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绘画的分水岭,从印象派到后印象派
——底特律美术馆藏欧洲名画大阪巡展观后有感
2019-03-16纪伟
纪 伟
底特律美术馆巡展是以欧洲19 世纪后半期到20 世纪前半期重要的画家的代表作品为陈设重点,在时间上精选作为近代绘画开端的法国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直到20 世纪法国绘画,包括少量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共计52 幅在大阪市立美术馆公开展出,是底特律美术馆馆藏绘画精品的浓缩。此次展览作为重要的跨年展得到了日本外务省和美国大使馆大力支持,引发了日本国内知识界的关注。
1776 年,以《独立宣言》发表为标志建国的美利坚合众国,至1900 年,它的历史尚不足130 年,与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诸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以福特汽车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底特律,见证了美国独立后在物质文明、工业文明等方面的进步。在文化、艺术等方面,美国国内公共美术馆先后以入藏印象派绘画为开端,开始了系统对欧洲绘画流派的学术发掘和整理。底特律美术馆虽然不是全美最大的美术馆,但在所有公共美术馆中最早入藏梵高、马蒂斯等人的作品(1922 年入藏),因此地位显赫。同时,底特律美术馆对法国近代绘画从柯罗、库尔贝开始,到印象派作品也建立了完整的收集体系。由于有指导委员会的筛选,专业人才对于美术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1924 年就任美术馆馆长的威廉·瓦伦丁纳在任期完成了德国表现主义代表画家美术作品的系统收集(被认为是美国最早最优良的表现主义作品)。另外,在美术馆建设中也得到了许多资助人赞助,入藏了如贝利尼、提香、伦勃朗、鲁本斯、罗丹等人的作品。1970 年底特律美术馆得到了罗伯特·唐纳西尔的捐赠,入藏了包含塞尚、梵高、高更、德加、雷诺阿、修拉等印象派、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报业巨头詹姆斯·斯克里普斯于1889 年把100 件古代名画捐助给美术馆。此外,还有许多来自实业家、船主等名流的捐赠,使美术馆藏品从古埃及、欧洲美术到现当代艺术作品应有尽有。本次大阪巡展正是以底特律美术馆馆藏最有特色和规模的19 世纪到20 世纪前半叶法国绘画为主,以康定斯基、诺尔德、基希纳等为代表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为补充,收入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巴黎画派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展出名家名作52 幅,形成完整的美术史脉络,是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
莫奈 剑兰
德加 小提琴家与年轻女性
