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察哈尔垦务研究综述

2019-03-17吴勇杭

关键词:察哈尔内蒙古地区研究

吴勇杭

(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土地开垦是内蒙古近代史上不可不谈的重要问题,它贯穿整个近代历史时期,与内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有联系,并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有清一代,清政府对蒙垦一事时禁时弛,多有变动。1902年,迫于时局变动,财政危机日渐加重,清政府批准了山西巡抚岑春煊的奏请,全面开垦蒙地,并派贻谷到内蒙古西部地区主持开垦相关事宜。

从历史角度看,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土地开垦不是清初以来蒙垦的简单发展,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推行的特殊政策并产生了特殊影响的特殊事件。在种种的特殊因素背后,是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冲突、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与博弈,是近代以来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联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层层历史迷雾,亦亟待借此廓清。对察哈尔地区垦务的梳理研究,于内蒙古地区政治史、经济史、生态史等研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从现实角度来看,察哈尔地区主要在今内蒙古中部地区,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等地,并包含山西、河北北部一部分,是内地与边疆连接的重要地带。故而,通过对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垦务进行研究,一来可以了解该地的经济、生态等情况,为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二来有助于理解此地的民族构成、文化风俗和社会现状,以为当地政府政治、经济决策之借鉴;三来也可借此给国家民族政策、边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宝贵的意见。

一、 相关档案整理研究

档案作为第一手史料,相较其他传世文献更为真实可靠,史料价值极高。近代以来,察哈尔地区由于地方动荡,战乱频繁,不少档案皆毁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尽管如此,经过相关工作者的努力,仍然保留下一批珍贵的历史档案,编辑成册,在新的历史时代重新浮现出面,焕发历史价值。相关档案研究也为后来学者提供便利,减少重复劳动。

(一)档案整理

民国八年(1919年),察哈尔都统署整理相关档案编成《政务辑要》[1],北京印刷局铅印出版。全书收录了1916至1918年部分档案公文,分凡例、军事、教育、垦务等13类,其中垦务类有各类公文共计26件。由于史料难得,流传不多,近年来被分为上、中、下三册重新出版。察哈尔全区垦务局编《察哈尔全区垦政辑览》[2]收集整理民国初年诸多有关垦务的公牍档案,分行政组织、招垦、设置、清丈等共十部分,亦颇具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编著的《清末内蒙古垦务档案史料汇编》[3],收集了1902年到1911年绥远和察哈尔地区的垦务档案共计1779件,绥远地区分18类,察哈尔地区分为综合类、察哈尔右翼四旗的开垦、抗垦类等7类。《清末内蒙古垦务档案史料汇编》按类别先将圣旨和垦务大臣奏折放列于前,其他档案再按时间顺序排列于后,便于读者阅读和利用。

(二)档案研究

关于清末察哈尔垦务档案的研究不多,专著仅刘海源主编的《内蒙古垦务研究》(第一辑)[4]和赵全兵、朝克主编的《内蒙古中西部垦务志》[5]。前者是一部论文合集,其中共有三篇论文与察哈尔相关,分别是邢亦尘的《清末察哈尔垦务探述》、王艳萍的《清末察哈尔八旗蒙地的放垦》、乌兰的《从察哈尔放垦章程看察哈尔垦务》。从档案研究的角度出发,乌兰一文尤有价值,充分利用了第一手资料——察哈尔放垦章程,叙述了开垦的性质、过程等,尤其强调其影响,多具新意。后者分为绥远、察哈尔垦务综述和两地蒙旗放垦、清末垦务弹劾案三部分,以清末垦务研究为多,民国垦务研究偏少,详细记述了多项重大垦务事宜,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认识清末全面放垦蒙地的过程。

另有硕士论文一篇,王美娜从历史文献学角度出发,对内蒙古档案馆馆藏清末察哈尔垦务档案进行了介绍和研究。她以清末时期察哈尔地区因开垦形成的相关档案为研究对象,对放垦原因和范围、全宗类档案的主要内容、档案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介绍。全文结构合理,内容介绍详尽,充分发掘了该档案的史料价值。[6]

