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与实证

2019-09-24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母系摩梭摩梭人

李 娴 高 院

(1.成都理工大学 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2.攀枝花市西区发展和改革局,四川·攀枝花 617000)

一、文献回顾

以“Intangible Heritage Tourism”为主题在2006年 至 2017年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ourism Management 和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等国际著名旅游学术期刊中查询,已有研究主要在遗产旅游、文化旅游和民族旅游等的文献中,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真实性与商品化、旅游影响等方面。如,澳大利亚学者Michael Pretes(2004年)以殖民城市Potosi为例考察了开展遗产旅游的意义在于通过给游客讲述自身经历和回顾城市历史,遗产旅游可以成为社会劳动层人士如矿工的发声载体[1];HyungyuPark(2011年)以韩国首尔昌德宫为例,分析了有着朝、韩共同历史记忆的昌德宫对定居在国外的韩国公民以全新视角看待其与朝鲜文化的紧密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诠释了有形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的意义[2]。

在CNKI中国知网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为主题进行搜索,找到36884条结果。通过对其整理分析,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价值、保护与开发关系、开发模式、影响、个案研究等方面。国内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历了一个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关注、借鉴研究到不断深化实践的过程,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如,黄跃平(2011年)认为首先要打破保护与开发的对立性,建立统一性,互为手段相互促进实现非遗的活态发展[3]。就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方面,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进行研究,如,张希月等(2016年)提出构建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旅游发展条件三个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评价体系,并对苏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4]。

综上,前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还不成体系,还需论证和完善。

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体系层次结构

据AVC理论(刘滨谊,2002年)[5],旅游开发价值主要通过“三力”来体现,即开发对象的吸引力 (Attraction)、生命力 (Vitality)、承载力(Capacity)。吸引力自带游客动机吸附因子,指引旅游者跨区域、国界来到旅游目的地,是旅游活动的动因;生命力研究要关注旅游地遗产保护和开发的综合能力,不仅是经济和社会相互作用激发的生存、成长、壮大和可持续合力,还确保旅游项目开发对社会的贡献。遗产生命力越强,非遗旅游发展就越好,自然生成的社会馈赠度就越大;承载力多以外显的形式存在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集中表现在异文化、本土文化间作用机制与生态环境容量的综合承载力。需要在生态环境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遗产保护意识提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虽然产出效益比较缓慢但效果是长期化的。为了更好寻求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平衡点,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三大决定性要素的科学规划,可以使景区与旅游地鲜明独特的市场形象跃然于公众并激发蓄存的强大吸引力,彰显旺盛的生命力,提高该地区作为风景旅游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综合承载力[6]。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理想指标体系分为遗产吸引力、遗产生命力和遗产承载力3个项目层、9个状态层和26个因子层,如表1所示。

表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理想指标

(二)指标权重的确立

本文通过德尔菲法对36位专家进行征询,这36位专家包括高校、科研机构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旅游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24位,政府机构决策人员5位,旅游部门管理者和经营者7位。

首先通过问卷统计,以加权的方法确定所有专家意见的代表位置(见下公式),得到相应的标度值。专家意见代表位置为:

(B为专家意见代表位置,m为专家总数,ni是给出第i种意见的专家人数,ai是第i种专家意见的对应序号。)

其次,进行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1)计算一致性指标CI

(2)获取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用随机的方法构造500个样本矩阵来确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构造方法是随机地用标度以及它们的倒数填满样本矩阵的上三角各项,主对角线各项数值始终为1,对应转置位置项则采用上述对应位置随机数的倒数。然后对各个随机样本矩阵计算其一致性指标值,对这些CI值平均即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如表2所示:

表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3)计算一致性比例CR

防止有其它特殊因素对结果造成影响,需要对其一致性进行检查。其公式如下:当CR<0.1 时,判断矩阵才满足一致性的要求,否则要对矩阵进行调整,直至满足CR<0.1为止。CR值愈小,矩阵一致性愈好,当CR=0时,矩阵完全一致。

最后,本文采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

表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指标权重汇总表

(三)赋值与等级

本文采用100分为满分,每项指标采用模糊数学五分制记分法:100、80、60、40、20,根据评估数学模型公式:

