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血小板参数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
2019-03-18胡玫王天琼陈醒醒安涛
胡玫 王天琼△ 陈醒醒 安涛
(1.贵州省人民医院检验,550001;2.遵义医学院实习生,563000)
血小板总数、血小板的体积、血小板体积宽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改变与脑血管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脑卒中患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我们主要是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参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变的监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1986年全国第二届脑管病学术会制定诊断标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脑血管性疾病住院患者标本400例。 年龄22~94岁,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65岁。其中脑梗死200例,男127例,女73例、脑出血患者200例,男135例,女65例,同时排除明显脑出血、脑梗死等可能对本探究有影响疾病的患者,且近几个月均未服用可能对本研究有影响药物的患者。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150例为对照组,男115例,女85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4岁,受检者均为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群中实验室检测结果正常且排除肝、肾、心、脑等疾病患者。各组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和试剂有: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Sysmex XN-100及原装配套试剂;凝血检测仪Sysmex CA-7000及配套试剂;血常规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均由日本Sysmex公司提供。
2 结 果
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FIB、PDW和PLT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脑梗死组与对照组:FIB、PDW和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和Fbg水平的比较
表2 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PDW、和Fbg水平的比较
3 讨 论
血小板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脑血栓的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活化,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促使脑卒中的发生[2]。本研究显示,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PLT、MP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PDW、Fbg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卒中风险。血小板对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有很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黏附于破损被活化而发生聚集。由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等活化功能增强及抗凝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密切关系[3]。影响脑卒中的三个重要因素:(1)血流动力学,血液理化特性及血管壁的完整性。其中血小板是血栓形成的中最重要的中介因素,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在血液凝固过程中释放参与凝血相关的多种血小板因子,激活,吸附聚集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止血的过程,活化的血小板是形成血栓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是不断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2)参与系列变化导致止血性血栓的形成;(3)血管损伤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以达到止的血和纤溶[4]。因此对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可以间接了解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状况。血小板计数是反应血小板生成与衰老的指标,MPV是反应巨核细胞增生 和血小板形成的参数,MPV与血小板关系密切,PDW是反应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一个参数,是血小板体积的变异系数。通常MPV增大时PDW也增大是血小板再生率的良性指标。FIB又称凝血因子,血浆FIB水平增高不仅可使血液粘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还可改变红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性,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使得内皮受损并可引起总胆固醇侵润、沉淀、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加速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还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稳定性下降而使得斑块破裂最终形成脑梗死[5]。本研究表明血小板增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观察 血小板 四项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对脑卒中疾病的诊断及病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