二、开垦概况

(一)开垦过程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的安斋库治就已经注意到内蒙古地区的开垦问题,并做了一系列较详细的研究,其在《清末绥远开垦》[7]一文中就有不少篇幅涉及察哈尔右翼四旗的垦务,主要内容包括开垦背景和原因、垦务机关和地区特征、察哈尔右翼四旗和土默特等地区开垦的具体情况、察哈尔左右两翼境界的划分、王宫马厂奉还等等问题。

在国内,除前述邢亦尘、乌兰等人已有研究外,相关研究仍在继续。李晓霞和呼格吉勒在《清末新政与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垦务》[8]一文中探究了贻谷上任后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丈放、划界、设局、开垦以及处理蒙汉关系与蒙汉民族矛盾的情况。文章夹叙夹议,概括介绍了清朝末年这一地区的土地开垦情况。

樊双《清末察哈尔口北三厅垦务研究——1902—1908》[9]将时间段锁定在1902至1908年,范围也有所缩小,大处着墨于口北三厅开垦的过程,十分详细。同时论述了该地区与西蒙开垦的不同、清政府颁布的章程和开垦造成的影响等,强调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全面看待当时当地的开垦。

刘忠和与幸福几乎同时对清代察哈尔地区右翼地区的开垦进行了研究。刘忠和根据相关史料,绘制了各项图表,对比了乾隆和光绪年间这一地区牧场、营地、蒙地的开垦状况,并做细致阐述,直观地展现了察哈尔右翼地区的农垦进程[10]。而幸福则着重探究了开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及移民开垦所导致的察哈尔右翼蒙古的社会变迁,包括行政制度的变化、农业的发展和牧业的衰退、社会结构的变化、民族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等内容,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清代这一地区的开垦情况[11]。

鲍格根图雅《民国前期察哈尔地区开垦研究》[12]一文,着重叙述了民国前期北京政府对蒙政策及察哈尔地区开垦的具体过程,包括相关机构、发放“恤蒙银”、清理纠纷过程等,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开垦对察哈尔地区社会造成的影响。

(二)开垦政策

马永山将清代蒙地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从顺治元年到乾隆十三年,为第一阶段,此时期明令禁垦蒙地,但实际上在一定限制下也允许民人前往蒙古地区开荒种地;从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六十年,是第二阶段,此时期的特征是禁而不绝;从嘉庆元年至光绪二十七年,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清廷默认已垦之地,并允许在部分蒙地招垦,但明令禁止扩大私垦;从光绪二十八年直至清朝灭亡,是为第四阶段,此时清廷开始对蒙荒实行全面放垦[13]。与之类似,赵毅在《清代蒙地政策的阶段性演化》[14]中也采取了同样的分期方法,只是在论述上稍有不同。

珠飒《全面放垦蒙地与移民》[15]探讨了清末全面放垦蒙地的政策,并指出了政策在实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全面放垦蒙地过程中存在不顾及是否适合开垦、盲目丈放的现象,所以在招垦过程中导致无人领种的情况。另外,他将这一时期的蒙垦与移民结合,探究垦政政策与“移民实边”的关系。

何学慧撰有《清代察哈尔右翼的土地政策与土地资源环境》[16]一文,将研究范围圈定在察哈尔右翼一域,认真地探究了清末时期察哈尔右翼的土地政策及其实施目的、实施效果等。

(三)开垦与行政、财政

由于蒙地全面放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缓解中央政府的财政危机,所以与开垦有关的财政、经济问题学界亦有研究,同时,因为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部分行政问题和相关机构,故一并阐述。

陈晨《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财政研究(1903—1934年)》[17]探讨了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财政情况,十分详尽。该文谈及在这一时期,田赋一直是察哈尔财政收入的大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察哈尔都统也积极争取截留垦款作为地方款项,弥补财政支出。

