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调研及精准帮扶
2019-03-18罗梓浩刘庆庆杨红秀梅子言曹若桐王莹
罗梓浩 刘庆庆 杨红秀 梅子言 曹若桐 王莹
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调研及精准帮扶
罗梓浩刘庆庆杨红秀梅子言曹若桐王莹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各行政区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但受到城市用地面积扩张的影响,农业用地逐渐流失,农民无法依靠耕种换取收益,生活失去了保障,至此,加快农村人口再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现状已是迫在眉睫。文章立足于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就业问题,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了精准帮扶策略,以期为雄安新区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雄安新区;城市化;农民;就业;土地;精准;帮扶
雄安新区位于我国河北省保定市,是以安新、雄县、容城在内的国家级新经济规划区。2017年,国务院与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将雄安新区设为国家城市化建设新区域,并将在未来几年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与优化开发。雄安新区的设立,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诸如耕地面积减少,失地农民数量增多等,为了实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雄安新区开始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研究,加快政策优化,拓宽农民就业与创业渠道等,以激发农民的再就业热情。
1 雄安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问题
1.1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区失地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生活环境相对闭塞,对于政府政策缺乏认知,就业意识不强。与此同时,该区农民对子女的教育意识薄弱,普遍信奉“读书无用论”,对子女学习情况漠不关心,与教师缺乏沟通,子女耳濡目染下,自然而然的摆脱学习氛围,致使该区的升学率十分低。意识上的短板使得农民故步自封,郁于现状,一味的依赖政府安排,长期无法走出被动懒散的怪圈[1]。
1.2 对口工作难找
目前,雄安新区产业规划主要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互联网与大数据等为主导,这些高端产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对于员工有很高的素质要求。而该区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都无法达到企业规定的硬性学历标准。与此同时,农民长期以耕作与开小作坊为谋生手段,对于市场环境缺乏认知,时常抱着盲目的心态找工作,“钱给的多就行”,对于工作安全,企业正规与否都没有考量,使得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良好保障。
1.3 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由于耕地流失,农村青壮年大都选择到城镇务工,只有儿童与老年人留守于村中。数据调查显示,雄安新区在村可就业人口平均年龄在40 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对工作缺乏热情,更无法参与劳动强度高的工作,想要谋生,还需要学习新的技能。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为了长远利益的打算,大都愿意招聘青壮年员工,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农村留守人口的再就业。
1.4 就业竞争压力大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投入,大量新型企业崛起,大、中、小型企业并存,使市场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前景,但对于农民而言,就业问题仍然未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本着公平性与开放性原则想,许多企业对失地农民开放岗位,但工作内容却存在难度大、操作难等问题,最终使大批农民望而却步。产业结构调整治标不治本,企业岗位设置也是换汤不换药,最终使农民产生畏难情绪,严重影响到雄安新区的持续性发展。
1.5 技能培训无法满足农民实际需求
目前,我国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仍处于起步阶段,培训内容通常围绕农业、劳动等展开,项目单一,且培训效果差强人意。与此同时,受到精力与资金方面的影响,农民技能培训的规模相对较小,缺乏系统性与正规性,部分培训机构甚至向学员索要高价学费,致使大部分待就业农民都没有参与热情。此外,培训配套设施不健全,城市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民在来到城市后产生明显的心理落差,培训机构未及时对学员进行心理干预,也使得学员产生患得患失等心理,对于城市工作缺少信心。
2 雄安新区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民就业精准帮扶策略
2.1 加大对教育重视力度
教育问题是导致雄安新区农民就业恶性循环的主要因素,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该区再就业问题,改观农民意识形态,有关部门应当以基础教育为基础的点,加大对该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做好农村家庭思想工作,让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2]。
一方面,雄安新区应加快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建设,实现农民再就业问题在教材中的渗透,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帮助农民走出闭塞的环境,使基础教育真正的发挥作用。
2.2 完善农民就业培训体系
农民再就业是一段系统且漫长的过程,只有针对不同就业意愿的农民、不同岗位需求,开展专项培训课程,才能使岗位配置与农民专业技能做好衔接,确保农民快速融入新区域,提升农民整体收入水平。
首先,有关部门可就当前热门的岗位对农民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聘请企业优秀员工进行培训讲解,并赋予其相应报酬,以此来吸引更多优秀员工的参与,使培训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其次,培训中应当增设新区建设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帮助农民更好的了解新区发展前景;再次,加强宣传,加大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等策略,鼓励企业招纳农民工,使农民就业培训向着系统化方向发展。
2.3 强化政府监管职能
过去,由于针对农民就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在,致使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良好保障,“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农民工工伤得不到赔偿”等问题屡见不鲜,久而久之,农民对于再就业望而却步,甚至对企业产生仇恨心理,影响社会安全与秩序。对此,政府应充分利用自身职能,加强对农民再就业的监管力度[3]。
一方面,加快法律法规的填充与修订,明确企业应承担责任,一旦发生安全问题,需强制征收企业罚款,并处以相应惩罚。另一方面,加大劳动合同的管制,对于合同内容不尽不实的,则需要将内容填充完整,农民工也可就此向企业追讨赔偿。此外,还应完善农民就业创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2.4 创设多样化产业格局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比重更大,且经营模式更加灵活,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更能满足农民就业需求。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或为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小微企业开放农民工作岗位,通过政企合作,带动经济稳步增长。
与此同时,旅游业也可作为扶持农民就业创业的主要产业。雄安新区拥有大量自然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依托于自然环境开设旅游服务业,不但可以解决大批农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为“农家乐”、“农副产品批发”等农民创业创造机遇。部分旅游服务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对于岗位学历要求相对宽松,十分适用于雄安新区的就业现状。
2.5 加大对农民群体心理干预
雄安新区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面对陌生的城市环境,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农民时常会感到压力巨大,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对此,政府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应从精神文明角度出发,加强对农民再就业人员的心理干预,构建人性化公共服务体系。
一方面,技能培训应当与心理辅导同时进行,实时掌握学员心理动态,及时为其排忧解难,帮助农民更好更快的适应城市生活,积极的面对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在网站上或街道开设心理咨询室,激发农民自我派遣的意愿,通过一对一沟通,帮助农民纾解心结,使其尽快从失去土地的不适中走出来,尽快的恢复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小结
雄安新区城市化背景下,农民再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根本出发,加快农村教育投入,增设农民就业岗位,加强经济与政策扶持等,使农民生就业现状得到改善,共同参与到新区建设当中。
[1]刘玉娟,孙睿,王刊.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分析——以雄安新区为例[J].中国商论,2019(13):200-201.
[2]梁艳.城镇化背景下雄安新区失地农民的就业破解机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1):25-30.
[3]张曦文.雄安新区失地农民创业就业保障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07):144-145.
2017年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校级研究项目《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专项项目》,NO:XY201704,项目负责人:罗梓浩,项目成员:刘庆庆、杨红秀、梅子言、曹若桐、王莹。
F299.27
C
2095-1205(2019)07-141-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