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

2019-03-17刘延刚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9年6期
关键词:炭疽叶枯病病斑

冷 鹏,刘延刚 高 峰 庄 宁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276012)(兰陵县果树管理站)(兰山区园林管理办公室)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近些年来苹果产区新发生的病害,2011年在江苏省丰县果区首次发现危害,目前在我国苹果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是引起苹果树早期落叶的最突出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苹果套袋技术的发展,一些果农放松了对叶部病害的防治,使其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大流行年份可造成90%的果园发生60%以上的落叶。从2015年起,苹果炭疽叶枯病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临沂市苹果园的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及损失高达30%。2015年在蒙阴县和莒南县大面积流行,受害面积达10万亩,严重的造成苹果树提前落叶。9月上中旬调查,落叶率为50%~80%,平均病株率为98%,病叶率为84.2%,减产5%~30%,并且果实品质下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地控制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发生,从2015年开始我们针对苹果炭疽叶枯病在临沂市的发生特点,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品种抗性鉴定、防治措施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基本上摸清了该病的发病规律,试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应用于生产后获得了理想的社会经济效益。

1 症状表现

苹果炭疽叶枯病是一种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造成早期大量落叶,降低果实商品性,对苹果产业威胁很大。

1.1 叶片感病

幼叶感病,初为红色至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略凹陷,不规则。老叶感病,初为淡褐色或黑色小点,随病斑扩展,病斑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深褐色,有时由内向外颜色深浅不一,呈轮纹状,病斑周围常有不规则红褐色、深褐色晕圈,呈放射状。在高温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1~2天即可使整个叶片变黑坏死;严重者叶片迅速失水变褐、焦枯,直至脱落。当环境条件不适宜时,病斑停止扩展,在叶片上形成大小不等的枯死斑,病斑周围的健康组织随后变黄,病重的叶片很快脱落;病斑在叶片背面为褐色,病斑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也可能连片形成不规则形状。

1.2 果实感病

病菌侵染果实后,初期为红褐色小点,后期形成直径2~3毫米的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斑,病斑凹陷,中央变为灰白色,周围有红色晕圈。

2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在休眠芽和枝条上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果、僵果、干枝、果台和有虫害的枝上越冬。5月外界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源。病菌借雨水和昆虫传播,经皮孔和伤口侵入果实、叶片。病害发生流行时,首先形成中心病株,潜育期一般7天左右。病菌分生孢子的萌芽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30℃;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的萌芽和侵染也需要自由雨水或高湿环境,所以降雨是炭疽叶枯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6—8月是苹果炭疽叶枯病最适宜发生的月份,此时气温在30℃左右,雨水充沛,能充分满足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传播、侵染和发病条件,是病害发生高峰期。炭疽叶枯病具有潜育期短、产生孢子量大、发病急、速度快、来势迅猛的特点。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2~3天即可使全树叶片干枯脱落,仅剩果实,一旦发病,会严重削弱树势,甚至造成当年2次开花,影响第2年产量。

据调查,该病于6月底7月初开始扩展, 8月中旬大面积发生,部分地块出现叶片黄化脱落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的防治,5~7天内整个果园就被全部感染;8月底,蒙阴县呈现出大面积流行的态势,进入9月,发生面积高达10万亩,部分果园落叶率为80%,叶片干枯或黄化,树冠中下部及内膛叶片基本落光。严重果园只见果实,就梢头仅有几片叶子。部分田块后期出现当年开花现象。炭疽叶枯病不但造成早期落叶,树势削弱,影响果实生育,降低产量和品质,而且对花芽形成、养分积累影响极大。

3 影响苹果炭疽叶枯病的发生因素

3.1 品种

通过调查,在临沂市种植的苹果品种中,不同品种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嘎拉、秦冠、华美、金冠、乔纳金、GS48等品种易感染,富士、红星、美国八号、藤牧一号等品种高抗此病。

3.2 气候

病害的发生与降雨和温度关系密切。冬季温暖潮湿,春雨早、雨量大,夏季阴雨连绵以及秋雨较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反之,病害发生晚而轻。鲁南地区2016年5月的降雨量大且早,再加上温度适宜,给病害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5月临沂市降水89.2毫米,雨日13天,使病害完成了初侵染及迅速扩展,6—8月,雨日仍然多,平均每4.5天就有1次降水,使药剂防治的难度加大,不能适时、适期施药,为病害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条件。2018年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使树势较弱,很容易感病。

3.3 叶龄与叶位

发病与叶龄有一定关系。叶龄35天之内的叶片容易感病,其中叶龄11~25天的叶片最易感病;叶龄36天以上的叶片基本不再被侵染。同一株树上的当年结果枝上的叶片发病率较未结果枝上的高,树冠内膛下部叶片比外围上部叶片发病早而多。

