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治疗在预防RICU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运用效果研究
2019-03-18吴瑞明钱利姚磊曹燕陈仁华
吴瑞明 钱利 姚磊 曹燕 陈仁华
(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贵州 贵阳 55000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人体深静脉内形成不正常凝结阻塞其管腔,导致其静脉血液回流发生障碍。人体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以人体左下肢较为常见,长期卧床患者,其DVT发生率可高达60%~75%[1-2],呼吸重症患者因病情需强制制动和特殊体位,使下肢静脉血流回流缓慢。约80%的深静脉血栓发病前期常无症状,若未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易导致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致残,DVP栓子脱落可致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后果。采取有效方式预防RICU患者DVT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探讨气压泵治疗仪预防RICU患者下肢DVT发生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10日入住贵州省某三甲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94例危重症存在DVT发生风险的患者进行气压泵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取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1月10日入住我院RICU94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48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5.50±2.00)岁,其中呼吸衰竭25例、重症肺炎27、呼吸窘迫综合征31例、重症哮喘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基础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能理解并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2)呼吸衰竭、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哮喘患者;(3)自理活动受限、卧床时间≥3d;(4)无下肢骨折患者。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不能配合的患者;(2)治疗前证实双下肢有DVT 形成;(3)下肢血管手术后患者。本研究设计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为:加强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定时做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的内收、屈伸运动,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2 h更换1次卧位,定时按摩双下肢,每日3次,每次20 min。试验组采用标准气压治疗,方法为:应用型号为LGT-2200H的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器启动后,选择治疗模式,将充气气囊套在下肢,将压力护套置于患者合适下肢位置,并安全扣好搭扣;启动键按下后随即开始工作,遵医嘱将充气压力在10~11 kpa之间,充气顺序依次是足、小腿、大腿下部、大腿上部,每腔加压10 s,每日2次;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一共治疗7 d。若使用中身体感觉异常、突然停电,或发现仪器有问题,立即停止使用。观察指标:双下肢DVT发生率、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疼痛指数、家属满意度等指标。采用超声检查与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每日定时测量患者双下肢周径、判断是否伴有肿胀,对于肿胀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记录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测患者下肢疼痛指数;采用本院自制并通过信效度检验的家属满意度量表评测家属满意度,以百分数呈现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test)。
2 结 果
2.1两组ICU危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样本脱落,试验组无一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有5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
2.2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试验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28.15±5.75) cm/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对比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ICU危重患者)相比较*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9.2%,大于对照组96.7%。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
3 讨 论
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的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等因素密切相关。RICU患者若发生双下肢DVP,易影响预后,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实施有效的预防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气压治疗仪的原理在于其脉动气流通过气管进入紧束在肢体治疗部位上的气囊,气囊随着压力的上升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按摩,其挤压力和刺激可达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加压时使加压部位静脉血管尽量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围毛细血管,骤然减压时使静脉血迅速自动充盈,从而显著地增大血流速度,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患者血管壁弹性,能增强局部肌肉以及血管营养。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实施气压治疗后,试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股静脉血流速度则高于对照组,主要是使用机械原理在不增加患者出血倾向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自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流量,能减少血液滞留情况,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有效避免凝血因子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其原理在于通过对肢体的周期性的机械挤压,导致相应血管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原因在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牵拉及剪切应变并调节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一氧化氮、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素抑制因子释放,改善血管内血液环境,起到消除水肿、止痛、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组织愈合等综合作用[10]。运用气压泵辅助治疗,可减少护理工作量,省时省力,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同时也避免了药物治疗会出现的不良并发症。在RICU进行气压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要选择适度的充气压,并及时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关注意事项[11],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等变化,防止回心血量剧增、心脏过负荷导致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若患者已经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或者疑似发生,应禁止对患者进行气压治疗[12]。
综上所述,气压治疗能有效预防ICU危重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进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