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活法
2019-03-18
名著选录
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服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古人服药活法: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其下。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力相及,并视人之强弱、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不必泥法。
服药之法:古方一剂必分三服,一日服三次;并有日服三次、夜服三次者。盖药味入口,即行于经络,驱邪养正,性过即已,岂容间断?今人则每日服一次,病久药暂,此一曝十寒之道也。又有寒热不得其宣,早暮不合其时,或与饮食相杂,或服药时即劳动冒风,不唯无益,反能有害。至于伤寒及外感痘症,病势一日屡变,今早用一剂,明晚更用一剂,中间间隔两昼一夜,经络已传,病势日增矣。(《养生三要·病家须知》)
帮您解读
疾病在胸膈以上部位的,先吃饭然后再吃药;疾病在心腹以下部位的,先服药然后再吃饭;疾病在四肢血脉部位的,宜早晨空腹服药;疾病在骨髓部位的,宜吃过晚饭之后而在夜晚服药。
古人服药的灵活方法:病在上焦的不怕多次少量服药;病在下焦的不怕次数少而一次大量服药。少量服药可以滋补营养上体,多量服药即能峻补下身。凡属说分两次三次服药,要使药力能够到达疾病部位,并要观看人的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等条件,再做药物增减进退的调整,不必拘泥于旧的服药方法。
服药方法:古方一剂必定分作三次服用,即一天服药三次;并且有白天服三次、夜晚再服三次的。大概药物内服以后,即运行于经络之中,驱除邪气而养护正气,等药性发挥过去后就作罢了,哪能容许间断呢?今人却每天服药一次,病程久而药力短暂,这是一曝十寒的做法。又有药汤温度的寒热不适宜,早晚服药不准时,或者与食物相混杂,或者在服药期间又劳累和冒风寒,不但服了没有益处,反而会有害处。至于伤寒和其他外感病及痘症等,病情一天之内可多次发生变化,今天早上吃一次药,明天晚上再吃第二次药,中间相隔两个白天和一个夜晚,疾病已经通过经络发生传变,病势也就更为加重了。
专家点评
袁开昌在此依次辑录了唐代医家孙思邈、金代医家李杲、清代医家徐灵胎各自的一段文字,分别对服药方法作了论述,颇具参考价值。
一般来说,病在上焦,宜餐后服药;病在下焦,宜餐前服药;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食;安神药宜临睡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亦宜餐后服食。急性重病可不拘时限服药,慢性病则服药要按时。治疟疾的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预服。服药时间适宜,对提高疗效很有帮助。
凡服汤药,一般1日1剂,分2~3次温服。根据病情需要,有的1日只服1次,有的要服数次,有的1日连服2剂;也有的可以煎汤代茶饮服。还有热服与冷服之分,通常是治热症可以寒药冷服,治寒症则宜热药热服,以便增强药力。在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发生中毒或损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