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玄散文中人物的存史价值
2019-03-17赵彩娟
赵彩娟 乔 荣
(1.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2.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048)
欧阳玄,元代文学家,他敏而好学,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八岁已能成诵,始从乡先生张贯之授学,日记数千言……年十四,从宋进士方山李公某受业,下笔辄千言。年十六岁,从宋进士吾山邓公某,每试庠序,必占高等。”[1]P239他年少才高,卓荦不凡,之后为官数年中,政绩卓著、声名远播,慕名求文之人众多,为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大量机会。欧阳玄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致和元年,授翰林待制、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1]P240从此,他同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多次奉诏修撰官史,“志顺元年,考试进士于礼部,奉诏纂修《皇朝经世大典》……元统二年,拜翰林直学士,中宪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奉敕编修四朝实录……至正三年,诏修辽、金、宋三史,遣使赐内酝二尊,召为总裁官。”[1]P241-242其中“《经世大典》为日后《元史》之编修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元史》各志基本上是从《经世大典》的有关部分摘录下来,拼缀成章的。”[2]由以上材料可知欧阳玄一生为修史倾尽心力,且他编的史书成为《元史》部分内容的来源。所以,他作为文学家在进行散文创作时,必然也怀有史学家的责任感,交代人物的同时也在记载历史。其散文在李修生先生主编的《全元文》第三十四册中收录较全,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武将、文臣、技术人员等是主要的存史人物类型。这些人物的事迹或与史书记载相对应,或被史书记载所采纳,有着史的认识价值;或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史书记载更鲜活生动,同样有着存史的意义。
一、武将
欧阳玄的散文中塑造了诸多武将,他们具有忠义、勇武、善战、仁爱等特征。散文中武将的事迹大多在《元史》中能找到相应的记载,欧阳玄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了存史意识。如《江陵王新庙碑》记载了元代武将阿里海涯的赫赫战功,“我世祖皇帝征宋,即渡江,阿里海涯以偏师捣江陵,既而拔之。由是进兵溯洞庭,薄长河,遂平湖湘,声震南海。”[3]P612阿里海涯声震南海,捣江陵,平湖湘,助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功劳卓著。阿里海涯不仅有武略战功,也仁民爱物,不滥杀无辜。《江陵王新庙碑》中还记载了阿里海涯反对屠城的仁心远见,“王初围潭州,守臣李芾婴城固守者三月馀,芾死力尽,诸将乃开门入我师,同列两参政怒其后降,欲屠其城,王持不可。两参政不从,遣使入奏,王亦遣使附奏于上皇曰:‘臣初徂征受命,陛下首以曹彬下江南不杀人为训,今潭州城已降,同列疾其拒命之久,欲狝其民,臣诚不敢负陛下先诏,昧死为民请命。’”[3]P613阿里海牙率众攻破潭州,极力反对同列参政屠城之举,上书陈曹彬仁爱之事,为民请命。而在《元史·卷一百二十八》中同样有见其仁民本性的的记载,“阿里海牙至鄂,招潭州守臣李芾,不听……凡攻七十日,大小数十战。十有三年春正月,芾力屈,及转运使钟蜚英、都统陈义皆自杀,其将刘孝忠以城降。诸将欲屠之,阿里海牙曰:‘是州生齿数百万口,若悉杀之,非上谕伯颜以曹彬不杀意也,其屈法生之。’复发仓以食饥者。”[4]P3126-3127由此可见,欧阳玄散文中的陈述也是之后《元史》中记载的史实,文史互证,使历史记载更详实生动,可见欧阳玄的散文有存史之功。
