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9-03-16刘鲲鹏
刘鲲鹏
玉米是黑龙江重要的粮食产物,对黑龙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玉米的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办法,让种植户能够更好的了解玉米的栽培管理方面的知识,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黑龙江是玉米种植的大省,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玉米做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幾年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玉米的营养价值得到了认可,粗粮玉米等做为一种养生食品而受到更多人喜受,种植出优质的玉米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需要。
1玉米栽培技术
1.1选地、整地、施足基肥,做好排灌处理
1.1.1选地
玉米作物具有好温热,喜光的特点,但对玉米种植的土地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土层肥厚,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排灌能力。
1.1.2 整地
整地是保证苗质的前提,对土地要进行深翻深耕再细耙耙平,为确保质量,需两犁两耙,土层深度达到30cm以上才算达标。
1.1.3 施基肥
整地后要施基肥,以行距130cm左右双行种植,沿线犁沟,将沟内洒上基肥,基肥标准按每亩1000kg腐熟农家肥和50kg磷酸钙量计算施用。
1.1.4 作畦
整地的同时应开沟作畦,在田地的四周修上排水沟,要做到灌水排水合理通畅。
1.2 种子处理与播种
1.2.1 选种
种子选择应适宜本地环境、抗逆性强、抗寒的高产优质玉米,目前黑龙江饲用的玉米如先玉335,庆单13、龙单76、绿单2号以及垦单24都是不错的品种,而人们爱吃的新鲜玉米如甜糯1号、糯黄金,销路极好。
1.2.2种子处理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3至4d的晒种,经常翻动,晒完后可用50℃左右的温水进行7h的浸种或用冷水浸种10h。浸过的种子要再次晾干并进行拌种,可用20%的萎锈灵药液拌种,对玉米的黑粉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1.2.3播种
在黑龙江一般都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播种,基本采用直播的栽培方式,起垄种植,垄宽130cm左右,垄高20cm左右,在垄面开出两行浅沟,将种子按标准株距点播,边播边埋上土,盖上约5cm厚的土层并压实。
1.3用肥管理规律
玉米喜肥,对N、P、K的需求量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以N肥为主,P、K肥配合施用,玉米苗期由于植株小,需肥量较少,待玉米拔节到开花时期,是玉米发育生长的关键期,吸收养分多,用肥量大,到玉米生长后期,生长速度变慢,用肥量变小。目前,很多地方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可以根据地质情况,营养含量科学配方,以保证玉米各个生长时期的养分供应。
1.4苗期的管理。
1.4.1定苗、间苗
一般玉米苗有5片叶子时就可以定苗,每穴留一壮苗。间苗主要将弱苗去掉,对密集的地方间掉多余的株苗,并进行查苗,若缺苗可以及时补苗,要带土移栽,并浇足水,若成垄或成片缺苗,就需考虑采取补播的办法进行补苗。
1.4.2中耕除苗
玉米在苗期要进行1至2次的中耕除草,中耕深度要求是苗旁要浅,苗行里深,定苗后再深。在中耕时再结合施肥处理,并适当培土。
1.4.3水肥管理
当苗叶达到5片时,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8kg左右,在垄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上土,苗期要及时灌水,一般沟灌比较好。若在雨天或田地有积水的情况下需要排水处理,以免水过多造成病害。
1.5穗期管理
1.5.1水肥管理
第二次追肥主要施攻秆肥,在幼苗长出8至9片叶时进行,采取条施的方式。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主要是施攻穗肥,并结合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各要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从拔节到抽穗,玉米进入旺盛生长期,水分需求量大,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若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田地的排水处理。
1.5.2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可以疏松土地,消灭杂草,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在拔节到抽雄前需进行1至2次的中耕,并在行间进行深中耕,可以使玉米苗增强生发新根的能力,促进其抗旱抗倒伏。在大喇叭口期再进行浅中耕1次,并将垄培高。
1.6抽穗结实期的管理
这是玉米结实是否达到颗粒饱满的关键期。此时要适量补肥,抓好抗旱和排涝以及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
2病虫害防治
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红蜘蛛、玉米斑病、瘤黑粉病、穗腐病等。
2.1物理防治
主要是选种时要选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并进行药剂拌种,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在施肥时,要合理施用钾肥;在幼苗成长阶段及时对枯心苗、病苗进行清理,在植株阶段发生病变现象,也要清除病株,防止病菌传播。玉米与非禾谷类作物2至3年轮作一次。对玉米秸秆、根茬等及时采取青饲、氨化、沤肥、还田等办法彻底处理。
2.2化学防治
主要是针对相关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化学药剂进行喷杀。如玉米斑病,可用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预防;而对玉米螟虫的防治,多采用1.5%的辛硫磷颗粒兑成溶液治理;当发生红蜘蛛病害时,3%的甲拌磷颗粒与3911乳油混合使用喷杀;也可将药配好施散在玉米地间,进行熏蒸,效果也是不错的。对于玉米穗腐病来说,化学防治办法主要是在玉米喇叭口期,用水洗河沙与20%氰戊菊脂和50%多菌灵混合搅拌制成颗粒剂,灌入玉米心叶,防治玉米螟蛉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对玉米粘虫、蚜虫的防治效果也非常好。
综上所述,玉米是黑龙江主要作物之一,要想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积极推广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防治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推广玉米栽培技术的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玉米的实际情况以及病虫害发生原因统筹分析,才能开发出玉米高产的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166263 黑龙江省绿色草原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