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共建研究

2019-03-17

贵州民族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少数民族民族

杨 锟

(陕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大学是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地方,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对于人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民族地区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研究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共建的方式与途径,以期为学术界深入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就当前校园文化建设而言,由于全球化和各种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的教育理念,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既有积极的因素,同时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需要能够清晰地分辨其作用机理。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仅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注重精神文化建设。近年来,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建设逐渐重视,在民族地区高校内兴建了许多教学楼,配备了各种新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然而,这也导致许多民族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刻意追求西方校园文化,因而逐渐丧失了所在地区民族的特色文化,一些带有地方民俗文化的建筑被拆除。

第二,不注重建立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许多民族高校的校园文化千篇一律。没有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的整体建设中,没有发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化育人的作用。

第三,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当前我国一些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纳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思想与理论体系中,并没有通过文化增强学生对于各类低俗文化的辨别力,形成自觉抵制低俗文化、反动文化和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的心理防线。也没有通过校园文化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对当地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分析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上。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既能够增加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同时还能够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提升文化的包容性。

(一)有利于高校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化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有很多独特的文化成分,也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向导作用,同时有利于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校园文化教育资源。从高校设立的目的来看,就是各类文化的汇聚与交流的主要场所,不仅仅需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需要吸收不同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意识。而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既是先辈所留下来的文化组成部分,同样也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因而应当是建设和丰富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石。特别是当前高校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多,必须要从传统文化找到“文化自信”,民族地区高校只有赋予其民族的独特文化特性,才是中国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对高校的校园文化认同

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同度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当前校园所宣传的校园文化很多源于欧美文化,或者是由其他地方文化,与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并不是真正来源于社会实践,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这类文化的认同度较低。在具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要从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当中宣传文化的传承,重视大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教育,将传统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文化改造,使之与主流的价值观相符合,从日常当中寻找其中文化的源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地文化,并从中寻找文化的认同。而对于教师来讲,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加强相应的教学创新,培育学生对于文化的辨识能力和思辨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认同,培育从实践中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有利于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当前由于各个方面要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外来流行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民族地区的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传承发扬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国家层面来讲,国家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的兴盛上,并且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文化复兴也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当中,既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统问题,也可以让高校学生树立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并能解决当前民族地区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关键问题。在高校教育当中,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通过感染和熏陶来教育师生,强化在教育当中文化的主体性,强调民族地区日常的生活体验,并将传统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起来,促进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提升校园文化主题的人文素养

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关键在于育人,在丰富的校园文化感染下,能够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培养,从微观的各个方面进行教育,从而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通过微观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就需要与当前网络时代的特点联系起来,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利用新媒介传播的各类载体来进行培养,并在这当中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具体包括,可通过设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宣传的公共号,向学生推送关于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和知识。学校也可以建立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心,并将这些研究成果放到网上,供其他关心传统文化的学生去了解相应的知识,丰富传统文化研究的数据库。除了这些,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舆论氛围,并且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起来,设立相应的文化比较分析课程,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工作。

三、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共建的策略和建议

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往往导致其独特文化处于弱势的地位,但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断地发展,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民族文化传播的局面开始逐渐改变,但对于高校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很好相互融合共建方面,还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建议,才有利于促进两种文化之间融合发展。

(一)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

新时代、新思想,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为指导,包括改革创新的思想,“四个自信”的思想,特别是对于文化自信的思想为指引,构建当前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引。文化自信就是要发扬传统的文化,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类总的思考,不能将其中的因素分裂开来,如果只是单单注重某项要素,就不能够推动民族文化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自信也是四个自信的充分体现,特别是当前中国融入到国际发展的大家庭中,只有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才能够真正形成共同的话语,在意识形态上民族地区才能够实现真正团结。民族地区大学的校园文化才是真正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体现,并能够为大学生未来的成长提供正确的指引。

(二)建设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民族地区高校要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需要建立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民族地区高校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够在众多的学校竞争当中脱颖而出。在对自己所具有独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应该在基础设施和校园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在氛围营造上应当更加注重少数民族特色,对于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少数民族博物馆,让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能够通过这种方式予以保存下来。在建筑风格上,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少数民族建筑作为景观设置,包括在一些地方布置一些少数民族雕像,少数民族特色的装饰等来展现。其次,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应当树立自己独特的校园精神。包括优化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少数民族知识和人文素养等。最后,文化体系的建设最为关键的是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通过在制度体系方面的完善,包括在总体规划当中将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纳入进去,能够适应民族地区的办学情况,传播相应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隔阂与差异所带来的矛盾,能够让学生之间能够在文化习俗上相互了解,从而实现各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三)民族地区高校要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

民族地区高校要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不仅仅需要将传统文化传承给后代,还需要不断地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品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将民族优良的传统和文化传承下去。所以,民族地区的大学,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机构,更是一种文化机构。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应当注意三个方面。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方式予以保留和传承。需要注意所要传承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只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当中较为优秀的这一部分文化,包括与中华传统文化不相抵触的文化内涵,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独特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是无源之水,也弘扬传承了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和传统。其次,对于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文化的传承不能够脱离传统的文化,但是也不能一味地独尊传统文化,还是要吸收西方优秀的校园文化思想和精髓,以时代精神来革新传统文化,以传统的文化来融合外来优秀文化。最后,发扬和创新先进文化是大学的传统,民族地区高校还需要解决的是国家民族团结的问题,尤其是要注重各个民族团结的问题。

四、结语

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纳入到高校的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去,并与其他类型的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从而真正树立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也是中国高校校园文化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融入其高校建设的独特意义。包括通过文化的相互了解,能够让民族地区各个民族之间更好地融合。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融合,能够提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其对于各类文化的辨别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将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民族高校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采取各种策略,最终能够形成多元文化共存,以及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相互融合的局面,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不断成长。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