本次展览展出了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剑兰》(1921 年入藏),创作手法上直接反映了印象派所追求的艺术语言……把花开的庭院作为创作对象,从表现技法看,把印象派的历史看作是莫奈本人的历史并不为过。画面上,在剑兰盛开、金黄色的蝴蝶飞舞的庭院中,伫立着一位身着蓝色连衣裙、手持绿色太阳伞的女性(莫奈的妻子卡米耶)。短厚的笔触反复描绘剑兰花笔直生长,充满生命的活力。作为远景的花卉在明暗色调上与前景拉开距离,有一种纵深感。古典油画中黑褐色调被明快鲜艳的厚重笔触所取代。画家直接把画架搬到户外,炽烈的日光下,花朵受光强烈,摇动的枝叶和升腾的空气被刻画得那样栩栩如生。从伦敦回国后,1871 年到1878 年之间,莫奈一直住在巴黎近郊,以庭院为主题创作的作品1875 年有5 幅,1876 年有10 幅(其中有4 幅是描绘在庭院中欢愉散步的妻子的)。莫奈作品中通常描绘人物较少,以妻子、年幼的儿子为模特在画中加以表现则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期。在庭院中作画,成为其与自然接触的最佳场合,也成为与世俗隔绝的有趣空间。来到吉维尼花园生活后,开始集中描绘根据日本庭院营建的水池,种植的睡莲……与莫奈在创作题材上不同,特别关注室内人物画创作的德加,在本次展览中共有5 幅作品展出(包括3 幅室内肖像,1 幅舞女,1 幅室外人物画作品)。《早晨的骑马人》中,整个画面平涂土黄色,描绘了在绿色草地中兴高采烈的3个骑手,人物之间呼应生动,左侧是骑马人侧面肖像,打破了画面的稳定感,与作为远景的崖壁、白色屋舍、一排排的船只组成了画面的主要内容。这里,白色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对比度,虽然表现的是室外,可以看出其对于人和马的相互关系的描写更花心力。德加虽然追求印象派的色彩变化,但他对精准素描结构和生动线条的研究从不懈怠。他认为“最使我感到高兴的……莫过于事物和人的美丽的运动了”。赛马会是德加喜欢的一个题材。在法国第一家赛马场于1857 年建成使用,赛马很快成为资产阶级流行的娱乐活动,1859 年德加从意大利访学归来,就住到了朋友的马场中。之后,于1860 到1870年间,在这里完成了很多的以马为题材的习作,并且研究了美术史中常见的“马”题材作品。从1860 年开始,他经常到卢浮宫参观学习,特别对籍里柯所描绘的运动中的马和丢勒骑手肖像的石版画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奔跑中的马蹄理解和描绘更加深入到位。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一幅描绘出发前的骑手和马匹动态的习作,技法上继承了安格尔的传统,对于赛马的描绘却比前辈精准得多,速写性十足的线条低调而理性,通过观画,我们可以直接察觉到德加对技法的革新、把握与思考。《小提琴家与年轻女性》描绘的是小提琴手在室内音乐会彩排幕后休息的场景,人物刻画表情传神,反映出德加对于古典研究的新成果——主角为坐在椅子上身着鲜艳颜色上衣、宽大裤装的小提琴家拿着小提琴正在调弦,身旁为身着灰色衣装、嘴唇微张的女性。画面中,背景安排为大面积的白色墙壁,构成室内氛围的壁炉只呈现一角。画家着力于人物面部表情、手势等细部刻画上,略带速写味道的轮廓线条勾勒准确坚实,通过色彩的平光处理否定了古典表现中明暗关系的立体塑造这种惯用做法。环境、人物间大胆的取舍处理,自然流露出德加熟练驾驭画面节奏的功力。我们不难发现小提琴家右眼的缺陷,或许是德加自身视力障碍的暗示——德加在1870—1871 年的普法战争中从军,因严寒导致视力障碍。19 世纪,照相技术被发明,很快成为画家收集素材的手段,在同时代画家中德加算是较早接触并进行摄影创作的画家,本幅作品普遍被认为是利用摄影素材进行创作的一例。同时展出的另外两幅室内肖像作品分别是作于1877 年的《女性的肖像》和作于新奥尔良的《扎绷带的女性》(1872—1873 年)。1872 年德加同亲友来到母亲的家乡美国新奥尔良访问(德加的母亲、舅舅忙碌于棉花交易市场,父亲、弟弟则活跃于金融银行业),感受到这里语言、文化习俗的法国风情。画面中的女性是比德加小11 岁的弟弟的妻子(1866 年患眼病,2 年后左眼失明,1885 年完全失明)。人物左眼包纱布,右眼也明显浮肿,表情痛苦,暗示整个家庭危机的到来。