3.4 栽培条件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郁闭的果园发病重。在调查中发现,郁闭的果园炭疽叶枯病病叶率和落叶率分别比正常果园高14%和12%,而且内膛比外围高。

(1)施肥不科学。主要表现为有机肥施入不足或不施、偏施氮肥,忽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充等。随着树龄的增长和产出比的增加,盲目施肥和施肥不足造成土壤贫瘠和养分失衡,导致树势过弱或偏旺,树体抗病能力减弱。因此,提倡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及中微量元素(如施果多优等)。化肥施用量按产量的10%,大量元素化肥与施果多优按2∶1的比例施足基肥,最佳时间为9月中旬至采收后落叶前,不要过晚,也不要春天施肥。

(2)地势涝洼积水。临沂地区连续3年雨水频繁,且较集中于6—8月,连阴雨天气较多。涝洼地或树盘围边排水不良,影响了果树根系的正常呼吸,引起死根、烂根,进而造成树体衰弱,抵抗病菌能力下降,加重了炭疽叶枯病的发生。因此应注意雨季做好及时排涝和划锄工作,并及时进行叶面喷肥补充营养。

(3)树体郁闭,通风不良。临沂市大部分果园为多年生老果园,随着树龄增长,全部乔化,树冠高大,留枝量较大,有的果园枝量高达20万条。枝量大,叶量大,枝条相互重叠,加上使用氮肥量大而磷、钾量不足,遇上连续阴雨天,不通风、不见光,叶片光合作用差,叶片易染病。果园郁闭,通风条件不好,给炭疽叶枯病的发生传播及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其大面积发生流行。

(4)连年环剥。很多果农为了提高产量,靠环剥来促进花芽分化。连年的环剥严重削弱了树势,加重了轮纹病和炭疽叶枯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应改变环剥的习惯,通过合理负载、科学施肥和整形修剪来解决大小年现象。

3.5 农药市场混乱、果农防治意识不到位

一方面,市场上的药剂大多为保护剂,针对性治疗剂少,正式登记果树炭疽叶枯病专用药更是少之又少,市场上假药真药鱼龙混杂,农民无从选择。另一方面,大多数果农为图省钱,使用假劣农药或选购农药不适、喷布部位不妥、方法不当;再者果农对炭疽叶枯病认识也不够,见病防病,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或对于防治效果好的新药如戊唑醇,由于价格高而放弃投入,或使用次数减少。这样由于种种条件限制,使得炭疽叶枯病能够顺利完成初侵染及传播、蔓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忽视花前的药剂防治。在枝、芽上越冬的病原菌,2—5月遇多雾或雨水天气产生大量孢子,通过雨水传播侵染。花前用药防治,叶片小而少,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大部分果农怕影响蜜蜂授粉不敢用药防治。

(2)乱用药和盲目扩大使用倍数,达不到防治效果。果农应到当地技术部门咨询,选择适宜的药剂,掌握防治技术。

(3)忽视套袋后叶片保护。很多果农为了省钱、省力,套袋后用药次数少,只喷1~2遍药,加上用药时机不对,造成炭疽叶枯病的大发生。

4 综合防控技术

在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整个防治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清除越冬病叶和生长期喷药是防治苹果炭疽叶枯病的2项主要措施。在生长季节,应特别注意防治病菌的初侵染,减少病菌的积累,即应特别注意6—7月病害的防治。7月底,若病叶率达到或超过3%,后期遇连续阴雨后,再好的药剂也无法控制病害的流行。因此,生长季节病害的防治需达到以下目标,才能有效控制炭疽叶枯病的流行:6月底果园内的病叶率不能超过0.5%,7月底病叶率不能超过1%,8月底病叶率不能超过3%,否则极易导致后期病害的流行。

4.1 开展统防统治

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突出特点是病原菌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强。防治该病首先要从基础做起,一个地区、一个县要有一整套防治措施,在切断病原菌侵入的同时,制定统一的防治措施,使每个果园、每一个种植户都了解该病的危害性,并听从技术部门的指导,达到群防群治、减少发病几率的目的。

4.2 农业防治

(1)注重品种改良。对一些易染病、管理难、品质差的品种要有计划、分步骤淘汰。在改良苹果品质的同时,减少炭疽菌叶枯病的侵染途径。

(2)保持果园的清洁。春季彻底清除果园内和果园周围50米以内的越冬病叶、病枝、病果、老翘树皮和落叶,减少病原菌的初侵染数量。降低病原菌的初侵染量,能明显推迟病害的流行期,减轻生产季节的防治压力。在具体实施这一措施时,可将病落叶填埋到树体的周围,这样既可以增加果园内有机质含量,又清除了果园内的病原菌。这是防治炭疽叶枯病的第一项关键性措施。

