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曲同工的时代韵律

2019-03-17

时代报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邻居们大院根据地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两句话,在近期审读《时代报告》刊发的《根据地》和《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以后,使笔者产生共鸣,乃至引发了非同寻常的深层感悟。

这是两篇刊登在该刊不同期别的作品:前者在今年第1期(中旬刊)发表,后者在今年第4期(上旬刊)面世。这是两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前者系长篇报告文学,后者则是文图并茂的中篇通讯。这是两篇反映不同时代背景的作品:前者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开展敌后斗争的可歌可泣业绩,烛照人性中爱与信念的永恒追求;后者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作为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睦邻等优秀品质的一个缩影——郑州陇海大院爱心群体,39年如一日,崇德向善,用爱与筑梦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

如果说,《时代报告》年初改版以来新品频出,那么,《根据地》和《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则可谓近期该刊的代表作:两者异曲同工,都把准了时代的脉动,都高扬了时代的韵律。

《根据地》——

爱与信念的无悔坚守

战争与和平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面对战争,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将受到严苛考验。然而,当我们处于和平年代的今天,人们是否会对战争的本质具有穿透力的认识,对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珍重,对社会发展能做到更多的理性思考?长篇报告文学作家李延国、李庆华,在他們的洋洋大作《根据地》中,做出了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并且已经或正在让读者从中受到诸多的启示和感动:

《根据地》引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回到过往的故事和人物间。那是敌后抗日军民浴血拼搏的战场,也是其后人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继续为之奋斗的所在。作品以丰富的史料和厚重的笔触,书写了这个特殊区域、特殊时期,投身革命洪流的共产党人赤胆忠心、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的高风亮节,他们的精神遗产,无疑都影响和昭示着当代人奋力前行。

《根据地》的谋篇布局和写作笔法,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作品分上、中、下三部,共十三章。那“部”首题《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震撼世界的反腐战》《信仰的长征》,以及那“章”首题等,都特色鲜明,引人入胜。作品在重点人物的描述上,上至领袖运筹帷幄,再有杨勇等指挥员的足智多谋,下有前线官兵们赴汤蹈火的英勇壮举,体现出共产党人为民族大义献身,为民众安危承担,为人民福祉操劳的崇高气节。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在历史与现实的勾连表述上,注重前后交叉、交代和交融,使内容有纵深感、立体感、现实感。尤其在“中部”的《震撼世界的反腐战》中,匠心独运,专题描述当年战争危急中,官兵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坚定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在所不惜”的精神信念,经受住莫大考验,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民心所向,是一切胜利之源。读《根据地》,联想到今天,其重要现实意义可悟、可鉴。

功夫作品中,反响作品外。《根据地》其实已凝结为爱与信念的高境界。正如作品《后记》所述:“根据地,已不是一个年代的概念、军事概念、政治概念,她是‘人民的化名,是永不落选的‘人民代表,是共产党人执政根基!”“人类得以延续,不是战争,不是仇恨,而是爱。”这是作家本人的信念,是作品由衷表达的信念,也是所有热爱、期盼和平的人类的信念。

《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

爱与筑梦的精神传承

“在‘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陇海大院以690万张选票荣登感动中国2014年度榜首。这是一个河南郑州的故事,更是一个中国的故事。这个大院叫‘陇海大院,更是我们所有人心中所向往的那个大院。”“陇海大院发生的感动中国的爱心群体及其爱心故事,足以证明和展示中原文化的优秀、博大和厚重,也证明和展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和美德……这,是一亿河南人共同的荣誉!”

——此为引自2015年第4期《时代报告》(上旬刊)中篇通讯《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中的两段话。作品的不凡之处可用三个“独特”来表述:

这是一篇独特的通讯:主人公是“陇海大院爱心群体”,主题是“爱与逐梦的精神传承”。具有百年历史的陇海大院,“和为贵”是其代代相传的“院风”。院生院长的高新海,当过下乡知青,1971年25岁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1983—2008年,他的两位兄弟和父母亲先后病逝。雪上加霜的高新海陷入绝境,一度想到了死。是大院邻居们合力照护,使他鼓起了挑战病魔的勇气。一晃39年过去,大院邻里对高新海演绎一场没有终点的爱的马拉松。邻居们把搞好工作和对他施以援手,化作了“筑梦缘”。爱的力量无穷。高新海克服了高位截瘫障碍,学会以三轮车代步,还主动帮邻居送货拉菜,增加了社会认同感。“爱与筑梦”,成为陇海大院留在时代年轮上的最强音。

这是一种独特的笔法:白描+细节表述,展示了陇海大院爱心群体中小人物们的大情怀。通讯全篇没有高谈阔论,不事哗众取宠,而是用语朴实直白、亲切自然、娓娓道来。高新海高位截瘫,行动不便,为使邻居们进出方便,他的家常年是“一扇从不上锁的门”(小标题);他身患重病,从诊断、取药、报销,到外出转院、进北京、下武汉,邻居都有人自愿请假、自费陪伴;从早晨洗脸刷牙,端屎端尿,到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邻居们包揽了可以包揽的一切,彼此无须表功,因为这是“无言的约定”(小标题);39年间,最初援手的邻居们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继续照顾高新海,他们的后代就替父辈接下爱心火把,绝不能让它熄灭。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件好事代代传着做。然而他们都做到了。大院的人们心里都明白:坚持“爱的传承”(小标题)是美德,更是应尽的职责。

这是一群独特的人物形象:陇海大院爱心群体,为了使高新海笑起来,他们都将笑意融在心里,挂在脸上。通讯这样描述:当初,新海重病在身,除了眼泪就是悲伤、愁闷,邻居们怎么劝解和关护,他也笑不出来。后来,见邻居们都是笑着帮他做这做那,不离不弃,真心实意,感动使他笑了起来。特别是邻居们凑钱为他买辆柴油三轮车,他也咬牙苦练学会开车,力所能及地为邻居办些好事,他认为自个儿由“废人”变成对大院“有用的人”,也就不由得笑口常开。通讯配发4幅图片,见邻居们和他一起唱歌、看电视、遛街景逛公园,有了进步还给他送鲜花……大伙笑了,他笑得更是合不拢嘴。这笑,都发自内心。

深情似水,坚守成钉。崇德向善,吃苦也是一种幸福。幸福生活,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感动中国的陇海大院》这篇《时代报告》的精品力作,就贵在使广大读者能从中悟出这些哲理来。

猜你喜欢

邻居们大院根据地
恐龙的“邻居们”
“东临楼”日常
“东临楼”日常
窗台上的妈妈
“大院子弟”说“大院”
扔石头者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
恒大院线未来3—5年将建影城33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