《高昌偰氏家传》一文记录了合剌普华的英勇事迹,他任广东转运盐使一职时,当地盗贼猖狂,因此奉命与诸将一同对其进行讨伐,“比至东莞、博罗二界中,遇剧贼欧、钟等,横绝石湾,其锋锐甚。即身先士卒,且战且行,矢竭马伤,徒步格斗,踣数十人,勇气益厉。以众寡不敌,为所执。贼欲奉之为主,骂曰:‘吾方岳重臣,肯从汝为逆耶?’正有死耳,遂遇害于中心冈。”[3]P596他同盗贼交战的过程中身先士卒,矢竭马伤,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因不附逆而被害,表现出一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而《元史·卷一百九十三》中以同样生动的文字记录了合剌普华讨伐事件,“比至东莞、博罗二界中,遇剧贼欧、钟等,横绝石湾,其锋锐甚。合剌普华身先士卒,且战且行,矢竭马伤,徒步格斗,杀数十人,勇气益厉,以众寡不敌,为所执。”[4]P4386危素所撰《大元故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圭斋先生欧阳公行状》中记载欧阳玄“生于至元二十年五月”[1]P239,“至正十七年十二月戊戌,薨于崇教里寓舍。”[1]P244由此可知欧阳玄生卒年为1283年-1357年,而在《明史·卷一百二十八》中记述宋濂生平时提到了诏修《元史》的时间,“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5]洪武二年即指1369年,合剌普华这段历史事迹,《元史》中文字与欧阳玄散文几乎相同,说明其散文中相关内容被《元史》所采纳,可见欧阳玄的散文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欧阳玄曾奉诏修辽、金、宋三史,他在写阿里海牙、合剌普华等元代名将时,也在散文中称颂宋朝武将的功绩,而欧阳玄散文中的陈述,同样与《宋史》记载相近或相同。如《曹彬传》一文记载北宋开国名将曹彬,“乾德二年冬,大举伐蜀,以彬为都监。诸将皆多所屠杀,惟彬申禁戢之令,明劝赏之法,由是所至悦服,不血刃而峡中郡县悉下。蜀降,大将王全斌等纵酒,不恤军士列校,求取无厌,蜀人苦之。彬履劝全斌振旅速旋,全斌不从,俄而全师雄等作乱,郡县相应,盗贼蜂起,彬复与崔彦进悉力翦平之。”[3]P601-602,曹彬伐蜀、平乱体现其不妄杀的特点。《宋史·卷二百五十八》中也描写了曹彬伐蜀平乱与反对屠城之事,“二年冬,伐蜀,诏彬为都监。峡中郡县悉下,诸将咸欲屠城以逞其欲,彬独申令戢下,所至悦服。上闻,降诏褒之。两川平,全斌等昼夜宴饮,不恤军士,部下渔夺无已,蜀人苦之。彬屡请旋师,全斌等不从。俄而全师雄等构乱,拥众十万,彬复与光毅破之于新繁,卒平蜀乱。”[6]欧阳玄散文与《宋史》记载相近,体现了欧阳玄散文中人物的存史作用。此外《曹玮传》中“罝勒斯赉率众数万大入寇,玮迎战三都谷,追奔三十里,斩首千余级,获马牛杂畜器仗三万余。自是罝勒斯赉势蹙,退保碛中不敢出。”[3]P599是北宋名将曹玮迎战三都谷的英勇表现,同样《宋史·卷二百五十八》中也记录了曹玮在三都谷战役中的所向披靡。
欧阳玄在散文中塑造武将,颇重历史事件,而在《元史》《宋史》的记载中有与其散文相同或相近的文字记载,所以其散文中武将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二、文臣
欧阳玄自幼深受儒学影响,他也自然会将目光投向那些学识广博,富有才干的文臣身上,如素负文名的虞集就很有代表性。《元故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虞雍公神道碑》一文言虞集,“公五龄,夙慧,避地无书籍,杨夫人能倍诵《论》、《孟》及《春秋左传》、欧、苏文之常诵者,口授辄成诵。九岁还长沙,始得墨本,而公已悉通大义。又五年,居崇仁故寓,已善属文。草庐先生吴公请见其所作,谓参政公曰:‘贤郞他日当有文名于当世。’”[3]P656“大德六年,用大臣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十一年擢国子助教。四年,转将士郞、国子博士……志顺元年御试选读卷官,被旨修《皇朝经世大典》,为总裁官。”[3]P656虞集悟性极高,在母亲的教导下,欧苏等大家的文章口授辄成诵,年少时即博学多识,颇受赞誉,后被举荐入朝为官,因其博古通今而深受统治者赏识,文宗时受命编修《经世大典》,文中塑造文臣,实则也是交代记载元朝历史的重要文献《经世大典》编撰的总裁官,所以文臣类型也有存史之功。《安成刘氏儒行阡表》一文中记载“粹忠有学识,能词章,会试、御试皆第二,在南士中实第一名……迁应奉翰林文字、儒林郞、同知制诰兼修国史院编修官。其与修《宋史》,大惬士论。”[3]P764安成刘君学识广博、文思敏捷、能词善赋,在众多考生中成绩斐然,后为国史院编修官,曾编修《宋史》,《宋史》为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其中参与者众多,欧阳玄的散文中详载人物经历,介绍文臣修史,实则意在交代修史人员。