其中S为被评价对象的综合得分;Rk即第k个评价因子的得分,Wk即第k个评价因子的权重,Wj即第j个评价要素的权重,Wi即第i个评价项目的权重,n 是评价因子的个数,m是评价要素的个数,p是评价项目的个数。计算出评价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总分。

依据评价对象价值评价总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按其综合开发价值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

表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等级评判标准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地概况

泸沽湖分布于四川与云南交界处,水体三分之二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1993年,四川省将泸沽湖四川片区批复为省级泸沽湖风景名胜区;2008年,泸沽湖四川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2013年,泸沽湖四川片区被纳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目前泸沽湖四川片区有18个摩梭人自然村(木夸、格萨、中洼、阿洼、母支、多舍、阿陆、古拉、扎窝洛、博树、五支落、洛洼、密洼、娜洼、舍夸、山南、马尾落),已经评定了摩梭文化传承人200名、摩梭母系大家庭484户3967人、家访户200户。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是2007年3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码为X-17。以走婚、母系大家庭为核心的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是人类母系氏族文化罕见的活态遗存,为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婚姻形态、家庭结构和宗教习俗等提供了活态研究对象,为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宗教学、人类社会学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实材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泸沽湖景区正积极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积极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但现有的旅游产品以走婚桥、摩梭博物馆、古村落、喇嘛寺、祭神台等观光旅游为主,挖掘泸沽湖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品牌价值,让旅游开发与摩梭文化的世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相匹配,是泸沽湖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评价,能为其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

(二)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对相关专家、当地居民、景区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政府机关、游客结合泸沽湖地区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发展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均值,再按照旅游地评估数学模型公式:

得到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的最终得分,如表5所示:

表5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评价

C4 旅游部门遗产管理能力 26.668 D9 技术与人员 26.668 D10 融资能力 13.332 B2 遗产生命力 14.68754 C5 旅游开发条件76.64764 D11 区位条件 18.474 D12 市场定位 15.468 D13 遗产旅游开发对地区经济贡献 13.576 D14 客源条件 5,544 D15 基础设施条件 8.712 C6 利益相关者遗产认知和保护意识A 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D16 政府 34 D17 当地居民 24.752 D18 旅游者 13.782 D19 旅游经营者 7.26 C7 目前传承状况27.106 20.5892 B3 遗产承载力 16.33042 D20 普及状况 32.994 D21 传承人状况 12.588 D22 研究状况 19.216 C8 遗产地环境C9 遗产产品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9.0976质量 28.08 D23 环境舒适度与安全度 80 D24 环境对遗产的易保护性 20 19.12 D25 遗产 60 D26遗产地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0

参照上表,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总分为76.64764分,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价值属良好级,旅游开发价值大。其中,遗产吸引力在评价体系中得分最高,为92.4801分,属优秀级;遗产生命力在评价体系中得分最低,为47.2572分,属较差级;遗产承载力在评价体系中得分为83.4036分,属良好级。说明目前该习俗遗产吸引力极好,并且有一定的遗产承载力,遗产生命力方面,遗产融资能力、客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制约其开发的瓶颈,也是后期可持续旅游要重点突破的系统。

在遗产吸引力方面,以走婚、母系大家庭为核心的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是人类母系氏族文化世所罕见的活态遗存,独特的高原湖泊风光和珍、稀、奇、特的文化现象极具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这是核心的内力;外力得益于国内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2015年纽约时报对泸沽湖景区独特的母系社会进行了专题报道,国内中央电视台等100余家媒体争相转载报道,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热度;2017年国内知名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开播,让泸沽湖的国内热度一路攀升;近年来,通过举办摩梭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泸沽湖国际帆船赛、国际自行车公开赛、摩梭家园音乐节等活动旨在进一步宣传泸沽湖,增加摩梭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加快了摩梭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换,真正让泸沽湖走出国门,走进国际视野。