(3)追施有机肥,强化树体管理,提高对病害的抵御能力。提高树体抗病力是预防炭疽叶枯病的前提。首先要根据果树生长特点合理施肥。9月中旬苹果树落叶前要重施腐熟有机肥,合理施复合肥,以结一斤果二斤肥的标准施用有机肥,氮磷钾复合肥要占到全年用量的60%以上为宜;开花前每株树追施0.25~0.5千克氮、磷、钾复合肥(比例为N∶P∶K=0.5∶1∶2),可及时补充树体营养,提高坐果率;6月下旬至7月中旬果实膨大期是树体需肥量较大的时期,要增施磷钾肥,减少生理落果,促进果实膨大。其次要合理灌水,无灌溉条件的,要及时采取有效蓄墒措施,如深翻、覆膜、行间种植白三叶草等;幼果期及果实膨大期要依土壤墒情合理灌水。8—10月雨水多时,要做好果园排水工作,确保根系发育正常,树体健壮,抑制病害发生。

(4)合理修剪,平衡树势,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做好冬季整形修剪工作;2、5月,剪除离地面50厘米以下枝条和茎基部的丛生枝,可以切断地面上越冬病菌和树上叶片的联系,减少发病。夏季修剪要及时对果台副梢及未停长封顶的部分新梢(延长枝新梢除外)进行轻摘心,促进停长,疏除内膛密生、徒长枝,综合运用揉枝、环切、拉枝等措施,对背上、斜生新梢进行拿枝变位。应控制新梢旺长,保持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对旺长树叶面喷施PBO 200倍液,抑制新梢徒长。秋季修剪主要采取措施在春秋梢交接处带帽修剪,疏通光路。

4.3 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笔者连续几年对炭疽叶枯病的药剂防治进行试验和调查,认为生产上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炭疽叶枯病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抓住关键的防治适期准时用药。防治炭疽叶枯病的关键之一是预防初侵染,临沂市苹果炭疽叶枯病的第1个用药关键期是5月落花后至套袋前(病菌孢子大量传播之前),要求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次雨后开始喷药,落花后套袋前,喷药2~3次,杀灭初侵染菌源,但由于此时果实无明显病症,果农一般都容易忽视防治。其次是雨季防治,临沂市一般6月20日左右进入雨季,应在每次雨后都采用内吸性治疗剂均匀喷雾治疗。尤其套袋后的7—8月是炭疽叶枯病的盛发期,坚持喷药对预防病菌的再侵染和控制该病的流行作用极大。

主要治疗型杀菌剂如40%戊唑醇·咪鲜胺、甲基托布津、25%苯甲·溴菌腈等,应抓住第2个防治关键时期(7月初至8月)。从6月底开始,每隔15~20天喷1次药,宜选持效期长的波尔多液,20天后再喷1~2次保护性和治疗型杀菌剂,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40%戊唑醇·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等,不仅对炭疽叶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利于树体生长。8月依病情轻重适时用药,选喷40%戊唑醇·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内吸性杀菌剂在病菌侵染后的7天之内使用,防治效果能达95%,使用越晚防治效果越差。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药剂在苹果叶片的生长期使用,可增强叶片的抗病性,对炭疽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三唑类药剂在果实膨大使用,能抑制果实膨大,应特别注意。

(2)正确选择农药。选用农药不当是近年防治炭疽叶枯病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施药不对症、该治疗时用了保护性药、施用了假劣农药等。

首先,选择农药要对路。根据试验,苯甲·溴菌腈、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咪鲜胺等杀菌剂对感病叶片具有内吸治疗作用,尤其戊唑醇·咪鲜胺是对炭疽叶枯病的防效显著。据笔者试验,40%戊唑醇·咪鲜胺悬浮剂1500倍液喷施4次,同一时期防效为82.31%。多次施用戊唑醇·咪鲜胺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新梢旺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且叶片质量好,叶片油绿,具光泽,果面光洁。多抗霉素、异菌脲对斑点落叶病防效好,对炭疽叶枯病防效一般甚至很差。很多农民认为炭疽叶枯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都是落叶病,就选用了多抗霉素和异菌脲,结果施用多次病害越来越重。

其次,应提高喷药质量。根据炭疽叶枯病菌的侵染特点,喷药应做到叶片正面和背面全面着药,并且应加大单位面积用药液量。可在喷药时添加有机硅增效剂。提倡药肥混用,养叶保叶结合。此外,应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搞好果园的通风透光,调整果园的湿度,以免叶片浸水和结露时间过长。

猜你喜欢

炭疽叶枯病病斑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下)
带你走进炭疽的世界(上)
2005-2018年中卫市炭疽流行因素分析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条纹叶枯病香粳品种‘沪香粳106’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苹果树腐烂病斑季节扩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