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7—2015年本院临床用血情况调查分析

2019-03-18苏莉钟树怀罗洪杨家焕王茂玲安邦权杨眉

贵州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全血本院总量

苏莉 钟树怀 罗洪 杨家焕 王茂玲 安邦权 杨眉

(贵州省人民医院输血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输血在临床急危重及外科手术适应证患者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我们对2007—2015年医院临床用血进行调查分析,以便全面了解其基本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间在本院内外科临床输血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007—2015年度全血及其各成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的用量、人均用血量、台均用血量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内、外科红细胞、血浆与血小板用血量的变化规律。其中血液成分单位等计算:全血以每200 mL为1 U;1 U全血制备的任一成分为1 U;血浆以每100 mL为1 U;冷沉淀由200 mL血浆制备量为1 U;机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为1U;浓缩血小板5袋为1 U;人均用血量=用血总量(U)/住院人数,台均用血量=外科用血量(U)/手术人数。

1.3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由输血系统相关软件筛选、整合、导出为Excel数据格式表格,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007—2015年本院各成分血及全血用量变化 2007—2015年本院临床用血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除外),成分用血比例均达到了用血总量的99%以上,全血用量呈逐年递减趋势,至2012年开始,实现了100%成分用血。其中红细胞及冷沉淀用量逐年迂回上升,血浆及血小板用量,除2012年外,呈逐年递增趋势。红细胞/血浆的比值一直较平稳,趋近于1。2007—2015年,本院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用量分别占临床用血总量的44.2%(163 829/370 588.8)、46.6%(163 829/370 588.8)、3.4%(12 541/370 588.8)、5.6%(20 615.5/370 588.8)。各成分血的年均增长率以冷沉淀用量增长最高(57.15%),血浆用量增长最低(12.26%)。用血总量的增长率(15.04%)稍高于住院人数(12.27%)和手术台数的增长率(13.88%)。见表1。

2.22007—2015年本院内、外科临床用血变化情况 内科各成分用量均呈增长趋势,尤以后三年各成分血用量增长显著,其中,以血小板年均增长率最高(38.01%)。各成分用血占总用血量上以血小板用最高(81%),其次是血浆(39.03%),红细胞(32.88%)。外科红细胞用量至2008年起增幅波动平缓,血浆用量自2012年起有所降低,血小板用量呈缓慢增长趋势。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用量分别占用血总量的67.12%、60.97%和19%。外科用血总量(61.5%)明显高于内科(38.5%),但内科用血增长显著。人均用血量稳定均低于1U。台均用血量呈负增长(-5.40%),且外科用血总量增长率(7.73%)低于手术台数增长率(13.88%)。内、外科临床用血情况在用血总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用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1 2007—2015年本院临床用血量比较

表2 2007~2015年本院内外科用血情况比较(U)

3 讨 论

本院临床用血总量从2007年的21 770.7 U上升到2015年的66 802 U,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外2012年,因当年血液供应遭遇前所未有的紧缺,所以各项指标呈大幅下降。用血总量年均增长率达15.04%,原因为来本院的就诊人数不断增加,床位数逐年扩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省血站对献血人员的大量招募以致血源相对充足及输血疗效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其次,住院人数和手术台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虽住院人数年均增长率(12.2%)稍低于用血总量年均增长率,但外科用血总量年均增长率(7.73%)明显低于手术台数增长率(13.88%)。再者,人均用血量稳定均低于1U,且台均用血量呈负增长(-5.40%)。

由卫生部颁布的《成分输血指南》2000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2],本院从2007年起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总量的99%以上,至2012年起,实现了100%的成分输血。近年来,大量文献[3-5]报道,成分输血在多数综合医院,以红细胞和血浆输注为主,完全取代了全血的应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有研究证明新鲜全血在严重创伤、战伤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新鲜全血可补充凝血因子,降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率,减少红细胞储存损害,保留红细胞高携氧能力[6-8]。但也有研究[9-10]证明成分输血在增加血容量,升高血浆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提高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较全血输血的改变情况要明显,且在输血安全性及节约用血方面优于全血。可见,成分输血已成为临床输血的主导。2007年至2015年本院红细胞与血浆的用量比呈现先低中间高再低的趋势,总体趋近于1。提示近年来,我院的血浆用量较红细胞用量稍多,这与医院患者疾病谱发生改变,大量疑难复杂病例及血浆置换开展量增加有关。国内部分地区三甲医院调查分析认为,大量输血患者≤72h输注血浆与红细胞适宜比例1:(1-2),过高(>2:1)或过低(<1:2.5-4)均是增加患者死亡率的因素。通过内、外科用血成分情况比较可知,我院从2007年至2015年以来,外科用血总量多于内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及血浆主要用于外科,血小板主要用于内科。表2示虽外科血浆用量多,但年均增长稳定(3.26%),明显低于内科(30.49%)。

综上所述,2007—2015年本院临床用血变化较大,用血总量随着住院人数的增加而持续上升,但人均用血量增长平稳,且台均用血量呈负增长,外科用血总量年均增长率(7.73%)明显低于手术台数增长率,成分用血占用血总量的99%以上,至2012年起,实现100%成分用血,血浆与红细胞用血比例接近于1,提示本院临床用血较合理,这与医院的输血质量管理密不可分。首先,医院对输血安全的越加重视,2012年根据医院人事变动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版)》等新规定,对原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补充调整为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其构成人员:以院长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负责人,各科室主任担任管理委员。各部门相互协调,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其次,开展全院培训和深入到各临床科室进行输血相关的讲座,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合理用血的意识。此外,省内率先引进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将一些输血管理制度融入到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中,实现输血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最后,将合理用血纳入对临床科室和医师用血实施情况的评估和考核重,大力推进了是输血质量管理的力度。

猜你喜欢

全血本院总量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