孟鑫从垦务公司角度出发,在《清末蒙旗东西路垦务公司研究(1902—1908)》[18]中先详细地介绍了放垦原因、背景和放垦方针,再探讨东、西路垦务公司筹立、经营活动以及自身运营情况。最后主要叙述两垦务公司的性质与影响。因东路垦务公司设在张家口,和清末察哈尔垦政的推行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借此可了解察哈尔垦政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具体细节。

苏日朦则从政区变化的角度出发,对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察哈尔特别区域的建立、以及北京政府对察哈尔的开垦预备工作、土地清丈、承领地亩章程、开垦概况、设治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较为细致地阐述了这一时期的垦政与政区变化情况。[19]

三、开垦影响及评议

蒙垦的影响几何?该如何评价清朝尤其是清末以来内蒙古地区的垦务?这是如何正确认识清末民初察哈尔垦务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也是学界时常探讨的问题。

(一)消极影响与负面评价

卢明辉《清末“移民实边”对蒙古社会的影响》[20]一文中虽侧重于“移民”,但与之相伴的开垦亦涉及不少。该文发表于1986年,时间较早,行文中整体上对“移民实边”“垦政”持否定态度,仍不时沿用阶级史观看待此问题,认为“移民实边”“垦政”造成了蒙古社会动荡不安,严重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田锋也认为:清政府实行的蒙垦政策实质上是当局对内蒙古地区蒙汉各族人民的经济掠夺,是一场严重的灾难,它加剧了当地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同时,放垦蒙地对内蒙古地区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未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严重破坏了蒙古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畜牧业经济基础和草原环境。[21]

何学慧、张军、王英维三人则侧重于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连续发表了《清末察哈尔右翼地区的移民垦荒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2]《民国时期察哈尔地区放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3]两篇文章,认为蒙地的全面开垦造成了察哈尔地区的严重沙化和灾害频繁,并引用了不少相关数据。

(二)积极影响与正面评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部分学者开始正视蒙垦的积极影响,评价也更为全面客观。如张秀华虽然认为清末放垦蒙地对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主要是负面效应,但同样也承认放垦蒙地丰富了蒙古地区的经济生活,并非一无是处。[24]

况浩林则强调其积极的一方面:内蒙古地区的垦殖使得农业成为当地重要经济部门,商业和手工业被带动起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结构也从单一走向多元,蒙汉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当然,对于开垦过程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放地不择手段,许多不适合耕作的土地也被开垦,引起土壤沙化等,他也悉数承认。只是他认为这并不是在内蒙发展垦殖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清政府垦政腐败造成的,宜引以为戒,而非因噎废食。[25]

综上所述,关于清末民初察哈尔垦务的研究论著虽谈不上卷帙浩繁,但已有一定可观成果。但对于民国时期察哈尔垦务的研究仍旧很薄弱,无论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不能与清末时期相比;在档案的整理和利用上进展较慢,且有诸多不足,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相关档案研究乏人问津,有待进一步发掘;在研究概况方面论述内容不少,对开垦的过程、政策、与财政关系等多有涉及和分析,但在背景、机构变化、地方当局和中央政府互动等问题上往往着墨不多,阐述尚不清晰明了。相比留存史料提供的信息,这部分研究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关于垦务评价,早期学者多偏向否定态度,理据充分的文章不少,但也有一些论著失之空泛,一味否定,缺乏说服力;近年来学者们多敢于承认其积极方面,强调全面客观地看问题。从整体上看,研究水平亦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研究中有不少硕士学位论文,虽胜在角度新颖和对新资料的发掘利用上,但论述解析多不够深入。清末民初察哈尔垦务研究较为深入透彻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后的研究应多向民国时期扩展,充分占有原始史料,拓展相关研究,深化对该问题的认识,以利更为全面和客观地了解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乃至内蒙古地区的开垦情况及其相关问题。

猜你喜欢

察哈尔内蒙古地区研究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察哈尔格西《厄鲁特王统世系》译注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语土语音系探究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