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地把握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主体与本质

2019-03-16贺祥林肖细明

江汉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本质主体

贺祥林 肖细明

摘要: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在原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关键词后面加上“美丽”这个关键词,把原来的“国家”这个主题词改定为“强国”这个主题词,这就与时俱进地在维度与强度上作出了扩展性、提升性的战略安排。实现中国梦的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五个文明”的全面提升,是整体文明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就是几代中华儿女,包括中国共产党人,也包括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直至港澳台同胞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统一、民族团结振兴、人民幸福安康。其中,国家统一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本质内涵之一,如果中国梦的其他目标都实现了而这一目标尚未实现,那么中国梦就不算圆满。

关键词:中国梦;目标;主体;本质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9)01-0011-04

自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习近平对实现中国梦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此间许多学者已经围绕实现中国梦作了广泛深入、具有个性的探索,但是在对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主体、本质的把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通过阅读梳理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我们感到必须与时俱进地全面把握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主体、本质。本文拟就此作一简要阐述。

一、与时俱进地扩展提升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至党的十九大之前,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论述主要就是他在2012年11月29日的讲话,其中明确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①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国梦的总体奋斗目标时,则有与时俱进的新表达,这就是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这表明:十九大报告对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用上了加法、用到了强词,这就是在原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关键词后面加上“美丽”这个关键词,把原来的“国家”这个主题词改定为“强国”这个主题词,这就与时俱进地在维度与强度上作出了扩展性、提升性的战略安排。加上“美丽”这个关键词,对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从形式上和视域上作了一个可贵的完善。因为奋斗目标中原有的四个关键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只是分别对应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次加上“美丽”这个关键词,就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对应。

这一总体奋斗目标是分步骤分阶段来逐步实现的,即分为“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两个翻一番,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没有继续提翻两番和两个翻一番。对此,可作以下两方面的理解:一方面,实现那個20年翻两番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就可完成,而实际上从2000年到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在8%—14%之间,大大超过了预想。由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新的情况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调整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这实际上把实现目标的要求提高了。再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时的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比2000年翻了一番半,也就是说还有8年时间再翻半番就可实现翻两番的目标。根据这一新的进展情况,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把2020年的奋斗目标调整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两个翻一番。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74.4万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折算,比2010年提高了56%,不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而且总量约合11.2万亿美元,人均5.4万元人民币,折合8126美元,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51.7%和80.3%,2017—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只要分别保持6.4%和5.4%以上,就可以实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的目标。③ 所以,此前提出的一步又一步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根据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实绩,一步步地作了扩展提升。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虽未明确再提翻两番和两个翻一番目标,但它还是隐性地包含在“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个表述之中。这就是说,不明确提不是放弃,不明确提还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有目标。即使从经济目标而言,也是既重量更重质,特别是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广而言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扩展提升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分两个阶段作了战略安排。这就是: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④ 这里首次明确提出“五个文明”的全面提升,其中针对“社会建设”首次明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社会文明”范畴,与此前先后提出的“四个文明”范畴一起实现了对“五位一体”的全面对应统一的表述。这就表明,实现中国梦的终极目标是中华民族“五个文明”的全面提升,是整体文明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对实现中国梦奋斗目标所作出的一个与时俱进的战略性新安排。由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对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认知与把握上,必须与时俱进地统一到这一新表述上来。

二、与时俱进地扩展细化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构成

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构成问题,是一个既涉及时间又涉及空间的问题。实现中国梦的终端无疑是本世纪中叶,那么中国梦缘起于何时?习近平在论述中国梦之初就已指明:“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⑤ 这里,一方面阐明了中国梦在时间上缘起于作为外国列强入侵中国开始的鸦片战争。中华民族正是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拼死抗争之后,在“现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才更加接近这个梦想,才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梦想。另一方面阐明了中国梦在“现在”这个历史节点上既要往回算又要往后算,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而且要通过几代中华儿女接续不断的同心共筑才能实现。这其中就蕴含着实现中国梦的主体构成问题。

