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经济改善农业结构对策研究
——以河北省清河县农业状况为例

2019-03-16殷耀云闫金梅王继青宋纪广刘书景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清河县养殖农业

殷耀云,闫金梅,王继青,宋纪广,刘书景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农业局,河北清河 054800)

农业结构的形成受宏观经济的制约和农业比较效益、农民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农业结构,不仅仅是单一地调整农业种养结构,还要符合国家农业发展产业政策,服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保证粮食产能、保口粮,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1]。改善优化种养结构,要从县域农业经济现状出发,因地制宜、因城施策,适应市场的变化,积极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转变农业经营体系,可以不断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和提质增效方向转变[2],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笔者以河北省清河县农业状况为例,运用理论与实证的分析方法[3],借鉴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历程及趋势,提出县域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农业经济结构提出针对性对策及建议。

1 清河县农业发展现状

1.1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邢台东部,总面积500.67 km2。地貌为平原,地势比较平坦,土壤主要有潮土、风沙土和盐碱土,其中潮土居多,占土地总面积的80%以上,土层深厚、肥力中等,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果生长。清河县属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地下水位埋深18 m,地表水资源年均总量4 508万m3,人均水资源109 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缺标准。地表水由卫运河和清凉江两大水系构成,是实施农田灌溉的地上水源。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1.0~13.5 ℃,无霜期182~208 d,年平均降水量429.5~589.0 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5%,年蒸发量1 757.5~2 262.3 mm。

1.2农业结构现状全县耕地面积3.39万hm2,小麦种植2.09万hm2,玉米种植2.20万hm2,粮食总产量34万t;种植山楂0.13万hm2、大蒜533.33 hm2、芦笋133.33 hm2、苗圃花卉200 hm2、设施及裸地菜400 hm2;全县猪存栏4.24万头、牛存栏4 081头(其中奶牛1 270头)、羊存栏3.84万只、禽存栏144.8万只(其中蛋鸡存栏85.70万只)、兔存栏1.97万只、蜂存栏500箱;全县养鱼面积56 hm2。全县有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年产值82亿元,有特色产业农业示范园13个,建设面积2 666.67 hm2,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2]。

目前清河农业仍以传统初级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不相适应,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的农产品发展依然滞后,高品质的牛羊肉、奶类、果菜等农产品与消费需求有差距;种养结合不紧密、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与养殖业配套衔接不够,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处理利用;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有待改善,具有示范性、科技性、效益性的农业园区不多,一、二、三产融合不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转化增值低,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

2 改善农业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当前,清河县农业面临着品种结构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大、过度施肥问题突出、地下水超采等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主动作为、顺势而为,加快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清河农村经济的重要任务。

2.1人们对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的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进入消费主导农业发展转型的新阶段,农产品品种结构与居民消费快速升级不相适应矛盾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的农产品发展滞后,高品质的牛羊肉、奶类、果蔬等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2种养结合不紧密,粮经饲结构不合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配套衔接不够,养殖业饲料基本上靠外阜加工,未能形成农牧结合、粮饲兼顾、种养加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1]。没有专门的饲料加工、存储企业做后盾,农户对苜蓿、青贮玉米、优质牧草种植积极性不高,秸秆饲料化转化率低。养殖业粪污未能处理利用,未能形成集中养殖、集中处理,给环境保护带来严重压力。

2.3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融合的潜力越来越大随着清河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工业园区、农民进城占用一部分耕地,石油农业导致耕地质量退化、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的“硬约束”加剧[1],靠拼资源消耗、拼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附加值不断提升,推进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为迫切。

3 清河县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3.1清河县水资源严重匮乏根据水利部门统计:2000—2017年间清河县浅层、深层地下水分别累计下降了8.00、19.60 m,2017年浅层下降1.92 m,深层下降4.12 m。在2013年邢台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前,地下水一直呈下降状态[4]。近几年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水肥一体化、地表水综合利用等措施,地下水状况有所改善。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给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很大压力,节水农业成为唯一可走之路[5]。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与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劳动者素质密切相关。多年来,国家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田灌溉管道铺设,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户土地分散,节水意识不强,管道造成部分土地耕种困难,致使大部分灌溉设施被人为破坏。“小而散”经营模式不利于灌溉设施改造,喷灌、滴管节水技术的利用,加强了农业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依赖。

3.2畜牧养殖业发展滞后,种养结构亟待调整清河养殖业以农户小规模养殖为主,具有示范性、规模性的养殖企业少。应加快畜牧品种改良,延长产业链,促进畜产品深加工。引导调整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畜牧业,提高肉类品质。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有散户养殖造成农兽药残留超标、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养殖业所需饲料基本上靠外阜加工,没有配套的青贮饲料加工储存企业,以养带种、粮改饲规模发展迟缓;养殖户分散,畜禽粪污问题突出、处理难度大,未能形成有效养、种、污、肥一体化循环经济[1]。

