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剂量呋塞米分次静脉注射与微泵持续静脉注射对早期肾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9-03-18黄文河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
关键词:微泵肾衰竭尿量

黄文河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人民医院 (广东陆丰 516545)

肾衰竭是指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受损,引起代谢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尿量尿质发生改变[1]。目前临床常用大剂量呋塞米分次静脉注射治疗早期肾衰竭患者,但疗效欠佳,易出现耐药性[2]。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剂量呋塞米分次静脉注射与微泵持续静脉滴注对早期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肾衰竭患者76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8例。试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3~58岁,平均(41.36±3.15)岁;病程0.5~3.0年,平均(1.28±0.85)年;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4例,其他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22~58岁,平均(40.25±3.34)岁;病程0.8~3.0年,平均(1.33±0.79)年;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间质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5例,其他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肾衰竭的诊断标准[3],且经彩超、肾功能检查确诊;(2)年龄22~58岁;(3)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肺、肝功能异常患者;(2)妊娠或哺乳期患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予以5~10 mg/(kg·d)呋塞米(吉林菲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0845,规格:2 ml︰20 ml)。对照组呋塞米每日分4次静脉注射;试验组先给予100 mg呋塞米静脉注射后,予以微泵维持24 h。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 临床评价

观察两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好转,尿量多,尿蛋白阴性;有效:症状缓解,尿量有所增加,尿蛋白减少;无效:症状、尿量无改变,甚至增加,尿蛋白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内的24 h尿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4 h尿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4 d后,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36/38),其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95%(30/38),其中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8例。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42)。

2.2 尿量变化

治疗前两组24 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d,两组24 h尿量逐渐增加,且试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及治疗3 d内两组24 h尿量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3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BUN、Scr、Ccr及24 h尿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24 h尿蛋白低于治疗前,Ccr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肾衰竭早期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或肾小管发生变性坏死而引起的严重急性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少尿、无尿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若及时合理治疗,患者肾功能可恢复正常,但若处理不当或患者病情复杂,易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引起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4]。肾功能指标中BUN升高可反映有效肾单位60%~70%已损害,与尿毒症的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肌酐(Cr)升高程度与慢性肾衰竭正相关;Ccr为单位时间内肾脏将血浆中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当其降低至正常值80%时,大部分患者BUN、Cr可正常,Ccr可反映肾小球损害情况[5]。

呋塞米是广泛应用的髓袢利尿药,能够促进水、钠、钾、钙、磷等的排泄,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髓袢厚壁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使管腔液钠离子、氯离子浓度升高,髓质间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浓度降低,从而降低渗透压梯度,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从而使水、钠离子、氯离子排泄增多[6]。而与噻嗪类利尿剂不同,呋塞米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且药物的剂量范围较大。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微泵持续静脉滴注呋塞米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治疗3 d内的24 h尿量及Ccr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BUN、Scr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泵持续静脉滴注比分次静脉注射具有更强的利尿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肾脏功能。原因在于使用微泵持续静脉滴注能够保持肾脏对利尿剂的敏感性,减少耐药性的增加,同时可以保证血药浓度,使尿量排出平稳,从而稳定循环,减少肾脏灌注不足引起的组织损伤,从而改善肾脏功能,延缓肾衰竭的发展。

综上所述,微泵持续静脉注射治疗早期肾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排尿,改善肾脏功能及预后。

猜你喜欢

微泵肾衰竭尿量
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微泵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一种微泵悬挂装置的设计和应用
微量泵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脂治疗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
降浊颗粒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组织α-SM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