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价值

2019-03-18韦凌峰

医疗装备 2019年2期
关键词:鞍区管瘤垂体瘤

韦凌峰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放射影像科 (福建宁德 352100)

颅内鞍区肿瘤主要是指以垂体腺瘤为主、非垂体起源肿瘤少见的肿瘤类型,多经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类型不同,手术入路也存在一定差异,如垂体腺瘤经鼻蝶窦入路,但手术效果除与手术入路有关,还与肿瘤类型有关[1-2]。本研究旨在探讨CT和MRI诊断颅内鞍区肿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鞍区肿瘤患者155例,其中,男89例(57.42%),女66例(42.58%);年龄18~65岁,平均(39.78±7.95)岁;均在我院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学明确诊断;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过高、头部疼痛,四肢末端肥大,垂体功能衰退,高催乳血症,闭经等。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除颅内鞍区肿瘤外无其他肿瘤,无传染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哺乳期、妊娠期及月经期女性;无影像资料不完整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手术治疗前分别接受CT及MRI检查。(1)CT检查。采用GE HiSpeed CT,扫描范围上至颅顶,下至C2椎体下缘,CT扫描层厚、间隔均为3 mm,先行平扫,再经CT增强,碘对比剂为碘海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26),用量50~80 ml。(2)MRI检查。诊断仪为GE MRI Signa Profile/o 0.2T;头部线圈,矩阵、层厚、FOV分别为256×256、3~7 mm、30 cm;SE T1WI/T2WI,其中T1WI(TR/TE分别为190~500/7.7~10.0 ms),T2WI(T2WI TR及TE分别为3 000~5 500/67~103 ms);MRI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入钆喷替酸葡胺(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127),用量0.01 mmol/kg,注入速度2.5 ml/s,T1WI TR及TE分别为500、20 ms,T2WI TR及TE分别为2 500、1 000 ms,层厚及层间距均为3 mm。观察CT、MRI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与病理类型诊断符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1)颅内鞍区肿瘤经病理学诊断结果;(2)CT、MRI检查颅内肿瘤诊断情况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符情况;(3)CT、MRI误诊及漏诊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鞍区肿瘤经病理学诊断结果

155例颅内鞍区肿瘤患者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垂体瘤75例(48.39%),颅咽管瘤26例(16.77%),脑膜瘤33例(21.29%),胶质瘤21例(13.55%)。

2.2 CT、MRI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与病理类型诊断符合情况比较

MRI颅内鞍区肿瘤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MRI颅内鞍区肿瘤诊断与病理类型诊断符合情况比较[例(%)]

注:与CT检查比较,aP<0.05

2.3 CT、MRI误诊及漏诊情况

MRI颅内鞍区肿瘤误诊及漏诊率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MRI误诊及漏诊分布情况[例(%)]

注:与CT检查比较,aP<0.05

3 讨论

颅内鞍区肿瘤常见类型包括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等,以垂体瘤发病率最高。垂体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或见分叶形,与邻近组织界限清晰,CT检查密度不均匀,鞍背骨质更薄,蝶鞍扩大,这使得部分垂体瘤向下侵入蝶窦。而肿瘤瘤体体积较大,向上侵入侧脑室前角或三脑室前方部位,继而对脑脊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脑积水。MRI扫描后,垂体瘤表现为鞍区内存在直径较大的肿块,与邻近组织边界清楚;MRI T1WI等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即“雪人征”或“束腰征”,这也是垂体瘤与鞍区脑膜瘤分辨的要点之一;MRI增强显示肿瘤内部或均匀,或不均匀,但与病灶边界清晰[3-4]。

颅咽管瘤属于良性鞍区肿瘤,而且生长速度较长,在颅内肿瘤患者中约占3%,其病理类型可包括单纯囊性、单纯实性,或囊性、实性混合肿瘤,共3种,囊壁多钙化,主要见鞍上及鞍内,鞍底偶发。CT扫描后,囊性瘤密度较低,而实性瘤则密度较高,典型特征是颅咽管瘤变边缘呈高密度钙化,即“蛋壳样”改变,而且肿瘤内部钙化比较常见。颅咽管MRI表现多样,这与其瘤体内组织(内容物)成分有关,囊性肿瘤T1WI、T2WI信号分别为高信号及低信号;单纯实行颅咽管瘤及囊性、实性混合肿瘤MRI T1WI、T2WI则均为低信号;MRI增强见边缘强化,囊性瘤体内部强化不明显。

脑膜瘤患者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约占20%,CT扫描见其以圆形及类圆形为主,仅少部分脑膜瘤外形呈颗粒或星形,但均呈高密度影,部分患者脑组织移位,CT扫描见瘤体邻近组织出现脑水肿,密度较低;MRI T2WI呈低信号,MRI T1加权见等信号,少部分见等信号,T2加权呈等信号,或呈高信号;近一半患者MRI增强呈“鼠尾征”。胶质瘤与邻近组织边缘清晰,多发于鞍上,少部分见钙化,CT扫描见片状,或外形不规则的点形;MRI扫描后见T1WI为等信号及低信号,而T2WI则呈稍高信号,多伴发脑水肿,或部分囊变;MRI强化中部分见不均匀,部分呈轻度强化。

颅内鞍区肿瘤还包括脊索瘤及转移瘤等,均需引起足够的重视[5]。而本研究以CT、MRI检查颅内鞍区肿瘤,研究结果显示,MRI颅内鞍区肿瘤诊断符合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颅内鞍区肿瘤误诊及漏诊率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CT及MRI在诊断颅内鞍区肿瘤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但MRI检查准确率偏高,误诊及漏诊率更低。

猜你喜欢

鞍区管瘤垂体瘤
论著/通过MRI 识别BRAF 基因突变型颅咽管瘤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护理路径的应用探析
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的相关因素分析
颅咽管瘤放射治疗进展
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及癫痫发作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