3.3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队伍有待建设,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目前,清河县农村青壮年打工创业者居多,形成以汽摩配件、羊绒、耐火材料、硬质合金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留守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多是45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市场意识淡薄,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跟着感觉走。新型农业发展正面临着人才资源紧缺的问题,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劳动力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农业的突出特征,亟需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3.4土地流转规模滞后,适度规模发展受限农民土地零星分散,集中连片流转难,各农户情况千差万别,乡镇及村两委干部不易协调,一旦少数或个别农户不愿流转,连片规模经营就可能流产,导致节肥、节药、节水工程无法实施;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地流转过程不规范、手续不健全等问题,或是双方仅定下口头协议,或是村委会出面担保、牵头,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里条款不清、权责不明,使得许多农民心里不够踏实,导致土地流转不畅。

4 国内、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历程及趋势

国内农业结构调整大致分3个阶段:①计划体制和“以粮为纲”集体经济时代;②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和农产品购销体制的改革,农业结构开始由单一种植向多品种转变,但农业结构趋同性很强,区域性结构突出;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农业结构调整[3]。随着国家农业农村政策的不断出台,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农业补贴引导和新型经营体系并存机制下,农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林、牧、渔结构逐步改善。

世界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虽然各不相同,但总的发展趋势是:①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在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一般超过农牧业总产值的50%,有的国家甚至达90%;②粮食结构调整的趋势以发展饲料业为主。这是因为一些发达国家在食物结构中不断提高动物蛋白的比重,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目前在世界粮食总产量中,人吃的口粮占59%,饲料粮占41%,一些发达国家的饲料粮甚至占70%以上[6];③在产品结构中,优质品的比重日趋增大。

5 清河县改善农业结构对策和建议

5.1改善种养结构、改善供给结构、改善要素使用应按照“调粮、保菜、节肥、节药、节水、做精畜牧业”的调整思路[7],逐步实施改善种养结构、地下水超采、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等措施,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清河县土地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果生长的优势,引进京津企业到清河建设生产和流通基地,保障京津冀“菜篮子”供应,满足市民对农产品的需求[8]。在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改善要素使用,从政策、技术、机制上发力,围绕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节劳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推进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三品”认证率,从满足“吃饱吃好”向保障“安全健康”“绿色生态”转变[9]。

5.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针对清河县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加强河道、沟渠水务建设,充分发挥地表水卫运河和清凉江两大水系作用,实施农田灌溉的地上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农业喷淋灌溉节水工程的投入力度,通过王官庄村千亩喷淋灌溉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推广扩大喷淋种植面积,实施节水工程。从技术服务方面引导农民使用抗旱高产种子,减少灌溉频次。利用农业补贴政策引导加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重点是调减非优势区小麦、玉米播种面积,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一熟,将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适当压减,种植雨热同期的油料作物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等。季节性休耕期间鼓励农民种植油菜绿肥作物,不浇水不收获,翻耕入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养分结构。多渠道、多方式减少地下水的使用,改善清河地下水资源的严重匮乏、生态严重退化区域地块问题[10]。

5.3加大畜牧业发展投入,采取以养带种方式扩大粮改饲规模从世界农业发展趋势来看,畜牧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愈来愈大,在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一般超过农牧业总产值的50%。按清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畜牧业发展明显缓慢,而且养殖结构不太合理,以调生猪、增肉牛羊、提奶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农户小规模散养较普遍,减少散户养殖,建立散户养殖逐步退出机制,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畜禽养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大户加入到养殖示范基地,实现集中养殖、粪污集中处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面推广畜禽生态化、标准化养殖,结合实际选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加工,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资源化、无害化、高值化。改善养殖品种,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养殖、加工、冷链运输一条龙服务,实现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通过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周边农户集中种植高产优质苜蓿、青贮玉米、优质饲草,扩大粮改饲规模,进而改善农业种植结构[11]。

5.4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的改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利于结构调整,利于新品种、新技术及时转化应用。要积极鼓励,引导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整合[10],实现农田布局合理、连片成方、设施配套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形成购、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减少人力资源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5.5加大职业农民队伍的培养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应充分利用清河职业教育中心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优势,定期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训,聘请农业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到现场实地指导。开展多形式在线教育、服务试点,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的落地对接、推广应用,围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生态环保等为职业农民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开设便捷易学在线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技术,全面提升农民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信息化应用水平[9]。

6 结语

从清河县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改善优化农业结构不是一蹴而就,既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又要服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保证粮食产能、保口粮,保证基本农田不动摇。改善优化种养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特别是调整品种结构,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林牧渔更快、更好、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清河县养殖农业
“双 减”之 下,怎 样 给 教 师 减 负?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清河县某淘宝卖家羊绒制品销售时空格局研究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