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表观遗传诱导的分泌障碍

2019-03-18徐刚陆伦根

肝脏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观甲基化胆汁

徐刚 陆伦根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缓慢进展的肝脏疾病,与自身免疫异常有关,通过选择性破坏中小胆管,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和肝损伤。PBC最常见于中年妇女,男/女比例约1∶1.6~10。

PBC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在过去数十年里,学者认为,环境因素与PBC的免疫耐受缺失及病理发病机制有关。微生物、真菌及病毒的感染,微生物群,污染及辐射等因素被认为是可能的疾病诱发因素。目前认为PBC受多因素、多基因影响,不仅环境因素会导致免疫耐受破坏,遗传易感性及表观遗传同样在PB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一、遗传易感性

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婴儿中将来PBC的发病率较异卵双生高,高度提示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但单卵双生也存在不一致,单卵双生子中,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基因表达谱出现差异,包括拷贝数变异和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此外,罹患PBC的女性患者中频繁出现X染色体单体,尤其是在B细胞和T细胞,这部分解释了为何女性易罹患PBC。X染色体的丢失有倾向性,通常多见于一侧亲代来源的染色体。因此,在PBC患者中需要进一步的遗传资料分析和X染色体相关的研究以证实并进一步深化对这些遗传改变的理解。

(一)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结构,和特定蛋白结合。端粒重复结构的丢失导致细胞衰老。研究发现[1],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和PBC时被破坏的小胆管和毛细胆管的胆管内皮细胞(BECs)中,端粒较PBC未被破坏的胆管和毛细胆管的BECs明显变短。端粒失调引起DNA破坏,提示端粒的缩短导致胆管细胞的衰老,可能参与了PBC胆管破坏过程。

(二)PDC-E2免疫耐受性的破坏 PBC与PDC-E2免疫耐受的缺失密切相关。在培养的人BECs细胞的凋亡小泡膜表面发现原生及抗原激活的PDC-E2,形成细胞顶体(apotope),从而激活免疫系统,BECs凋亡和对凋亡细胞吞噬作用的变化可以很好的解释了PBC的组织特异性和对线粒体抗原耐受性的破坏。很多观点均支持化学复合物和(或)感染因子极有可能通过分子相似和交叉反应机制与耐受破坏有关。

(三)阴离子交换体2AE2和PBC:分泌障碍的关系 早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Prieto等提出,PBC患者存在胆道碳酸氢盐分泌异常,并与胆汁淤积有关。两种胆汁酸相关治疗可改善胆汁淤积相关的生化和组织学改善,生存期延长[2]。PBC患者肝活检组织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中AE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此外,在PBC患者体内分离培养的胆管细胞中,AE2的活性也较正常人胆管细胞降低。这些资料均提示,PBC患者存在胆道碳酸氢盐分泌过程的损害,导致胆汁淤积。此外,胆管细胞内pH(pHi)的改变可引起严重的细胞功能紊乱和胆管细胞损伤。Ae2a-/b-小鼠可发生自发的严重肝胆损伤和与PBC相似的免疫学表现,包括门静脉内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胆管损伤,胆管细胞氧化应激增加,胆管周围肝纤维化,干扰素γ和IL-12合成增加,血清IgM、IgG和肝ALP水平升高以及血清PDC-E2特异性AMA抗体阳性。PBC免疫细胞中的AE2缺陷也可能在自体免疫现象中起重要作用。ae2缺陷小鼠的CD8+T细胞中,pHi碱性化,细胞增殖和激活增加,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表达被抑制,同时伴有细胞凋亡减少,有助于免疫介导的慢性胆管炎的发生。PBC时AE2表达和活性的减少,首先损害胆道碳酸氢盐分泌,导致胆汁淤积和胆管细胞损伤,随后破坏易感胆管细胞的免疫耐受并诱发对胆管细胞的自体免疫,进一步加重胆道损伤和胆管开放。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未发现在AE2基因座的SNPs,强烈支持PBC时AE2的改变主要通过表观遗传修饰所致。

二、表观遗传和PBC

动态环境变化可能主要通过表观遗传修饰而与患者的表型密切相关。因此,所有周围环境的动态变化均可强烈改变表观基因组,改变基因的表达。对表观遗传过程包括DNA甲基化谱、组蛋白变体、非编码RNAs、翻译后修饰等。

(一)DNA甲基化 芯片技术发现,在非同卵双生子的PBC患者PBMCs中,编码调节钙体内稳态的细胞内Cl-通道CLIC2 和促进有丝分裂调节细胞增殖的肽基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的细小病毒家族成员PIN4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一项全基因组研究也证实,在PBC患者的PBMCs中,60个不同基因区域同时存在甲基化谱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基因区域在同时罹患疾病的双生子中均存在超甲基化,而未罹患疾病的双生子则没有超甲基化,其中51个基因特异性定位于X染色体,仅9个基因在常染色体有表达。尤其是其中一些超甲基化的基因编码与胆盐及离子运输相关蛋白。