作于1879 年的《排练室的舞者》(1921年入藏)是德加喜欢的舞女题材作品,保存至今的描绘在舞蹈室练习中的舞女作品就有数十件之多,其中在构图上与本作品有关联的有大都会美术馆藏《舞蹈课》及奥赛博物馆藏《练习中的舞女们》等。从色调上可以看出,排练室的地板,绿色的墙壁,是同一时期的系列作品,地点在老巴黎歌剧院中的排练室。经常出入于剧院、芭蕾舞学校的德加,着力于对华丽舞台、后台排练场所的创作描绘,以及对舞台氛围、舞者肢体动态的研究。本幅展出作品表现了在排练室中舞女们或整理衣裙,或穿系舞鞋,或抬腿训练的紧张忙碌场面,在构图上,人物被集中安排在有明亮窗户的右侧,左侧的墙面和地板所占面积超过横幅的一半,可以看出浮世绘美术的影响。在早期印象派画家中,德加把真诚的目光投向普通劳动者,热情地描绘他们的生活,也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了现实属性。展览展出的另一位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作品共有3 幅,分别是《坐在扶手椅中的女性》《白衣小丑》和《金发玉女》。《坐在扶手椅中的女性》完成于印象派第1 次举办画展的1874 年(1985 年入藏)。年轻女性肤色白嫩,面颊气血莹润,上着白色露肩抹胸短衣,下着黑色裙子,靠在铺着织有蓝色条纹花样的暗红色花布的扶手椅中,人物姿态生动,活灵活现,是直接观察模特的写生作品。画面人物是雷诺阿年少时的恋人莉丝·特雷俄,1872 年24 岁时与姐夫朱尔·乐科尔的一位建筑师朋友结婚。区别于学院派画家擅长历史神话题材,印象派肖像画开始转向日常生活人物写生,注重刻画人物肌肤微妙的光影变化,重视绘画自身的表现性。《白衣小丑》(1901—1902 年)是一幅描画脸上洋溢着灿烂微笑的儿童的肖像,是雷诺阿创作中以家族成员为模特写生而来的重要作品。画面描绘的是身着白色宽大魔术师服装的7 岁儿子让·雷诺阿。左肩前出,右臂搭在扶手椅靠背上,右脚踩踏在椅子横牚上,一副顽皮可爱的样子。对于50 岁以后才得到的孩子们,即长子皮埃尔(1885 年生)、次子让(1894年生)、幼子克劳德(1901 年生),作为父亲的雷诺阿充满了爱意和关切。生活中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动态自然成为其重要的绘画题材。此幅作品中让的头发染成金黄色,盘系着富于装饰性的发带,脸颊红晕,犹如少女的面容,形象滑稽可爱,生动自然,温馨的氛围扑面而来,反衬出父亲对于成长中的儿子的关爱。《金发浴女》(1903—1906 年)是雷诺阿经常表现的内容,模特左手轻撩长长的秀发,右手则搭在腿上。两脚左右分开,两手上下运动,在复杂的动态中透露出一种平衡、稳定之感。提到欧洲人体画自然使人联想起鲁本斯、委拉斯贵兹等人创作的作品,雷诺阿则以自己利落的笔触,精准地勾画出绿色背景中模特的动态和肌肤,而身后脱下的华美衣装、鲜艳的帽子是对同时代女性物质生活的注脚,不愧为雷诺阿浴女题材的代表作。雷诺阿的人体画作品大部分为1881 年意大利旅行归国后所创作,其对古典主义如拉斐尔、安格尔作品进行研究和借鉴,到1880 年之后,逐渐与印象派的温暖色调、多变的笔触和对于光线中物体轮廓线减弱的基本表现倾向拉开距离。从精神层面上看,对现实人体的曲线、存在感等美感加以强化。“后印象派”主要包括塞尚、高更、梵高、修拉等人,不是严格的专业组织,彼此间有着完全不同的艺术追求,画面风格差异巨大,画家们从事着各自的艺术实践。如果要找出共同点的话,即从印象派的创新、实验性受到启发。
德加 排练室中的舞者
雷诺阿 坐在扶手椅中的女性
塞尚 圣维克多山
高更 自画像
梵高 自画像
