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权属登记管理体制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2019-03-17周仰霙
周仰霙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0
前言:做好权属登记,是当前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履行的重要职责,通常情况下由土地资源和房产管理两个部门共同负责。具体指将资质健全的房屋进行产权登记,从而实现法制化管理,给予住房所有者一定的权益保障。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针对权属登记就以往存留下的的问题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就具体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在此基础上就相关的管理体制进行优化,从而将管理工作效能发挥到最大化。
一、权属登记遗留问题分析
就目前来讲,在权属登记领域,因为历史管理环境不规范所造成的遗留问题比较显著,给房产管理工作的革新与实现高效能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遗留问题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①总申报机制影响下,造成申请流程和工作环境不严谨[1]。权属登记工作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由此引发的不良现象具体表现为一些产权未能获得有效登记,在资质发放等工作上也未能有效落实,给当下的登记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②在“两证并行”体制下,关于产权登记的相关法规、政策并未随着进行完善,是目前比较显著的历史问题之一。因为缺乏正确的政策导向,导致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工程,如拆迁房等在产权证发放方面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这也给购房者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历史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从诱因层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以便可以结合实际管理需求提出合理的管理举措。
二、具体诱因分析
(一)跟踪管理落实不到位
虽然,社会环境已经实现市场经济的有效转变,但是因为思想的滞后,导致在权属登记领域,所贯彻的思想仍然显现出计划经济的政策面貌,在实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审批流程比较复杂,给工作人员造成了较大的职业压力,同时,因为人员分配不够规范,导致具体的管理职能无法获得有效落实。更在实现跟踪服务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房建市场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对房产商的资质水平要求也逐渐放松。虽然,能够带动经济的有效增长,但也增加了风险,如少批多建、验收资质不全、质量监督落实不到位等,因为相关问题制约导致权属登记工作受到明显阻碍,给购房者造成了较大程度的经济风险,也增加了用户的整体不满度。
(二)行政管理职能过于繁多
权属登记与其他常规的管理服务项目不同,其工作环境相形之下更加的复杂,同时涉及到的工作环节和步骤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在职能要素包含方面比较繁多,给后续的跟踪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权属登记这一工作要务要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属于工程建设体系中的最终模块,而理论上,相关部门需要严格履行权属登记职权,并做好相应的跟踪处理服务。但实际上,相关部门在该工作领域需要履行的工作职能太过繁杂,从政府拍卖房处理,到户口落实,到资质审批等等。因为职能的复杂性导致权属登记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样,同时造成的局限性程度比较显著,如果不能进行规范的解决,势必会导致历史问题逐年增加,最终严重影响整个房产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法规政策不健全
随着社会发展,房产管理工作领域所呈现的目标定位以及具体的执行标准也有所变化。以往的法规政策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给权属登记实际工作的开展和规范落实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以竣工验收为例,这是权属登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考要素[2]。然而,比较久远的并且未能进行权属登记的建筑工程,缺乏验收的资质,这给登记管理的参考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说,法规体制与历史问题之间存在着明显冲突,是当前导致权属登记受到执行限制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具体诱因的剖析,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完善措施,对具体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处理,从而为权属登记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支撑。
三、权属登记管理体制完善措施分析
(一)树立历史眼光
在权属登记工作领域,针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不良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形成准确的思想认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具体的问题,并就具体的诱因展开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补救措施。也就是说,要针对历史问题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所制定的政策标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说,在针对乡镇住房开展权属登记时,需要将历史与当代的政策相区分,历史社会背景下一些乡镇住房并不在城市范畴内,所以,当需要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历史考量,并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等相关法规就权属进行合理授权。针对一些建设年代久远的住房,因为当时相关部门职能功能不完善,未能做好竣工验收凭证管理,则需要考虑到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灵活的调整权属登记参考因素,保证管理工作的协调性。
(二)健全管理政策
针对权属登记领域存在的历史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就政策、法规等层面进行合理优化与完善,从而为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良好的政策导向基础,同时也能够为规范权属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制支撑条件。①针对普遍性的历史问题制定《处理意见专项政策》[3]。针对具体问题展开全面的分析,并结合当前的政策形势以及在权属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就管理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保证登记管理工作的合理性。②针对历史环境遗留下的未能落实权属登记的工程项目,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加强职能上的有效沟通。并完善相关政策明确责任主体,针对不同问题类型合理确定职能部门。比如说,针对缺乏竣工手续的工程项目,可以加强安全鉴定工作的干预。由专业部门进行质量鉴定,在确定质量达标之后则可以规范办理权属登记。
(三)权属管理一体化建设
在权属管理工作领域,相关部门不仅要注重历史问题的规范处理,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预防意识,对管理工作体系内部结构和功能覆盖面进行优化处理,本着一体化的原则完善工作系统,从而保证权属登记所呈现的工作效果更加突出。①做好交易和权属之间的一体化管理。即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构建统一服务窗口,将交易和登记模块的管理工作进行协同进行,从而全面提高权属登记工作效能,也能够实权属信息的统一管理。②做好地籍与勘测的一体化工作体系有效建设。即在权属登记工作领域,地基与勘测都属于重要的工作项目,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十分密切。将两者有效结合完善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成本,从而保证工作效能更加突出。
(四)加强测绘与面积计算管理
在权属登记领域,为了有效杜绝历史遗留和未来潜藏问题的发生,相关部门需要针对房产项目规模以及占地面积进行全面性的管理。按照一定的公式就不同模块的占地面积进行分类管理,如公摊面积等,并就具体的测绘标准和管理机制进行优化,从而保证所获得的房产信息更加全面,并且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也能够为权属登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针对地方房产管理发展标准,以及当地建筑销售市场情况,基层政府需要积极参与特色化计算标准的制定,从而全面提高权属登记与实际环境之间的适应性。
(五)优化权籍档案管理
在全面落实权属登记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做好相关信息的细致管理。①专门成立档案馆。针对当地权属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按照不同的建筑类型、功能范围等进行分类管理。同时,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引进实现管理体系的完善与创新,为高效统筹、管理和分析权籍信息提供良好的载体支撑。借助信息技术对权籍信息进行集中录入并实现电子资源的有效管理。在登记管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并做好相应的备份工作。②加强工作人员信息素养的全面建设[4]。针对权籍档案管理提出的具体职能要求,就管理理念、专业技能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考量,加强知识、技能的有效培训。③重视权籍信息变更管理。做好规范性的档案管理与信息更新等后续的跟踪服务工作,从而为后续开展相应的跟踪普查以及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撑。
结论:依前所述,做好权属登记,是目前房产管理工作领域提出的重要目标导向,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层面讲,所呈现的现实意义都是十分突出的,能够维护房产环境的稳定,维护所有者的个人利益。因此,相关部门之间需要在职能范围上进行合理分配,并加强管理工作的沟通与衔接,共同就具体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从发展眼光、管理政策、一体化工作体系、测绘与面积管理以及档案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系统优化,从而保证管理工作覆盖面功能更加全面、广泛,全面提高权属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