施了相关检测也很难被检查出, 而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 患者的疾病会不断进展, 进而出现阴道流血, 即异常出血或接触性出血现象, 当患者的疾病发展到中晚期后, 则可能表现有十分明显的阴道不规则流血, 故而疾病晚期有多数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贫血现象[5]。临床认为流血现象的发生和患者的病灶大小、间质血管情况存在密切关系, 即患者的病灶在生长过程中侵袭到相关的大血管, 则可能导致大出血情况, 此时已经绝经的患者则表现出阴道出血现象, 年轻患者则出现经期显著延长或经量增多现象。而伴随着出血的异常征象被发现, 多数患者因此而就诊, 实施其他方面的检查时, 往往可见患者同时存在有尿频、下肢肿痛等症状, 此时肿瘤对于患者的输尿管已经产生了压迫, 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使患者出现输尿管堵塞或尿毒症等并发症, 至此宫颈癌已发展到晚期,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故而临床多数研究已经认识到宫颈癌对于女性健康的危害, 均主张在早期相关妇科检查中实施宫颈癌相关检查, 并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患者宫颈刮片检查, 而该类方法的检查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能够被不同地区的女性患者所广泛接受, 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 能够在检查后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 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创伤[6-9];但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即宫颈刮片检查中, 若执行操作的医师经验不丰富, 或者使用的操作方法缺乏规范性, 均可能使相关的细胞残留在刮板上, 而转移到载玻片上的细胞较少, 使得其检查准确性受到影响, 而涂片较厚则可能使细胞卷曲、重叠, 最终均难以被及时发现, 降低了其诊断的准确率。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 则能够在阴道镜下对患者的病变位置进行相应观察, 存在可疑的病变区域则可及时对其实施活组织病理检查, 而此时活组织病理检查的准确性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避免了常规宫颈刮片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结果显示:TCT检测可见ASCUS、AGC、ASC-H、LSIL、HSIL、SCC的检出率依次为47.4%、2.2%、1.8%、24.0%、23.0%、1.6%;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共计确诊宫颈癌11例, 而TCT检测发现8例宫颈癌, 诊断准确率为72.73%。此外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能够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疾病进行持续观察和追踪, 以判断患者通过治疗是否得到了一定恢复,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了充足依据, 故而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 在宫颈癌诊断中, 应用TCT阴道镜联合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的价值显著, 可对患者疾病做出分型, 为临床准确治疗提供依据, 因此可在相关疑似病例的确诊中推广使用, 以期发挥临床检测的意义, 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参考文献
[1] 言齐, 黄文瑾, 曾超益, 等. HR-HPV、TCT分别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65-67.
[2] 张晶. HR-HPV、TCT分別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诊断的应用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 23(15):80-81.
[3] 张艳萍, 翟继芳.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与阴道镜及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医刊, 2017, 44(18):100-102.
[4] 谷冀晖, 刘毅, 冯文, 等. TCT、HPV检测、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及LEEP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3):66-68.
[5] 冯树芳, 段兆珺, 潘正娟, 等. HR-HPV、TCT检查联合阴道镜定位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医学信息, 2016, 29(8):124-125.
[6] 刘瑜, 关瑞, 李彦芳. 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4):515-517.
[7] 罗莉, 王赛莉, 陈霖, 等. TCT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1, 3(6):360-362.
[8] 于素莲, 黄玉梅. TCT联合阴道镜在检测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6):54-55.
[9] 李建娟, 朱秀凤. TCT联合阴道镜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5, 36(16):3542-3543.
[收稿日期: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