在遗产生命力方面,融资能力、客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是制约遗产生命力发展的瓶颈。泸沽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经费绝大多数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事业的特殊性,在短期内可能不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以营利为目的的民间资本很难在保护工作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泸沽湖四川片区的旅游开发较晚,在旅游开发与非遗保护层面更是处于探索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要求极强的专业性,各级旅游部门这类专业人才匮乏,对于像盐源这样的“老、少、边、穷”地区,人才新政力度不大,短期内无法补给人才缺口。旅游开发条件中交通可进入性是短板,成昆铁路预计2020年建成,可进一步缩短泸沽湖到成都、昆明两大旅游集散地的距离;西香、西昭、宜攀、乐西高速公路尚处于建设中;目前,两大机场和三条公路可达四川泸沽湖景区,分别是西昌青山机场、宁蒗泸沽湖机场,西昌至泸沽湖公路(258km)、攀枝花至泸沽湖公路(220km)、丽江至泸沽湖公路(230km),但公路地势起伏大,坡多弯急,车程较长,降低了游客旅途舒适感。值得肯定的是,随着融资渠道拓展、建章立制完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区域交通规划立体化,将极大提高旅游部门遗产管理能力,满足不同旅客的出行要求,迸发旺盛的遗产生命力。

在遗产承载力方面,第一,凉山州、盐源县多举措、全方位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立“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组”全面推进摩梭文化保护项目普查登记,完善摩梭文化传习及传承人管理培养;出版摩梭家园文化书系,推进摩梭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泸沽湖中小学开展摩梭语教学,开展摩梭绘画、音乐等艺术学习;筹划泸沽湖文化体育活动月,启动实施摩梭母系文化学术研讨会、“名家看四川—走进盐源泸沽湖”全国知名作家泸沽湖笔会、四川盐源大香格里拉泸沽湖“摩梭家园杯”乒乓球邀请赛等文体活动。第二,全民参与环境保护,逐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民众无论是遗产保护意识还是环保意识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积极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政府有序推进各项生态保护工程,已完成水源地保护、湖滨生态缓冲带等建设,建成母支污水处理厂、洛洼污水处理站、村落污水管网等11项环保工程,实施了2万亩退耕还湖、5万亩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工程。目前,四川泸沽湖景区已顺利通过创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第三,贫困问题的解决为遗产承载力的提高添砖加瓦。盐源县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的传承地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景区内有贫困户453户1904人,其中贫困村4个、集中贫困户262户1030人,散居贫困户192户875人。近年来,旅游景区与乡镇社区联动,建立与周边贫困村、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等集体经济发展,拓宽村集体及村民增收渠道,推动摩梭人自觉维护其文化传承,建立遗产认知和保护意识长效机制。

(三)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1.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资源保护措施

第一,建立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档案数据库。普查是了解自己文化家底的唯一方法,知根知底才谈得上有效的保护。应当组织盐源县文化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对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进行再普查、再确认,详细登记每户母系大家庭的情况(地址、家庭成员、经济收入、职业构成、达布持家之道、受教育情况、联系方式等),走婚人口数,传承人生存现状、传习活动开展情况等,越详尽越好,便于登记造册。记录方式以新媒体技术为主,视频录像,录音笔录音、摄像机摄影和文笔实录等多途径尽可能详实的多角度记录数字化保存。普查过程中要有意识搜罗典型人物、珍贵实物、先进事迹,联合地方新闻媒体进行充分的挖掘报道。最后,以数字化方式,将普查、搜集、整理、拍摄、报道、收藏、研究的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文化成果进行整理汇编建立档案数据库,最大化发挥保护和展示功能,提高其使用效率,有条件的话可将汇编成果分门别类以不同的体裁出版不同题材的书籍和影音作品。

第二,建立长效保护管理机制。建立长效保护管理机制,通过立法来完善政策保障。应加快出台《盐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尽快制定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明确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的目标划分、内容导向、规划管理、保障措施、传承人监督、考核及退出机制等具体条款。尤其是在传承人认定方面,申报时不能仅看书面材料,符合条件的个人在自主申报和相关部门传承人认定审核的过程中增加审查力度,真真切切地选出既能开展该习俗传承活动又能进行深入研究,呈现研究成果的传承人,切实履行好项目传承人的责任和义务。另外,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传习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一是作为民众接触最多的公共文化层,人员配置占编制率也要予以保证,制度的专职化管理带动人员主人翁意识构建;二是要扩大整体资金占比,提升专项经费公开透明度并纳入相关部门年终考核,既要实现设备正常运转、维护,又要保障代表性传承人正常开展传习、传艺、授徒、交流、展示等活动时有充足的财力支撑;三是完善培训制度,逐层分级打造方式多样、内容翔实、效果突出的量身定制版培训。

