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下管线大数据 推进城市安全高质量管理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
2019-03-16德州市城建档案馆
文/德州市城建档案馆 张 磊
南威尔士大学 张蕴中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规模不断扩大,作为城市的地下“生命线”“血管神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管理缺位、隐患突出、拉链马路、雨季内涝、窨井伤人等问题日益凸显,饱受市民诟病。为解决上述“城市病”,山东省德州市自2011年开始,先后分3期完成了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2014年12月,德州市成为住建部首个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城市,德州市地下管线大数据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管理质量。
1 开展管线普查,保证地下管线数据的准确性
2011年5月,德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心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同年9月召开地下管线普查动员大会,并成立了德州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建局,由市城建档案馆具体实施对中心城区的地下管线普查。
1.1 实施地下管线普查工程
管线探测历时5年,共普查完成地下管线总长度4980km,管线种类22种,覆盖面积242km2。
1.2 建立地下管线数据系统
在城建档案馆建成并运行了“德州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地下管线三维应用系统”。将采集完成的各种管线数据信息录入管线信息系统,数据完整、准确,并顺利通过住建部专家组验收。信息系统自2015年全面运行,采用1:500地形图作为支撑,能通过三维模型查看地下管线的分布,如同对城市地下管线做“彩超”。系统服务器放置于市电政办中心机房统一管理,依托政务内网,政府部门、管线单位协同构建BS管线系统。根据设定权限,访问者可随时浏览查询管线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实时更新。
1.3 规范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及应用
为规范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德州市先后印发了《德州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心城区地下管线动态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配套文件,制定了《德州市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德州市地下管线数据库标准》。
2 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地下管线实时监控
设立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试点,德州市充分借助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冶金地质总局的专业力量和信息化技术。
2.1 搭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
在全面、细致摸底调查和研究论证基础上,确定了老城区42km2的试点范围,制定了详实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措施,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统筹利用全市现有硬件平台、软件基础和数据库,建设了由在线监测、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12个应用子系统组成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完成地下管线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能力。
2.2 实现地下管线精确定位管理
埋设管线精确定位电子标签11650个,为管线装上了“电子身份证”,可清晰掌握管线的位置、走向及管线类别、权属、材质管径、使用年限等20余类管线信息,减少了管线维护抢修时的破路面积,杜绝了“误开挖”现象。
2.3 实现地下管线实时监控
在燃气、热力、供水、排水等管线加装压力、流量、液位、水质、甲烷气体浓度等监测设备130套,燃气管线附近检查井内加装燃气泄露监测设备119套,安装井盖防倾覆触发设备1600个,路灯电缆断电监测设备4个,根据需要预设监测时间间隔,定时将采集数据上传数据库,实时掌握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情况。2016年9月14日晚,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显示天衢中路与新湖北大街交叉口东南侧出现井盖移位报警,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迅速调度附近巡线人员赶到现场,消除了安全隐患,整个报警处置过程不到20min,有效避免了窨井伤人事件的发生。
3 注重系统集成,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共享
德州市地下管线工作在已经完成的地下管线普查、建立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向数据更新及时、综合管理到位、实现大数据服务的方向发展,地下管线修补测数据动态化更新成为亮点。
提供道路两侧地下管线现状图是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的经常性工作,以前常因管线调整导致数据滞后严重影响了规划审批和建设单位正常施工。为保证地下管线数据实时更新,改变过去集中补测导致数据更新滞后的问题,在住建、财政、规划等部门紧密沟通协调下,德州市采取了新建道路管线普查由财政投资测绘,其他改变路段管线信息采用“谁先改变管线数据谁进行修补测,其他管线单位无偿共享”管理模式。经过近1年推行,在建设单位、管线权属单位积极配合下,达到数据“越用越新”目标。如今到市城建档案馆查阅、研究地下管线现状信息数据的单位、个人络绎不绝,庞大的地下管线信息网已融入管线管理单位、沿街门市、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全方位指导城市管线规划审批、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德州市太平街沿街综合办公楼建于1995年,因地下防水和进排水管道渗水等原因,造成20多间地下室常年积存污水,严重影响市民生活。德州市城建档案馆及时从地下管线信息管理库中调取该楼房的建筑图纸和工程档案,协助有关专业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制定了科学的改造方案。
4 结语
综合性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数据库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证城市安全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日益繁杂的管线种类和日渐增多的管线量,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