《元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同知经筵事豫章揭公墓志铭》一文对元代大儒揭傒斯修史业绩进行叙述“进《辽史》后,有旨奖论史官早成金、宋二史,公奉命黾勉,朝夕匪懈。先代故事臧否,奋笔书之,身任劳责,不以委人……履言:‘今人徒知求作史法,不知求作史意,古人善言虽微必详,恶事虽隐必书,其意主于劝戒耳。’”[3]P726揭傒斯修史,不虚美、不隐恶,意在以前人为鉴。揭傒斯的实录精神,在《元史·卷一百八十一》中有同样的记载,“诏修辽、金、宋三史,傒斯与为总裁官……与僚属言:‘欲求作史之法,须求作史之意。古人作史,虽小善必录,小恶必记。不然,何以示惩劝!’由是毅然以笔削自任,凡政事得失,人材贤否,一律以是非之公……四年,《辽史》成,有旨奖谕,仍督早成金、宋二史。傒斯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七日卒。”[4]P4186《元史》中再现了墓志铭中对揭傒斯修史原则的陈述,使史书记载更加真切生动,既彰显了揭傒斯非凡的史识,也表达了欧阳玄认同的史官应有的著述立场。
《国朝名臣事略序》是为文臣苏天爵所撰的《国朝名臣事略》一书作序,文中记述其修书之始末“初为胄子,时科目未行,馆下士諅言词章,讲诵既有馀暇,月笔札又富,君独博取中朝臣公文集而日录之,凡有元臣世卿墓表家传,往往见诸编帙中。及夫闲居,纪录师友诵说,于国初以来文献有足征者,汇而辑之。始疏其人若干,属以其事,中更校雠,栉去而导存,抉隐而搜逸,久而成书,命曰《国朝名臣事略》。”[3]P424苏天爵留意元代元臣世卿的文集、墓表、家传等资料。采师友诵说,汇贤者见闻,长期补缺修正,终成《国朝名臣事略》一书,使当时人物的行迹、词章得以保存。《元史·卷一百八十三》也对苏天爵著书一事有记录“天爵为学,博而知要,长于纪载,尝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4]P4226欧阳玄在散文中对苏天爵汇辑成书过程的描写、比《元史》记载更详实生动,赞誉苏天爵的史才、称颂其史德,同时也是交代《国朝名臣事略》一书的史料价值。
《元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赠正学垂宪佐理功臣大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文正许先生神道碑》一文描写元代大学士许衡,“有诏趣赴省,遂北行,见上檀州。谕之曰:‘安童少不更事,卿无负所学,悉以传之’……上疏陈五事,曰立国规模,曰中书大要,曰为君难,曰农桑学校,曰慎征典礼。累数千百言,读奏未彻……读讫,上嘉纳之。其馀论谏,多削其稿,世罕得闻。”[3]P637许衡受诏辅安童,上疏条陈治国纲要,帝大为称赞,逐条采纳。许衡其余论谏,多削其稿,世罕得闻,仅此上疏,欧阳玄散文能载其纲要,所以其文存史价值颇高。《元史·卷一百五十八》中将五条纲要拓展为三千多字,条分缕析,详尽具体,力显许衡治国才能。所以,欧阳玄塑造文臣也在存史,以人物为主线,或记史书成书过程,或条陈政见纲目,或交代修史之人,形式多样,写人也在记史,文史对应,真实生动。
此外,欧阳玄塑造的文臣,黜赃吏,明断案,他们的经历是当时社会上处理案件的真实反映。《元故中奉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台侍御史刘公墓碑铭》一文中刘公传之,“年十二三,能属文,有才谞。”[3]P698“在河南时,荐前宪使韩从益、行省郞中納麟等二十七人,为刑台御史,荐浙西宪使许思敬、户部尚书康里回、河南行省员外郎胡彝等五十五人……为广右掌政,能制佥宪,不敢为苛。为南台幙宾,力斥中丞绳下之酷。为刑宪,黜赃吏三百九十八员……江陵豪僧谋人荻园,诬以杀三僧,焚之,置三豕心烬中为验,公辨其诈,抵僧罪,释无辜二十一人。”[3]P700刘公为官期间,勤于举贤荐能,敢于弹劾酷吏贪官,更能在其位,谋其政,凭借自己的智慧,查明案件真相,还无辜之人以公道。《元故朝散大夫佥太常礼仪院事宋公墓碑》一文中宋云举“理民专务德化,不事鞭朴,民有诉讼,徐以理譬解之。”[3]P761宋公从政,以德化民、依理断案。《太中大夫京畿都漕运使王君去思之碑》中“君廉静寡言,遇下正色,群吏白事,其言于法无舛,则和颜以相接,一语涉私,则严峻色厉,据法以折之。”[3]P758王君持法廉平,严治下吏。此类文臣身上真实地反映了元代诉讼案件的处理情况,守法正臣的处事原则。欧阳玄为元代法律文书《至正条格》写过序,他在《〈至正条格〉序》中交代重新删定法律的原因、程序等。散文中的断案之臣就是他对元代法律的关注,也是补史传之阙的珍贵材料。
总之,欧阳玄塑造文臣时,或着重他们所经历之事,或强调他们是修史之人,或凸显人物修史过程及存史理念,亦或突出他们秉公办案,反映当时案件处理情况。欧阳玄所写文臣经历,既有与《元史》相对应的内容,也有补史之阙的材料,所以欧阳玄的散文写人物实则是在存史,所写文臣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三、技术人员