第三,跨区域合作,整体性保护。泸沽湖在行政区划上分属四川省盐源县和云南省宁蒗县管辖,但摩梭人在泸沽湖沿岸数千年世居创造的物质、精神文明和湖体作为自然景观的整体性不是行政区划所能分割的,随着跨区域合作的深入行政分割的痕迹在退化,整体性趋势更加明显。因此,充分利用好盐源县与宁蒗县政府每年一次的联席会议,就景区保护与开发、引导旅游客流、环境承载能力建设等问题达成共识,互利共赢,双方不分你我,共同发声,携手维护泸沽湖景区良好形象,共同保护泸沽湖生态环境,为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传承、发展共创协调共生格局。譬如与云南联合,将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景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传布区域内,条件成熟的村寨如格萨、扎窝落、博树等村寨完全有条件和资格去单独或者联合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形成申报一批,保护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片,激发民众自豪感和保护意识,为协调共生格局的创建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2.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旅游项目开发措施

第一,提升摩梭博物馆。新时代博物馆开发既能满足传统展品的观览功能,还能增加新媒体动态展演和传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立体化功能。摩梭博物馆于2014年开馆运营,占地面积15 亩,建筑面积4500m2,分为盐源历史文化厅、摩梭民俗厅和土司展厅三个区域,展陈面积2300m2,占建筑面积近一半,凸显了收藏展览功能,但是多数为静态展示,可进一步利用博物馆剩余空间布局多媒体数字化动态演示厅,引入移动应用设备和新媒体技术创新博物馆参观体验的互动方式,参观者可扫码下载安装APP,结合个人兴趣点对博物馆展品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避免走马观花式观览,APP功能设置要顺应国际化需求,提供多种语言翻译讲解功能。或者采用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将摩梭人母系大家庭的形态结构、走婚习俗的流程、礼仪禁忌和其他相关习俗等随着时间空间的演变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不易捕捉的信息通过人机传感技术、仿真技术、图形显示等高新技术创造多维的真实化虚拟环境,将文物展品的数字信息应用到可被人类感官所捕获的真实世界,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增强游客参与体验性。

第二,创新节庆活动。一是重现传统节会,包括转山节、转海节、太阳神节、布谷鸟节、祭祖节、成丁礼、祭月神节、祭牧神节等,展示传统节会的盛况;二是在传统节庆基础上增加大型专题活动,比如摩梭家园暨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国际学术论坛、世界妇女论坛、泸沽湖摩梭文化艺术节、穿越香格里拉国际汽车旅游节等,形成大型综合节会、专项节会与时令节会相结合的节会旅游产品体系。摩梭家园暨摩梭文化建设与保护国际学术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民族文化学术研究和民居规划建设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摩梭家园、摩梭阿夏婚姻形态、摩梭母系家庭”等主题,高标准、高水平组织一系列研讨会,深入研究摩梭文化长远保护机制和体制;与太平洋女性论坛、联合国妇女署等国际国内著名妇女组织联系,拟在舍夸村选址组织世界各界女权主义研究者,召开世界妇女论坛,分析古老的母系大家庭如何得以保存至今及其他女权主义研究热点问题,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力提供参考和借鉴。注意分层次开发各种节会活动,加强节会运作管理,延长节会后续效应。

第三,打造民俗文化村。阿陆村、舍夸村是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重点保护村落,毗邻泸沽湖镇,是游客最易抵达的摩梭古村落之一,将其整体建设成为摩梭民俗文化村,开展古村落观光、文化体验等摩梭文化旅游。游客可束摩梭发髻,穿百褶裙,戴传统毡帽,赏摩梭人传统建筑风貌,进摩梭果蔬园、农场,亲自挑选摩梭家宴食材,体验采摘乐趣,夜幕降临跳甲搓舞、对歌。此外,可将传统手工艺(银饰、花腰带、手工鞋垫、毡礼帽)和食品(猪膘肉、酸鱼、烤鱼干、猪血肠、泡梨、花花糖、苏里玛酒、咣当酒)的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建立集制作、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和美食展示中心,使游客体验到制作过程,既可激发游客的购买欲,又可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

