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2019-03-18邢尔克贾军正周红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敏凝集素半乳糖

邢尔克 贾军正 周红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预后不良。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如卒中、心力衰竭、痴呆和死亡等[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中,1%~13%的患者可伴有AF,而合并AF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和远期预后极差[2-3]。研究发现,合并AF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高于无AF的患者[4]。作为一种纤维化的标记物,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不仅是左心房和左心室重构、左心室功能障碍的重要预测因子,也是预测AF并发症发生风险的指标[5-6]。多项研究证实,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的升高与心力衰竭伴AF患者不良预后相关[7-8]。但目前尚无研究证实合并AF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合并AF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并分析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N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宝鸡市中医医院治疗的32例合并AF的NSTEMI患者作为AF组,并按年龄、性别匹配选取同期32例无AF的N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入组标准:(1)年龄≥18岁;(2)NSTEMI诊断符合《2011年美国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9];(3)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排除标准:合并心力衰竭、既往心力衰竭病史。32例合并AF患者中,14例(43.8%)为永久性或持续性AF,18例(56.2%)为阵发性AF。所有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按照指南进行药物治疗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9]。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即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并通过Simpson法计算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左心房容积指数。血液生化检查包括高敏肌钙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脂质代谢指标和肌酐清除率等,并应用半乳糖凝集素3 ELISA试剂盒(Thermo Fisher公司,美国)测定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

1.3 观察指标

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首次发病后的12个月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再入院治疗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与无AF的患者相比,合并AF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10.01±2.49)ng/ml比(8.57±2.50)ng/ml,P=0.024]和高敏C反应蛋白[(21.66±10.98)mg/L比(8.47±3.24)mg/L,P<0.001]明显升高,但阵发性AF和永久性/持续性AF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无明显差异[(10.46±2.38)ng/ml比(9.91±2.44)ng/ml,P=0.527]。此外,AF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42.29±11.70)ml/m2比(34.15±12.06)ml/m2,P=0.00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表1)。

2.2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AF的诊断价值

通过分别评估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NSTEMI患者合并AF的诊断价值及诊断阈值,如图1、2所示。ROC曲线显示,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对合并AF的诊断阈值为7.53 ng/ml(曲线下面积=0.66, 95%CI: 0.51~0.82,敏感度90.6%,特异度57.4%,P=0.009)(图1),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AF的诊断阈值为6.55 mg/L(曲线下面积=0.74, 95%CI: 0.61~0.87,敏感度71.9%,特异度71.4%,P<0.001)(图2)。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图1 半乳糖凝集素3对AF的诊断价值

图2 高敏C反应蛋白对AF的诊断价值

2.3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评估

随访12个月,9例(14.1%)出现心原性死亡、19例(29.7%)出现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7例(10.9%)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AF组和对照组的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59.3%比50.0%,χ2=0.567,P=0.451)。按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7.53 ng/ml)和高敏C反应蛋白(6.55 mg/L)诊断阈值分组,发现26例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高水平(>7.53 ng/ml)患者中有21例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38例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低水平(≤ 7.53 ng/ml)的患者中仅14例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53.8%比36.8%,χ2=12.021,P=0.001);44例高敏C反应蛋白高水平(>6.55 mg/L)患者中有28例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而20例高敏C反应蛋白低水平(≤6.55 mg/L)患者中有7例出现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有显著差异(63.6%比35.0%,χ2=4.55,P=0.033)。

2.4 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评估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半乳糖凝集素3>7.53 ng/ml、高敏C反应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6.55 mg/L是NSTEMI患者随访12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7.53 ng/ml的患者在随访12个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8倍(HR=8.06,95%CI:1.88~23.21,P=0.005),而高敏C反应蛋白>6.55 mg/L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2.5倍(HR=2.53,95%CI:1.39~6.35,P=0.005),见表2。

3 讨论

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是左心室重构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是预测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的标记物[10],亦与左心房容积存在相关性[11]。Weir等[12]发现,在LVEF<40%、无心力衰竭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基线水平与心肌梗死急性发作3周内的LVEF呈正相关,但与24周后的LVEF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基线水平与LVEF、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和血管炎性反应程度等相关,且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基线水

平较高的患者预后差[13-14]。因此,半乳糖凝集素3可反映心脏重构程度,可能对预后有预测价值[15]。本研究发现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可预测NSTEMI患者发生AF的风险。然而,虽然永久性和持续性AF患者具有更显著的心肌纤维化特征,但永久性/持续性AF患者的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阵发性AF患者无明显差异,因此需要更多研究证实半乳糖凝集素3的价值。

此外,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与AF风险相关。炎症反应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组织损伤的系统性表现。Aronson等[16]在一项纳入了1 2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队列研究中证实,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与新发AF正相关。Nyrnes等[17]的研究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增加患者发生AF和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但炎症和AF的发生顺序,目前仍无定论。本研究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患者随访12个月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且高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是预测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近期的研究结果相似[18]。

然而,本研究未发现AF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以往的研究中,合并AF的心肌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心原性死亡和卒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AF的患者[19-20]。一般认为,合并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与短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有关,尤其是在LVEF正常的患者中[21]。本研究中,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或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的NSTEMI患者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总之,合并AF的NSTEMI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7.53 ng/ml和高敏C反应蛋白>6.55 mg/L是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本研究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短,需更多研究证实本研究结论。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高敏凝集素半乳糖
中药外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差错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大型真菌凝集素的结构、糖特异性以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鱼类凝集素概述
凝集素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技术应用进展
生物催化法制备低聚半乳糖的研究进展
如何应对半乳糖血症
代表中国
含辅酶Q10和洛伐他汀的红曲胶囊对老年性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丢失的改善作用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评估中的作用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