(二)组蛋白变体和翻译后修饰 组蛋白通过翻译后修饰以调节某些特定基因的转录机制。在PBC患者的T淋巴细胞中,逮捕素-1的过度表达促进T细胞增殖,并改变与自体免疫有关的多种基因的表达,增加了在PBC患者中的CD40L、LIGHT、IL-17和IFNGH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的乙酰化,而TRAIL、APO2和HDAC7A的启动子区域H4组蛋白乙酰化降低。

(三)微小RNAs 微小RNAs(miRNAs)是人类表观遗传因素中研究最多的一种。miRNA表达谱的异常和包括肝脏疾病、胆管疾病、自身免疫综合征等很多的人类疾病有关,许多种miRNA均有差异表达。其中,对PBC患者肝脏和血PBMCs的微阵列分析发现,有超过200种miRNAs的差异表达。其中miR-506是PBC时胆管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研究发现,PBC患者有35种miRNAs的失调,其中miR-506可能是AE2表达的直接调节者,在PBC患者肝脏内表达上调,并与人特异性AE2-UTR-3’mRNA序列部分互补,定量PCR也证实,PBC患者肝脏内miR-506上调。原位杂交技术则发现,miR-506在肝内胆管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直接和AE2mRNA的结合位点结合,蛋白翻译减少,非Na+依赖性Cl-/HCO3-交换活性降低,促胰液素诱导的顶侧膜氢离子通量减少,高度提示miR-506/AE2轴在调节体内pH稳定和PBC时的胆道碳酸氢盐分泌系统中起关键作用。

在人胆管细胞中诱发miR-506过度表达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改变了很多与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的蛋白,导致线粒体基础呼吸、最大呼吸、ATP相关呼吸和非线粒体呼吸的增加,同时伴有细胞外酸化速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过程的加快,质子漏和线粒体解偶联也和miR-506的过度表达有关,最终因为线粒体活性的损伤而导致ATP水平降低。此外,miR-506的过度表达也抑制了胆管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增加细胞应激反应,使胆管细胞对毒性胆汁酸凋亡作用的敏感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miR-506过度表达的胆管细胞也有PDC-E2蛋白的强烈的异常的过度表达,其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质膜,提示miR-506、AMAs和自身免疫现象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除了AE2, 和PBC病理发生机制密切相关的另一miR-506的直接靶点是调节胆管细胞内质网质膜Ca2+释放通道的肌醇1,4,5-三磷酸受体3(InsP3R3,也称为ITPR3)。在PBC,胆管细胞表达InsP3R3减少,细胞内Ca2+信号通路和胆道碳酸氢盐分泌受损,激活胆汁淤积。InsP3R3 mRNA含有2个高度保守的miR-506结合位点,调节其表达。因此在miR-506过度表达的胆管细胞中,InsP3R3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降低,导致内质网释放Ca2+明显减少,胆道分泌障碍。

(四)长非编码RNAs 长非编码RNAs(lncRNAs)是高度保守的RNA序列,含>200核苷酸,表观遗传性调控基因表达和很多细胞功能。在PBC患者,有38个SNPs定位在lncRNAs。此外,lncRNA AK053349在CD8+T细胞中有高表达,并和T淋巴细胞的激活及自体免疫有关。PBC患者体内的PBMCs中的LncRNA AK053349的表达增加并与Mayo风险评分呈正相关,强调其在PBC病理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期待进一步的研究。

(五)环状RNA 环状RNA是一种新发现的普遍存在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cRNA),作为哺乳动物的基因调节者发挥作用。研究发现[3],PBC患者血清中,有18种环状RNA(circRNA)上调,4种下调,其中hsa_circ_402458、hsa_circ_087631、hsa_circ_406329上调最为明显,而hsa_circ_407176、hsa_circ_082319则明显下调 ,hsa_circ_ 402548在UDCA治疗后的PBC患者血清中明显下降。提示circRNA可能也参与PBC的病理发生机制,并可能是PBC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

PBC的病理发生机制比之前的设想更为复杂。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及表观遗传的改变共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而表观遗传年代开启了PBC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复杂疾病的认识。

猜你喜欢

表观甲基化胆汁
绿盲蝽为害与赤霞珠葡萄防御互作中的表观响应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钢结构表观裂纹监测技术对比与展望
例析对高中表观遗传学的认识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SOX30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甲基化分析
鼻咽癌组织中SYK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分析
表观遗传修饰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
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组蛋白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