第四,完善家访项目。依托已经评选出的摩梭母系大家庭484户3965人、家访户200户,逐渐扩大“家访”特色旅游项目数量,深化项目内容。以格萨、阿陆、山南、阿洼、扎俄洛等摩梭古村落和母系大家庭为载体,让游客体验摩梭人日常生活,并参与转山、转海、神山祭祀等活动。完善旅游家访线上线下服务,线上可在官网(四川泸沽湖旅游网)、官微(四川泸沽湖)中设旅游家访链接,游客通过点击链接,可知晓家访预约程序、注意事项、预约动态等信息。线下可在泸沽湖游客中心设立家访中心,对四川片区的家访进行咨询服务和管理,包括制定家访的规章和技术要求、对家访户进行业务培训、负责向游客推荐家访户、接受游客投诉等,家访的具体事宜可由村委会负责落实,发挥好家访中心和家访户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控制好访客人数,一般10人至20人为宜。

3.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开发保障措施

第一,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保障驰名中外的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工作的落实。可从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三个层面着手。一是依托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培养专业性强、综合素质好的适用人才。高等院校本身作为传播知识、发展文化的重要阵地,首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应清晰界定现有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意义、价值所在,激发学生对投身非遗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在具体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趣味性和遗产独特性,进一步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其次,设置相关实践类课程和田野考察实践的专门训练,有条件的高校创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如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综合型院校己单独成立或合作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二是大力实施人才新政,可在全国范围内直接考核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诸如盐源这样的“老、少、边、穷”地区,更应引起高度重视,成立盐源县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下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科,加大引才力度。对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与安家补贴、租房补贴、岗位津贴、入住人才公寓等绿色服务。三是建立地方人才供给体系,扩大人才缺口的同时把好准入关口,做好基层、中层和上层的专业队伍建设,从人才引入源头切断非专业化倾向,但光做到这点是远远不够的,后期教育培训体制才是行业生命力迸发的舵手,指引人才队伍建设驶向专业化。

第二,设立专项资金。凉山州盐源县西北部的泸沽湖沿岸是摩梭人聚居的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母系氏族文化遗存最完好的区域,也属于地方经济发展滞后的“老、少、边、穷”区,不论是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是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的经费总体短缺,地方注资能力有限只能引入外围资本。泸沽湖目前整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主要以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由于泸沽湖地区生态脆弱性和非遗丰富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而言,有必要充分融入社会资本。需要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与经济效益的产出比,时间上不对等,效益延后于投入,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如何更好的吸引、引导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团体,唤起社会责任意识进行长效投资是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的重大事宜。此外,州、县级政府财政、文保、景区管理局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专项资金的审批、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流向透明化。县政府还应当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工作开展情况,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抢救、传承传播、宣传教育、征集收购珍贵资料和实物等项目。

第三,建立文化传承机制。文化传承不仅是传承人的责任,文化传承机制的建立不仅要培养本习俗传承人和地方研究学者,更要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实现人才输送可持续发展,辅以院馆合作载体、现代新闻媒体宣传可为整个机制的运行保驾护航。如下图5-2所示,图中习俗均特指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

图1 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文化传承机制结构图

四、结论与展望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遗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属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世界罕见的人类母系氏族文化的活态遗存,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本文通过构建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并对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进行评价,为泸沽湖摩梭人母系氏族习俗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提供依据,也为其他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母系摩梭摩梭人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Mosuo on the move
MOSUO ON THE MOVE
杜洛克与纳雍糯谷猪杂交母系选育效果观察
摩梭人的婚姻风俗
摩梭姑娘
摩梭阿妈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印迹基因3(MEG3)通过p53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损伤
義凈譯《佛說大孔雀明王經》中的唐代北方方言聲母系統
谁在异化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