欧阳玄的散文中,也塑造一些有独特能力的技术人员,有建筑工程师,有水利学家,也有医生,他们各有所长,拥有专门的技术能力,所以把他们合称为技术人员。他们修筑宫殿,技艺精湛;治理水患,兢兢业业;治病救人,胸怀大志。皆能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职业精神值得敬佩。建筑工程师如也黑迭儿,为元大都宫殿、宫城的设计和工程组织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欧阳玄在《元赠效忠宣力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忠靖马合马沙碑》一文中塑造了也黑迭儿的勤于工程的形象,“时方用兵江南,金甲未息,土木嗣兴,属以大业甫定,国势方张,宫室城邑,非巨丽宏深,无以雄视八表。也黑迭儿受任劳勚,夙夜不遑,心讲目算,指授肱麾,咸有成画。”[3]P749也黑迭尔于关键时刻受命修筑宫殿,为使工程顺利进行,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规划,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智慧。同时他还亲自指挥施工,要求做到“役不厉民,财不靡国,慈足使众,惠足劳人。”[3]P749他担任工程总领期间从未苛待百姓、耗费国家钱财,备受拥护爱戴,他心讲目算,指授肱麾,为元代建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学家如贾鲁,“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一月,由贾鲁主持的大型治河工程基本竣工,欧阳玄不顾68岁的高龄,‘乃从鲁访问方略,及询过客,质吏牍,作《至正河防记》’ ,详细记录了这次治河的全部过程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欲使来世罹河患者按而求之’。”[2]欧阳玄在《至正河防记》一文中塑造了元代著名水利学家贾鲁的形象。“九年冬,脱脱即复为丞相,论及治黄,慨然请躬任其事,帝嘉纳之。乃命集群臣议庭中,而言人人殊。唯都漕运史贾鲁昌言必当治,先是鲁尝为山东道奉使宣抚首领官,循行被水郡邑,具得修捍成策,后又为都水使者,奉旨诣河上相视,验状为图,以二策进献。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其用功省。一议疏塞并举,挽河使东行,以复故道,其功费甚大。至是复以二策对。脱脱韪其后策,议定,乃荐鲁于帝,大称旨。”[3]P569文中记录了贾鲁率领军民治黄的过程,他对水患区域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自己的治水经验绘制图样,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丞相脱脱的支持下,他的提议得以实施。“十一年四月,命鲁以工部尚书为总治河防使,进秩二品,授以银印。是月二十二日鸠工,七月疏凿成,八月决水故河,九月舟楫通行,十一月水土工毕,河乃复故道……”[3]P570贾鲁在有限的时间内组织众多军民成功治理水患,绘图献策,治河防患,是一位卓荦不凡的水利学家。“此文后成为《元史·河渠志》的主要部分。”[2]因为《至正河防记》是元代河防治理的真实资料,贾鲁这位水利学家身上寄寓了作者的存史意识,也体现了欧阳玄散文中人物的存史价值。
医生如刘仲宾,《送刘仲宾归安成诗序》一文中“去冬,予以病告老归浏上,客有荐刘君仲宾为予诊侯,问之,仲宣乃伯氏也。其取药服之无疑,知其世医为可托。既获其效,尤敬其为人。仲宾身居市肆,而无商贾计利之心,口诵医书,而有儒者救世之志,是可尚也。”[3]P415刘仲宾虽然身处街市,却不像商人那样处处计较利益得失,研习医书,而心怀拯济世人,匡救世弊的高远志向,生于医学之家,医术高超,值得信赖,心地仁慈,为人可敬,可以说是元代从医人员的代表。
这些技术人员除贾鲁外,史书中缺少记载,但是欧阳玄在散文中为他们塑造形象,记录功绩,展现他们的技能,歌颂他们的精神,使之形神皆俱,深入人心。他们的事迹,是元代建筑、水利、医学方面的真实反映,欧阳玄散文中的建筑学家与医生补充了史书之阙,水利学家的描写则被史书全文录用,所以,欧阳玄笔下的技术人员也有存史之功,同时使元代社会生活展示得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欧阳玄散文中人物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皆具有存史价值。有建功武将,有修史文臣,有秉公办案者,也有建筑、水利、医学领域的技术人员。武将功业,文臣事迹,在史书中多有记载,水利学家的描写则被史书完全录用,其存史意识在这些人物身上体现最为明显。而黜赃吏,明断案的文臣,有专长的建筑学家、医生这些人物,其人有卓越贡献,其事具史料价值,但史书中却未记载,而其人其事在欧阳玄的散文中得以生动再现,因此,欧阳玄散文中的人物既有存史的价值,亦有补史之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