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管理情绪才是最好的情绪管理

2019-03-18晓梅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1期
关键词:管教生气心理学

晓梅

生活中,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里,情绪管理(EQ)及人格培养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哈佛大學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研究后发现:对于工作成就而言,一个人的EQ可能比IQ(智商)的影响要大得多,而且职位愈高,EQ的影响愈大。

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世界知名的婚姻关系与儿童成长研究专家约翰·高特曼博士曾带领研究团队,对美国119个拥有幼儿的家庭进行长达10年的追踪研究后发现:父母实施情绪辅导和管理的孩子,日后都会拥有较高的“情商”,他们更有能力处理、照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他们体内与平静情绪有关的生理机能表现优异,较不容易生病;他们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学校课业上取得好成绩;他们善于了解别人,与他人相处较融洽……

如此看来,当一个人拥有良好心态、与他人协作、亲近的能力,才更可能拥有好的工作机会、舒畅的心情甚至幸福美满的家庭。所以,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既是帮助孩子长身体、长知识的过程,也是和孩子一起学习情绪管理、全面发展的宝贵历程。

但说到“情绪管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用一套方法来让人不发脾气、不吵架、情绪稳定。其实,情绪管理的起点恰恰是“不管理”情绪。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一个人的人格是由情绪、想法和行为三部分组成的,这当中只有情绪是无法被管理,也不应该被管理的。

其次,情绪是我们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的环境、条件产生失衡或冲突时所产生的,就情绪本身来说,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功能与价值:生气、愤怒显示我们的感受被忽视了或意志被侵犯了,提醒我们应该防卫;恐惧会提醒我们要小心谨慎;悲哀是希望我们减少外部活动,独自或和家人一起度过身心低潮……情绪就像一个精准而忠实的心情温度计,适时地向主人发出信号,告诉我们在当下“我是怎么了?”“我需要什么?”等。

只不过,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快速适应外部环境或回避不舒服的感受,自然就会把情绪分出个好坏来,并且想要尽快处理掉坏情绪,只留下开心、愉悦的好心情。而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提醒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当我们去排斥、压抑某一些感受时,真实自我的一部分也受到了贬低和打压。因此,无论是开心、喜悦,还是生气、嫉妒、低落的情绪,都需要被了解、被接纳。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如何做至关重要。

3岁的冬冬正在专心地玩儿玩具,爸爸叫他吃饭,一连叫了几次,他都像没听见。爸爸很生气,觉得孩子不服管教,于是冲过去没收了他的玩具。正在兴头上的冬冬开始大哭大闹,坐在地上甩手蹬脚。爸爸更气了,举起手来想打他。冬冬见状,抓起手边的东西开始乱扔乱摔……

这种情形下,外人可能很想劝爸爸别生气了,冬冬要听话啊,别闹了。其实,爸爸的生气是因为“儿子要服从管教”的想法被挑战,冬冬的生气是因为自己享受玩耍的过程突然被爸爸打断。所以,两个人生气都没有错,但爸爸可以调整想法,孩子只是贪玩一点儿,不用上纲上线到“不服管教”;爸爸也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平和地表达要求,不没收孩子的玩具,不表现出要打孩子的举动。但与此同时,爸爸也要引导冬冬:你可以允许自己生气,但生气就甩手蹬脚、乱扔东西是不对的,这些行为需要被约束和制止。

那么,无论什么情绪都无条件接纳,是不是就等于父母自己可以乱发脾气、打骂孩子,也可以放任孩子打架骂人、不守纪律和破坏东西?当然不是。其实,打架骂人、乱发脾气、破坏东西,并不是“愤怒”和“生气”的情绪有错,而是和这些情绪有关的想法需要被改变,与此相关的行为需要被约束和规范。

猜你喜欢

管教生气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正面管教在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体会
生气汤
管教晚矣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WHERE ARE WE GOING, 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