那么,几代中华儿女同心共筑中国梦,就涉及到不同地域与不同阶层主体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对此,习近平一一作了与时俱进的论述。

首先,明确了巨大综合主体与发起者组织者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⑥ 在这里,除突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主体系统中首先是几代中国人或全体中华儿女这一巨大综合主体之外,同时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主体,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这是因为: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既是中国梦的发起者、诠释者,又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组织者。因而习近平提出,一定要把我们党自身建设好,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和带领并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去完成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第二,明确了各个阶层主体的地位与作用。他于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要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工作,发挥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克己奉公,廉政勤政,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办实事;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⑦ 随后,他于2013年4月28日在与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我国工人阶级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胸怀全局,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他于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他于2013年10月21日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广大留学人员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广大留学人员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史册之上。⑧

第三,明确了港澳台同胞和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地位和作用。他于2012年12月20日在會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讲道:实现中国梦,我相信广大香港同胞对此也是念兹在兹的。我也相信,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广大香港同胞,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他于2013年3月18日在会见香港和澳门两位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时又讲道: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建。他于2013年在先后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与吴伯雄以及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都一一表达了两岸同胞共同携手实现中国梦的意愿。⑨ 他于2014年6月6日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我们一起能够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⑩ 一个归纳性的提法就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把民族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11}

三、与时俱进地扩展凝练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习近平谈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时最初指明的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2}。这无疑都是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但是他随后也作了与时俱进的表达。

其一,明确提出了“统一”这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对于国家统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都从未放弃,并一直在为之努力。这里应特别提到的是,在1982年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从邓小平的开幕词到党的大会报告,都把“实现祖国统一”确定为党在20世纪80年代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后来直至党的十九大报告都是如此。更可贵的是,中国共产党专门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但是这个方针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到解决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上,并于1997年和1999年使香港和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完成了祖国统一的两个重大步骤。解决台湾问题,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目标。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法律。习近平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举行了66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对马英九说: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他就此提出了四点意见,其中第四点是“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指出:“我们在几十年的时间内走完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我相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13}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两岸同胞都在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个重大目标而发力同行。特别重要的是,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基本方略,并明确指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4}

其二,明确提出了“团结”这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习近平在首次谈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十二个关键字的同时,十余次用到“团结”二字。譬如,他在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时讲道,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他在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时讲道,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他在提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时讲道,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5} 当然,团结无疑包括各条战线各阶层的党群或干群之间、干部之间、群众之间的团结,但是在所有的团结中,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民族的大团结(包括同台湾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的团结)是最重要的团结。

其三,明确提出了“安康”这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对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了概括性论述,他在提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之后,又十分明确指出:“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6} 这里,在人民幸福之后加上了“安康”二字。特别值得再提的是,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时,提出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其中就包含“安全”、“环境”两个方面的需求。实现人民幸福安康中的“安康”应当包含的是人民的“安全”与“健康”二义,并且应当是广义的“安全”和广义的“健康”。譬如这里的“安全”包括生产安全、生命安全、出行安全、生活安全、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生态安全等等,这里的“健康”包括生命生理健康、心理精神健康、生态环境健康等等。

综上所述,梳理研读习近平关于中国梦本质内涵的深刻论述可以得出,与时俱进地扩展凝练实现中國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统一、民族团结振兴、人民幸福安康。其中,特别重要而又现实的价值诉求就是,国家统一是中国梦必不可少的本质内涵之一,如果其他目标都实现了而这一目标尚未实现,那么中国梦就不算圆满。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如果第一个一百年不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那么在第二个一百年的征程中就一定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矢志不移的共同夙愿。

注释:

①⑤⑥⑦⑧⑨⑩{12}{13}{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6、35—36、36、41—42、44—58、226—242、63、39、431—432、40—41页。

②④{11}{14}{1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23、46、20、23页。

③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年版,第71—72页。

猜你喜欢

中国梦本质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放缩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