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9-03-18闫立娟赵新华张雪莹王媛

贵州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呼吸肌吸气阈值

闫立娟 赵新华 张雪莹 王媛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吉林 长春 13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进行性气流受限且不完全可逆为主要特征的具有一定破坏性的肺部感染性疾病[1]。COPD患者由于能量供应不足、呼吸肌力相对较弱、通气效率相对较低以及通气负荷相对较大等原因致使患者呼吸肌疲劳,患者呼吸机功能不全,进一步可进展为呼吸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4]。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诸如阻力呼吸、二氧化碳过度通气等呼吸肌锻炼方法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但是由于前者通常采用调节呼吸气口径进行锻炼,而孔径变化与其压力负荷通常不呈现线性关系,难以进行精准调节,造成吸气负荷流量不稳,影响锻炼效果;而后者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难以推广。研究显示,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可以稳定地提高呼吸康复效果[5]。故本文探讨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为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治疗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呼吸科于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36例经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慢性肺阻塞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以及肺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见相关资料[6-7]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68)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经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根据以《COPD康复治疗指南》[8]中关于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以及呼吸操的内容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学者[9]设计的阈值压力负荷吸气锻炼仪进行锻练,具体如下:设置使用:将呼吸机送气口与装置的进气口相联,呼吸时间为1 s,呼吸频率为20次/min,同时调节送气量值0.8 L/s,将支撑垫的数量增加,已至通气口正好被限制瓣关闭。通过三通接口将BPT14压力传感器、锻炼者口腔以及锻炼器咬口相联,患者吸气时,调节压力螺旋旋钮,促使患者咬口部负压达到预定的阀压力,即而打开吸气瓣。调节阈值压力负荷吸气肌锻炼,40%的最大吸气压,进行20 min/次,2次/d的锻炼,并由专门的护士每1周进行1次指导或者督促,锻炼周期为5周。观察指标:(1)肺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德国 MS.dIffusion)对患者肺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包括FEV1是指受试者第1秒用力的最大呼气量,而FEV1%是指FEV1在预计值的比值;FVC%是指受试者用力最大肺活量与预计值的比值;FEV1/FVC为第1秒用力的最大呼气量与用力最大肺活量的比值。具体方法如下:由同一专业的医护人员帮助进行测试,受试者首先深呼吸,平复紧张情绪,以口用力快速呼吸时,所测得肺活量,再由仪器进行分析处理得到FVC曲线,重复合格测定3次,取平均值。(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NO等血气指标差异。(3)6 min步行测试方法:由专门的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在不引起气短的条件下,行走6 min,记录行走距离,重复两次,取平均值。(4)呼吸劳累感觉(POD):对患者用力呼吸时的感觉,采用改良后的Borg呼吸困难障碍评分进行评定,满分10分,其中非常严重为10分,一点也不为0分,分数越高患者呼吸感觉越为困难;(5)呼吸肌肉肌力:对患者的最大吸气压采用Power breathe肺功能评估系统进行评定[10]。(6)生存质量评分:采用WHO制定的WHOQOL-BREE评定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定[11],该表包含有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4个维度,得分位于35~90之间,患者生存质量越好分值越高。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肺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O2、PaCO2、呼出气NO及6 min步行距离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PaCO2、呼出气NO及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aO2、6 min步行距离均明显升高,而PaCO2、呼出气NO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O2、PaCO2、呼出气NO及6 min步行距离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Imax、PO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Imax、PO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Imax值均明显升高,而POD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Imax、POD评分比较

2.4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3 讨 论

COPD患者由于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气道机构重构等因素,会明显降低其肺功能,进而降低其运动耐受力,引发呼吸困难等症状,故而临床上对于COPD患者的治疗,主要立足于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呼吸症状。其中药物治疗可以对支气管起到一定程度的舒张作用,改善肺功能,但是长期服药会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增加很多经济负担,同时还可能引发诸多药物副作用[12]。而呼吸康复治疗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又可避免上述弊端,同时还可以显著的改善药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的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得到广大患者以及家属的认可。其中康复呼吸肌功能锻炼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可以一定程度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免疫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诸如呼吸操、腹式呼吸以及缩唇呼吸等锻炼方法是一种医疗体育形式,通过持久长期的锻炼,可以有效的强壮膈肌,改善呼吸形式,促进排痰,提高呼吸效率,一定程度恢复肺功能[13]。但是由于锻炼方式相对较为繁琐,患者康复训练的执行度以及依从性相对较差,故而康复训练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效果仍然欠佳。我们选用的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是由压力控制和流速限制两部分组成,当患者开始吸气时,在气流的带动下,流速限制瓣会移动至咬口部位,流速限制弹簧被压制,患者吸气的流速大小直接影响一起流速限制瓣的距离,同时可以通过支撑垫来调节移动距离,设置吸气流速,压力主要通过调节弹簧的牵引度来控制调节,可以给予患者提供稳定的呼吸力,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调节压力和吸气流速,锻炼呼吸肌,效果相对较好[14]。

COPD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低氧血症状态,其膈肌中的Ⅱ型以及Ⅰ型纤维类型的比例发生改变,Ⅱ型以及Ⅰ型纤维线粒体酶活性的降低与COPD患者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关系密切,久之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呼吸肌肌力,机体神经系统会通过增强机体呼吸肌运动神经的驱动,从而保证有效的通气[15]。另外呼吸肌潜在结构的改变、全身性因素以及膈肌胸腔的结构改变均可一定程度引起COPD患者呼吸肌功能障碍。而文中的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可以增加患者肋间外肌线粒体、获得性漏斗膈肌肌凝蛋白重链、Ⅱ型纤维以及Ⅰ型纤维的数量,有效的降低肌节长度,另外,其还可以重塑相应的训练肌,改变诸如肋间外肌等呼吸肌适应性结构,增加患者呼吸肌的耐力以及肌力,减少呼吸阻力,增加肺活量,降低其呼吸劳累感。对于COPD患者通常还会存在一定的呼吸困难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呼吸肌运动神经增强、肺内过度充气、吸气驱动增加所致[16]。此时更应减少户外活动,通过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增加患者的最大口腔吸气压力,进而提高患者呼吸肌的性能以及功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阈值压力负荷呼吸肌训练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肺功能,增加呼吸肌的耐力以及肌力,减少呼吸阻力,增加肺活量,降低其呼吸劳累感,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肌吸气阈值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呼吸肌功能的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功能的干预效果
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后肺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