本次巡展展出的塞尚的作品共有4 幅,分别是《洗浴的人们》《画家夫人肖像》《三个骷髅》和《圣维克多山》。《洗浴的人们》描绘了在茂密树林中洗浴的男子们,以凝练的艺术语言,塑造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表现出一种和谐稳定的画面效果,稳固而坚实。塞尚作品中重要的“洗浴”题材,其一生创作200 幅以上(包含油画、水彩、素描等),早期描绘的多是男女混合的群像,渐渐地作为研究课题把男女群像分开描绘。19 世纪70 到80 年代,以表现女性群像为主,后来直到1900 年开始了对男性群像的描绘。本作画面近乎方形,是以男性人体为创作题材的早期作品。画面的场景普遍认为是塞尚故乡的河流,男子则是游泳的士兵,是依据他少年时代的回忆所作。作品背面有其在卢浮宫的临摹习作《濒死的奴隶》,其作品《鞭打男子》二幅就是参考了《濒死的奴隶》而制作的。这也是塞尚在卢浮宫对其中的人体作品进行了系统研究的佐证。《圣维克多山》(1970 年入藏),蓝色的天空下,黄绿色的针叶树冠,衬托出粉红色的山体岩石。相比于古典主义风景画的横向构图,作品采用的竖式构图则更好地突出了岩石山体的伟岸、高耸。同色系的色块和笔触较好地描绘出枝干、山体形廓、岩石肌理和流动的大气。传统风景画中强调的近实远虚的透视关系被弱化,构图上,拉近的山体与突起的树枝平衡了构图,加强了空间深度。风景画是塞尚一生中主要的表现题材,从1882 年到1906 年描绘这座位于家乡的圣维克多山(山形环绕着阿尔卡盆地)的作品等共计60 幅以上……此次展览中高更的作品只有作于1893 年的《自画像》一幅(1969 年入藏)。对文明世界保持着距离,追求质朴本真生活的高更,在参加了1886 年的第八回印象派画展后,就毅然来到了布列塔尼地区的蓬塔旺,一直居留到1889 年,其间(1888 年)在阿尔和梵高有过短暂的共同生活。之后于1891 年回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原始状态下的质朴之地),1893 年回国举办个人画展。本幅自画像正是那次归国之时所作。画中的高更右手托着面额,表情略显不安,呈现疲倦之态,墙壁上悬挂的是德拉克洛瓦作品,昭示着曾经的西方绘画传统。之后他于1895 年再次回到塔希提岛,就再也没有回到法国。后来几年患上了严重疾病,仍坚持作画,在旅行中来到马克萨斯群岛,直到1903年病故于那里。另一位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作品为《自画像》和《瓦兹河岸》二幅。1880 年,决心成为画家的梵高,来到布鲁塞尔、海牙、安特卫普进修学习,受到米勒影响,以暗色调描绘贫困下层人民的生活。直到1886 年,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来到巴黎。印象派、点彩派都给他以巨大的影响,画面色彩随即明快起来,笔触心性也变得自由随性。在印象派大师中,梵高是画自画像最多的画家。巴黎时代,特别是1887年他创作了很多的自画像,这幅是其中之一。用强烈奔放的笔触,艳丽的色彩,刻画了戴着麦草帽、穿着蓝色工作装、眼睛转向观者的画家本人。画面右下角甚至有直接用手指涂抹的手痕,不只描绘形体、光线,更是一种内心感受的宣泄。本幅作品是美国公众美术馆收藏的第一件梵高的作品(1922 年入藏),因此显得尤为重要。《瓦兹河畔》中的河流位于巴黎西北方向30 公里,是巴黎市民的观光胜地,也成为一大批印象派画家的创作之地,像塞尚、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莫里索等都来过这里,塞尚1874 年第一次印象派展出作品就是描绘这里的风景。本作品描绘了盛夏的瓦兹河岸风光,河面上并排停泊着十几艘色彩艳丽的小船,后排左上的小艇支起白帆。最前面船只那耀眼的黄褐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形成对比,岸上描画了伸出右臂手持钓竿、穿着白色衣裙正在垂钓的女性。其后站立着着蓝色服饰、正在观看的男子。另一个妇人手持落叶坐在船上。梵高用特有的夸张笔触,以大面积的冷色系描绘了树丛、水面,在观者感受上有一种莫名的不安,就在这幅画完成后不久,忍受过精神病的间歇发病,居留疯人院数月的梵高,于1890 年7 月29 日,以一把手枪向自己开枪,生命终止于37 岁之时。
