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和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差异分析
2019-03-18林绮芬于斌苏大理范利好陈伦圣
林绮芬 于斌 苏大理 范利好 陈伦圣
(中山市陈星海医院 药剂科,广东 中山 528415)
高血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相对较高时,会致使其出现眩晕、心悸、呕吐、剧烈头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抽搐、神志不清等症状,此时患者多会在短期内发生肾衰、心梗以及中风等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调查显示,高血压并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即为血尿酸,且患者机体每增高59.5 μmol/L的血尿酸,其病发高血压的几率则升高1/4,同时高血压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高尿酸血症者有30%[2]。尿酸是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中在肾脏排除的原型尿酸占有2/3[3]。另外,研究[4]显示,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其肾脏尿酸清除能力的降低以及血清乳酸水平的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还可以对微血管以及大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引起患者组织缺氧,不仅可以降低肾脏尿酸清除效果,升高血乳酸水平,还可以显著增加次黄嘌呤以及腺嘌呤等尿酸形成底物的量。故而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两种病症关系密切,相互促进,互相影响,在进行高血压降压治疗的同时,患者尿酸水平的控制也应给予重视。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均为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其不仅可以促进醛固酮分泌、血管收缩,进而使肥大的心肌细胞逆转、降低血压,还可以肾脏保护功能、非血压依赖性、非血流动力学的降尿蛋白[5]。我们探讨氯沙坦和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临床效果,为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替米沙坦组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参考WHO/IDH于1999年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6],其中当舒张压不小于90 mmHg、收缩压不低于140 mmHg,即为高血压;其中当舒张压不低于110 mmHg、收缩压不低于180 mmHg时,为3级高血压;当舒张压位于100~109之间、收缩压位于160~179之间,为2级高血压;当舒张压位于90~99之间、收缩压位于140~159之间,为2级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7]:女性患者不低于360 μmol/L,男性患者不低于420 μmol/L。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2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高血压以及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2)均为高血压新发病患者;(3)此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4)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积极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者;(2)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3)治疗前至少有3个月未进行降尿酸以及利尿药等治疗;(4)对上述药物过敏者;(5)妊娠哺乳期患者;(6)合并有糖尿病者;(7)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氯沙坦组患者给予氯沙坦(国药准字H20080371;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治疗,1次/日,50 mg/次,晨起顿服;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国药准字H20040459;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治疗,1次/日,80 mg/次,晨起顿服。给予治疗2周以后,两组患者均根据其病情情况酌情调整药物剂量,治疗周期为8周。
1.4观察指标 (1)肾功能相关指标测定:于患者治疗前后清晨抽取其5 mL的空腹静脉血,通过离心机(Ortho BioVue;强生(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在离心半径为10.5 cm、转速3 000 r/min条件下,离心10 min,取其上清液,冰箱-75 ℃条件下保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TA-400;沈阳万泰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对血尿酸(SUA)、24 h尿尿酸(24 h UUA)、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双血浆法对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测定。(2)肝功能指标测定: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5 mL空腹静脉血,处理方法同上,并通过AU5800系列全自动生化分析系统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I)、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进行测定。于患者治疗前后的清晨8~10时,采用无创性电子血压计(DS-1902型;日本精密测器株式会社)测定右上臂坐位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n=2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以及24 h UUA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以及24 h UUA水平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均明显降低,24 h UUA水平明显升高,且氯沙坦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以及24 h UUA变化比较(n=2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Ccr以及GFR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Ccr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FR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氯沙坦组患者升高更为显著。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r、Ccr以及GFR水平比较(n=25)
续表
组别时间SCr/(umol/L)Ccr/(s.1.73m2) GFR/[ml/min(1.73m2)]t/P氯沙坦组内值1.342/0.0930.294/0.38514.906/<0.001t/P替米沙坦内值1.504/0.0700.320/0.37511.011/<0.001t/P治疗前组间0.211/0.4170.336/0.3690.386/0.351t/P治疗后组间值0.071/0.4720.848/0.2003.598/0.000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TBILI以及GG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氯沙坦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n=25)
3 讨 论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的发生、进展以及预后情况与高水平的血尿酸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8]。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其机体尿酸排泄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其会不同程度造成患者体内分解尿酸的相关酶产生缺陷或者尿酸的排泄量减少[9]。尿酸是一种嘌呤类物质在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且其中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最为重要[10]。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会对其微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者增加其肾血管阻力,造成肾组织缺氧,诱发大量无氧运动的发生,并产生大量的乳酸,其会对肾小管分泌乳酸产生竞争性抑制,减少机体肾脏对乳酸的清除效果,最终导致尿酸水平逐渐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11]。另外,尿酸水平的升高会激活体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升高血压;血管壁中大量沉积尿酸盐,会对血管内壁造成直接性的损伤,致使其发生动脉硬化,升高血压[12]。故而选择对尿酸、血压具有同时降低效果的药物是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疾病的关键。
SCr与肾小球的滤过能力关系密切,可以有效的反映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 GFR是人体两肾单位时间形成滤液的量,可以准确的反映肾功能;Ccr是不受食物影响,由肌肉中的磷酸肌酸水解代谢产生的一种肌酐,由于其具有较小的分子量,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可自由通过肾小球,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可以较为敏感的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13]。文中血压以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显示,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具有较为相似的降压效果,主要是与自身相关代谢产物相结合,有效的阻断受体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相结合,对外周血容量以及阻力进行有效降低,降低血压[14]。而氯沙坦还具有较为显著的较低血尿酸的效果。另外,两种药物虽然均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但是有着不尽相同的作用机制,其中,氯沙坦具有非血压依赖性的肾脏保护以及降尿蛋白的功能[15]。这是由于氯沙坦是一种具有强效选择性、剂量依赖性的非肽类降血尿酸药物,其可以通过对机体内部近曲小管尿酸的重吸收进行抑制作用,从而对尿酸的排除量增加,表现为丙磺舒样作用,这种再吸收作是一种不依赖于阻断受体与血管紧张素Ⅱ相结合,而依赖于OH-,在肾脏近曲小管刷状缘膜上进行的生理作用[16]。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可以通过对尿液进行碱化,促使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量增加,与其他相关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相比,氯沙坦可以较强的亲和肾小管氨/尿酸交换部位,氯沙坦对血尿酸的降低作用是众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中较为独特的生化作用,同时保护机体肝肾功能。
综上所述,氯沙坦和替米沙坦具有相似的降压效果,而氯沙坦还具有较好的降低血尿酸以及肝肾功能保护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