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9-03-18彭瀚辉

医疗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血样二聚体阳性率

彭瀚辉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江西九江 332600)

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类型多,临床发病率高,占恶性肿瘤的半数以上,且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疾病诊断和病情判断,对于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而恶性肿瘤患者常伴随纤溶系统功能及凝血异常,患者血浆内D-二聚体水平也会随之变化,因而,D-二聚体水平在恶性消化系统肿瘤诊断和病情判断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2]。本研究旨在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9例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男75例,女64例;年龄31~75岁,平均(53.17±3.01)岁;疾病类型,胃癌42例,大肠癌29例,食管癌24例,肝癌35例,胰腺癌9例。未发生病灶转移52例,男28例,女24例;淋巴转移46例,男25例,女21例;脏器转移41例,男22例,女19例。所有患者未合并其他系统及器官病变,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或代谢疾病患者,排除近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患者尚未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所有受检者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有关证明文件由患者或直系亲属签署。

1.2 方法

1.2.1血样采集及处理方法

于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受检者肘静脉血样2.0 ml,将血样置入装有枸橼酸钠抗凝剂(江苏荣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真空管中,混匀后进行离心处理。使用医用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转速为3 000 r/min,持续10 min,获得上层血浆清液,放入干燥洁净真空管中待检。血样采集和处理过程中,严格注意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出现污染,若采集血样后不能实现立即检测,则将血样密封并置入4 ℃恒温环境中保存。

1.2.2D-二聚体检测方法

选择血凝分析仪(武汉塞力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体参数设置及操作步骤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检测前,仔细查验样本是否受到污染,污染样本需重新采集,且确认血凝分析仪正常运行,明确具体参数设置。

1.3 临床评价

记录所有受检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未发生病灶转移患者、淋巴转移患者及脏器转移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血浆D-二聚体阳性标准:≥500 μg/L。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

脏器转移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淋巴转移患者及未发生病灶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20.519,P=0.012、0.001);淋巴转移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未发生病灶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31)。见表1。

表1 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

注:与未发生病灶转移患者比较,aP<0.05;与淋巴转移患者比较,bP<0.05

2.2 化疗治疗前后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经过3个周期的化疗治疗,未发生病灶转移、淋巴转移、脏器转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化疗治疗前后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

3 讨论

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的类型较多,涉及胃肠、食管、胰腺、肝脏等多项脏器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状况,对患者的健康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该病不仅发病率高,病死率也较高,临床重视度不断提升。

减轻疾病危害性,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时准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是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诊疗的关键。临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进行诊断,但病理检查的创伤性大,而影像学检查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单独行影像学检查,可能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因此临床越来越注重联合诊断的应用,而血液检查便是应用较多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血液检查中,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属于血液系统中特异性降解产物的一种,患者血液内的纤维蛋白与活化因子交联后,在纤溶酶的水解作用下,在血液中形成絮状沉淀,便形成了D-二聚体,而该种降解反应多发生于纤溶活性增强或者处于高凝状态下,因此,D-二聚体被广泛视为高凝和纤溶亢进的标志指标[3]。

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能分泌大量可引起纤维蛋白溶解的激活物,且纤溶酶含量高,普遍伴随纤溶活性增强情况,导致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而患者病情不断发展,则会出现转移情况,肿瘤细胞转移后,相应部位便需建立对应血供,因此,该部位的纤维蛋白也会受到影响,D-二聚体水平也会随之改变,进而影响整体水平[4]。

本研究结果发现,D-二聚体水平能准确反映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肿瘤进展,发生转移后,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增高,且远端脏器转移患者变化更明显。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一种有效方式,能缓解和控制患者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

综上所述,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病情越重,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越高,经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因此,可以将D-二聚体作为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病情轻重判断和预后判断的参考。

猜你喜欢

血样二聚体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枫叶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评价塑料材质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液体添加剂体积变化的方法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