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科技精准扶贫模式创新与研究
——以广西农业科学院为例

2019-03-16林树恒许忠裕黎丽菊梁富华陆翠萍潘海江邓国仙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贫困村

林树恒,许忠裕,黎丽菊,梁富华,陆翠萍,潘海江,邓国仙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广西南宁 530007)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作出了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2]。科技扶贫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也是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和产业开发的有效驱动。农业科研院所既包括从事基础理论研究,也包括在生产一线做农业推广服务[3];开展科技精准扶贫,帮助贫困地区科技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的社会使命。

全国各地的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扶贫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科技产业扶贫为切入点,组建专家团队开展长期跟踪,形成点对点精准帮扶方式[4];河南省农科院以项目实施、院县合作和驻村帮扶等为载体,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整村脱贫提供有力支持[5]。

广西农业科学院是广西最大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品种技术处于广西领先,有130多个涵盖种植、加工、农业经济、农业信息等多领域的专家团队、900多名科技人员和12个地市分院。在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广西农科院立足科技优势,集聚资源力量,在广西精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迈出新步伐[6];特别是2017年以来,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建、科技在参与扶贫、带动脱贫中的作用,创新形成了“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新模式,探索走出了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1 “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的模式创新

进入“十三五”精准脱贫攻坚时期,广西农业科学院勇担精准扶贫重任,将中央、自治区的部署要求与自身优势相结合,立足科技创新驱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科技扶贫模式,从2017年开始组织院属基层党组织开展“支部联村企、科技兴产业”活动,探索推行“党建+科技+扶贫”的三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在广西的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具体模式是:坚持党建引领与科技扶贫相结合,以党支部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以党员科技人员为科技扶贫的先锋队员,以联建为纽带将农业科研单位与贫困地区紧密联结在一起,通过院属科研所党支部与贫困村、扶贫龙头企业党支部联建、党员科技人员与贫困户联系,联手推进“四个携手”,实现支部领航、扶贫搭台、科技唱戏“三位一体”。

2 “党建+科技+扶贫”四个携手的具体做法

在“支部联村企、科技兴产业”活动中,广西农业科学院的16个基层党组织与16个贫困村、20多个扶贫龙头企业和10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企业党组织开展党支部联建,6名党员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265名党员科技人员与309户贫困户结对帮扶,以四个携手为贫困村带去好思想、建立好制度、发展好产业、培育好队伍。

2.1携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广西农业科学院以党支部联建为基础,派出12个小分队深入联建的党支部和科技扶贫一线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近300名贫困村党员、群众参与共读十九大报告,共研习近平扶贫思想,共商科技扶贫大计,进一步凝聚了科技人员和贫困群众联手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共识,坚定了贫困村振兴、贫困户脱贫的决心。

2.2携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广西农业科学院把扶贫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参考,把贫困村作为党员科技人员锤炼党性“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实践基地,在党支部联建、脱贫攻坚中携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如水稻研究所党支部与兴业县洛阳镇旺龙村党支部结成“党建+科技+扶贫”对子,选派副所长梁天锋担任旺龙村驻村第一书记,安排9名党员科技人员与15名贫困户开展“一帮一联”,在科技精准扶贫中践行和深化“两学一做”。

2.3携手发展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党建+科技+扶贫”模式中,广西农业科学院各基层党组织依托科研团队力量,以农科院提供品种技术和资金支持、联建的贫困村党支部发动和组织、贫困户具体实施、收益归贫困户所有的方式,深度参与贫困村特色农业发展。2017年以来,共向贫困村赠送价值49.48万元的良种和价值20万元的农资,帮助联建村发展优质稻、百香果、黑皮冬瓜、桂芋2号等特色产业,年产值超200万元,直接参与贫困户267户,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8 000元以上。

2.4携手培育符合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队伍科技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是授人以渔。广西农业科学院把培育符合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队伍作为科技扶贫支部联建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全覆盖的科技培训,帮助农民群众至少掌握1门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引导贫困村民“想种地”和“种好地”。2017年以来,共派出党员科技人员1 500多人次深入联建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会、示范会70多场次,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群众3 000多人次,在联建的贫困村初步形成了支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良好格局。

3 “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创新的经验体会

3.1坚持了党对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7]。广西农业科学院把科技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院党组年度主要推动的重大事项,作为机关党建的重要任务,作为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强党对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领导。在“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模式中,科技精准扶贫与党的建设、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研究、部署、推进,使科技精准扶贫既有了强力的组织保障,也有了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

