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剧场戏曲,未来可期

2019-03-16金金

上海戏剧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剧场戏曲艺术

金金

2018年12月5日 - 13日,2018第四屆“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举行。京剧、昆剧、越剧、淮剧、瓯剧、黄梅戏、梨园戏等7个剧种的8部作品,在长江剧场的红匣子和黑匣子陆续登场。尽管对于“小剧场戏曲”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标准,但是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小剧场戏曲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表示,与前三届相比,今年的8部小剧场戏曲作品无论在演出形式,还是在观演关系上,都在逐步地形成有别于传统戏曲大戏演出的质感,越来越有“小剧场”的味道了,代表着探索和创新的小剧场戏曲的未来值得期待。

空间小,天地更广阔

连接传统,勾连古今。本届小剧场戏曲节上,不同剧种和剧团在题材改编、观演模式、艺术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凸显出传统经典和潮流相互辉映,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碰撞交融的发展模式。

来自江苏南京越剧团的《僧繇》的主创基本是90后新生代,他们用满满朝气讲述画家张僧繇“中年危机”后,如何追寻自我“不忘初心”的故事。原创昆剧《长安雪》,尝试在保有昆曲独特高雅魅力的同时,适当融入了一些默剧、相声等元素。在舞台呈现上,实验瓯剧《伤抉》改编自兰陵王的故事,通过现代的叙述方式、不墨守成规的舞台呈现,意象化地表达出人性抉择。梨园戏《陈仲子》梳理了战国时期隐士陈仲子不寻常的人生轨迹,戏中极简的舞台形式,与有些“迂腐”的仕子陈仲子暗自贴合,极具特色和意蕴。《新乌盆记》把历史上京淮合演的传统再次搬上舞台,并进行了当代化的形式创新,剧中演员分别跨老生、丑、青衣三个行当演绎不同的角色。

作为四届小剧场戏曲节的评审专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认为,小剧场戏曲节剧目的整体质量在逐年提升,与前三届相比,本届的作品特点更鲜明、质量更高,是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主流戏曲作品越来越大型化、模式化的当下,小剧场戏曲更少功利心、更多艺术追求、更有清新之感。希望这个艺术节能成为更多戏曲艺术家探讨戏曲可能性的天地。”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认为,小剧场话剧是西方舶来的,而小剧场戏曲则是中国独有的,不应用小剧场话剧的概念来“规范”小剧场戏曲的发展。“在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交接的情况下,我认为小剧场戏曲既可以对小剧场戏剧从理念到方式进行扬弃,也可以进行补益增益、开拓,乃至于颠覆,这不是背叛,而是双赢,对戏曲的意义就更加大了。”

更关注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是本届小剧场戏曲作品中尤其突出的一点。今年的8部作品中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了女性意识、两性关系等,有3部作品则直接从女性人物的视角出发,见证女主人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个人追求的彷徨、对前途命运情感的观念冲撞。

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改编自《汉书·朱买臣传》,从普通女性的视角出发,另辟蹊径,重新演绎了朱买臣休妻的故事。实验越剧《再生·缘》以超时代的女性孟丽君的视角来创作,对现代女性的自身命运和价值观进行探讨。新编京剧《青丝恨 2018》尝试用倒叙的手法,重新解构敫桂英与王魁之间耳熟能详的情感纠葛。

戏剧评论家李守成认为,《玉天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青丝恨2018》是女性意识的反思,而《再生·缘》则表达了女权主义的追求,从这些作品中都让我们看到了有别于以往戏曲的女性形象,具有现代意识。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郭晨子提出,当这些女性形象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与戏曲本身的艺术特点和本体手段发生冲突,是今后创作中值得探寻的问题。在戏曲中塑造出全新的女性形象是一件好事,但从目前的作品来看,这些女性的变化还显得不够彻底,还要继续努力。

《中国艺术报》评论部主任郑荣健建议,作品在表达女性的意识、女权意识的时候,不要一味贬损男性角色。“如果一方太过薄弱,戏是支撑不起来的。让男性的角色充分合理性,反而更有力地衬托女性意识的合理性。”

如何走得更远

在充分肯定小剧场戏曲发展的同时,专家也对这一届以及前三届中发现的不足和缺失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和讨论,其中,一剧之本的剧本的重要性多次被提及。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说:“我觉得剧本的成熟度是一个大问题,小剧场戏曲的剧本还没有完全到位就搬上小剧场的舞台了。实际上小剧场戏曲很讲究剧本,剧本不够味,二度、三度困难就很多。”

一方面是众多的老戏新编,故事和人物都进行了新的演绎和诠释,另一方面,剧本的支撑不够,也让演员在表演时不得不用更多的技艺去展示,给观众炫技之感。还有一些作品存在形式与内容有矛盾、不兼容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些创新形式与戏曲本体之间的关系,也值得关注。荣广润说:“我觉得这些探索都很有价值,只是如何走得更深、走得更好,这是一个问题。”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李莉介绍道,本届小剧场戏曲作品在入选评审阶段新增了一个流程,就是评审对入选剧目提出修改意见,但最终成品基本都没有修改。这其中有时间和资金再投入的困难,客观上,戏曲也不像话剧,修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何让这些小剧场戏曲作品能修改提高是今后需要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李莉说:“我们要逐渐地探索、摸索一条我们自己的、中国小剧场戏曲的模式,或者是一种样式,不断地提升我们小剧场戏曲的整体质量,才有可能越来越扎实,来扩大我们的影响。”

上海剧协副主席、秘书长沈伟民说:“好的故事、好的文本,还是小剧场戏曲的关键所在。不管形式怎么变化,一定要有戏。有戏的前提是这个故事一定要讲好、讲精彩、讲深刻。还有一点,连续四届下来,选择传统题材的多,现实题材的少,希望我们年轻的创作团队,也能关注一下现实题材,因为它同时涉及到‘呼和‘吸。如果内容是现实的,呈现用到戏曲很多传统的手段,这样的作品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四年来,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已经成为全国独有的专注小剧场戏曲的展示平台。截止本届,已有126部涉及11个剧种的剧目先后申报小剧场戏曲节展演,一共上演了35台风格各异、剧种多样的小剧场戏曲作品。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说:“我们不仅给青年戏曲人舞台实践的机会,帮助戏曲艺术开拓本体、大胆创新,而且也让不为人知的地方戏渐渐被广大观众熟悉和欣赏。我们努力推进小剧场戏曲节成为全国戏曲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目前,我们已经与香港西九戏曲中心达成共识,第五届的时候,我们不仅在上海办,还会把优秀的作品推到香港去。让小剧场戏曲从上海这个码头起步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小剧场戏曲艺术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纸的艺术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小剧场
小剧场
因艺术而生
小剧场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