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12例EICU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效果评价与分析

2019-03-18吴丹刘丹杨英梅

贵州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溶质氯化钠管路

吴丹 刘丹 杨英梅

(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2)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通过弥散、对流、吸附机制缓慢、连续地进行溶质交换和水分清除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的统称。现代临床医学环境下,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患者的抢救与治疗中,CBP起着重要作用,它主要是将健康的血液注入患者体内,代替已经丧失功能的肾脏血液组织,并且清除患者体内其他有毒物质。为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CBP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 年1月至2017年1月在EICU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6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CBP前后各项指标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 年1月-2017年1月在EICU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612 例,其中男性337例,女性275例,年龄41~87岁,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13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113例,肺部感染94例,急性心力衰竭86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75例,急性胰腺炎72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37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治疗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612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机械通气、支持疗法等综合性治疗。CBP采用Seldinger 技术做静脉穿刺,建立体外循环系统,植入单针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作为穿刺血管。使用的血液过滤器是金宝AN 69,血流量维持在100~150 mL/h,血液流速180~200 mL/min,置换液成分是0.9%氯化钠注射液3 L,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灭菌注射用水800 mL,碳酸氢钠250 mL,葡萄糖酸钙40 mL,硫酸镁3.2 mL,氯化钾的剂量根据患者的血钾指标遵医嘱使用10%氯化钾溶液配置,置换液用量为2 000 mL/h,根据患者的病情设定脱水量,肝素量通常为2.5~3.5 mg/h,如果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不使用肝素抗凝。滤器和管路在连接患者前先用肝素进行预冲,然后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将肝素冲净后再与患者连接。置换液用量和置换速度根据患者的血气分析和生化指标随时调整,治疗时间为12~48 h。

2 结 果

2.1CBP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CBP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净化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612例EICU患者CBP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2.2CBP临床疗效比较 612例接受CBP治疗的EICU患者中,治愈373例(60.94%),有效218例(35.62%),死亡21例(3.43%),治疗总有效率约96%。

3 讨 论

CBP是在间歇性血液净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方法是通过模拟肾小球的滤过和重吸收,将能透过滤器半透膜的血液中的部分溶质及水分以对流的形式排出到体外,然后将置换液补充到体内[6-7]。经过连续不断的滤过、重吸收,将体内的有毒物质、代谢废物及水分排出体外并将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药物、电解质补充到体内。CBP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通过等渗、缓慢地清除机体的水、溶质从而保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性,能够有效纠正酸碱紊乱,控制氮质血症和调节代谢产物,使血浆氮质维持在患者机体能够接受的水平,维持多器官功能,从而为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根据各项参数的变化判断滤过器是否出现凝血,定时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以防止体外循环发生凝血;观察管路是否通畅,调整位置,出现血栓堵塞使用肝素钠溶栓,必要时重新置管;为防止管路发生扭曲,对于躁动不安症状患者可使用约束带,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本研究结果显示,612例EICU患者CBP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净化前,临床疗效较好。在EICU中应用CB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命保障,是危重症患者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医护人员须加强全程监护,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猜你喜欢

溶质氯化钠管路
土壤一维稳态溶质迁移研究的边界层方法比较*
基于水质变化的供热采暖管路设计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溶质质量分数考点突破
液压管路系统随机振动下疲劳分析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硅钢轧制过程中乳化液流量控制解耦研究及应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归类解析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美航天服漏水或因管路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