3.2突出了党支部在科技扶贫一线的作用

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贫困村和扶贫龙头企业党支部是组织、引领群众脱贫的战斗堡垒,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党支部是组织、凝聚科技扶贫力量的战斗堡垒。广西农业科学院在组织开展“支部联村企、科技兴产业”活动中,通过与精准扶贫第一线的党支部联建,把农业科研单位的党支部建设和党支部活动有效向前延伸、向下落地,直接覆盖扶贫产业链,以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带领广大科技人员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找到以科技引领脱贫的有效路子,把结对子的党支部真正建设成科技精准扶贫的坚强战斗堡垒。

3.3强化了党员和科技专家双重模范带动做好科技精准扶贫工作,既要发挥党员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要发挥科技专家啃产业发展硬骨头的模范带头作用。广西农业科学院把党支部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两手抓,全院16个研究所党支部(党委)中,50%的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学科团队带头人,88%的支部委员同时也是科技人才骨干。在“支部联村企、科技兴产业”活动中,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人员既是党员也是科技专家,党员的先进思想和科技专家的专业技术有效叠加,两种身份的双重模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保障了科技专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度参与到科技扶贫工作中去。

3.4增强了科技服务贫困村贫困户的效果广西农业科学院组织开展的“支部联村企、科技兴产业”活动,支部联村企是平台,科技兴产业是目的。科研所党支部通过与贫困村、扶贫龙头企业联建,根据当地产业扶贫开发实际所需,搭建起渠道畅通、联系紧密、形式丰富的科技扶贫平台。在联建的平台中,党建、科技、扶贫三者有机连线,农业科研单位党员科技人员、贫困村党员干部、贫困户三方直接互动,科技扶贫的方向更清晰、措施更精准、推进更有效、保障更有力,全面增强了科技服务贫困村贫困户的效果。

4 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推进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

4.1要明确科技扶贫的必要性国务院《“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技术攻关,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关键技术问题[8]。农业科研单位在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推进农用实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9]。

一方面,相比较于高等学校、企业等开展农业科技攻关的主体,农业科研单位更为专职于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既拥有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也有大量的科技人员,要切实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主动到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前沿战线上,发挥科技精准扶贫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实践应用是检验科研成果的最好标准,农业科研单位要更多地把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经济发展所需特别是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上,才能更好体现科研创新的价值,才能让农业科研单位在新时达的发展大格局中有为有位。

4.2要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精准扶贫,人才为先。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发挥科技专家人才的优势,调动起全体科技人员积极性,引领更多的科技人员在脱贫攻坚时代伟业中建功立业。要探索推进科研项目立项优先支持精准扶贫领域,引导科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贫困村屯开展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科技人才的“练兵场”,通过选派产业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选派优秀科技人员担任贫困地区科技特派员、选派党员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等,助推扶贫产业开发和科技精准脱贫。要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参与科技精准扶贫的激励机制,对选派参与一线扶贫的科技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拔尖人才选拔、干部任用提拔、职称岗位评聘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解决科技人员参与扶贫工作的后顾之忧,激励科技人员全心投身精准扶贫事业。

4.3要发挥科研单位的创造性推进科技精准扶贫,还要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的创造性,加强模式方式的创新,确保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更为有效的结合。省级、市级、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人员力量、科技资源、科研成果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有所不同,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特色,创新科技扶贫模式,畅通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的渠道,确保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党支部、党员是农业科研单位的先进群体,要推进党建、科研两手抓,大力推行“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模式等模式创新和成功实践,以党支部筑牢科技精准扶贫的战斗堡垒,以党员科技人员强化带领精准脱贫的先锋模范。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是稳定扎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科技创新力量,要通过深化基层农科院所改革,激发基层农科院所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提供科技支撑的活力。

4.4要增强科技创新的全局性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0]。产业兴旺是涵盖贫困地区的全面兴旺,生活富裕也是包括贫困群众的全面富裕。新时代,农业科研单位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来增强科技创新的全局性,增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科技服务。科研攻关要向扶贫产业聚焦发力,精准科研、精准创新,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特别是扶贫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共性问题科研攻关。品种技术要向扶贫产业精准输出,以选准品种、选准技术为突破口,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产业扶贫、产业富民的主导产业。成果转化要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把一些科研成果相对成熟的转化项目重点放在贫困地区实施,示范引领贫困村、贫困农户发展特色产业。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科技人员贫困村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制造业企业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如何提高基层科技人员撰写田间试验报告的水平
科技人员也应实行排名制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