20 世纪初的西欧、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猛,科学技术、通信、交通手段飞跃进步,伴随城市化、国际化持续推进,各种各样的新艺术思潮在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主要欧洲国家相继展开,陆续出现了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新的艺术派别,古典的美学规范被打破。以后印象派为契机,绘画形式从模仿自然转向思考人类自身的内在诉求,是现代艺术发端的前提和必要思想准备。1905 年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上展出了马蒂斯、弗拉芒克、卢奥等人的作品并引起轰动。重视表现主观感觉,狂暴强烈的色彩和肆意涂抹的笔触,代替了古典绘画的高雅格调,绘画表现真正从古典写实主义的模仿自然色彩中解放出来。之后,从1907 年开始的14 年间,毕加索和布拉克从塞尚艺术回顾展中对于其将事物形态视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观念中得到启发,开启了分析立体主义时期(1906—1909 年)的创作,后期则是把一些平面的素材拼贴起来,构成新画面,也就是合成立体主义时期(1909—1915 年)。本次巡展能够看到毕加索和格里斯不同艺术时期的代表作品。
马蒂斯 窗
在这一单元中,首先安排展出的是马蒂斯作于1916 年的作品《窗》,画面以绿色和白色为基调,透过大大的窗户,绿绿的庭院和深黑色茁壮的树干映入眼帘,在室内圆桌上摆放着盛开的蓝色勿忘我。地上则铺着织有锯齿形弯弯曲曲略带红棕色图案的绒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混乱中,马蒂斯被这个田舍之家房间的宁静、高雅、朴实所感动。那里是那样和谐纯粹,而又欣欣向荣,暗示没有被战争破坏的美好,是一幅祈祝和平这一人类永恒主题的杰出作品。1901 年之后,马蒂斯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在其创作的系列室内画作品中开始运用各种抽象构成、几何形构成等元素。本作品中,运用大量垂直、水平线条表现了窗格、左侧墙壁。垂落的白色透明窗帘与从窗外投射到地面的光线组成纵向分割线,与椅子的黑色曲线形成对比,而地毯中的弯曲图案又带来了某种节奏感,组合以盛开的鲜花,构成动人的艺术美感。这幅作品也是全美公共美术馆入藏的第一幅马蒂斯的作品(1922 年购入)。《咖啡时间》是马蒂斯作于1916 年的作品。1906 年其到访阿尔及利亚,从1911 年开始的13 年间,先后多次到摩洛哥、北非等地旅行,回国后创作了大量反映异国风情的美术作品。1910 年在慕尼黑举行的伊斯兰教展览会,为其创作带来了富于装饰性语言的新绘画形式。“我的灵感常常来自东方艺术,波斯的细密画启发我的感受”,马蒂斯本作充满了摩洛哥风情(人物的衣装、道具等),画面左侧描绘了一个着绿色长裙、光脚坐在白色靠垫之上的女性,长长的黑发和炯炯有神的眼睛,是画家喜欢用的意大利模特,右侧则为托盘站立的着浅色系晚礼服的黑皮肤女性,给人带来异国情境。构图上,两个人物和圆桌构成三角形,白人女性的坐姿与靠垫又构成了一个小的三角几何形状。蓝色的墙壁和红色的地面组成背景,衬托出两个人物的身姿,与画面物体之间形成色彩对比,给画面带来了特别的现代意趣。此外,还有于1919年夏完成的以花卉作为描绘主体的静物画《罂粟花》。青花瓶中盛开着红色罂粟花,其后则摆放着画家自己收藏的四折屏风。静物的立体关系被弱化,左上角的大朵罂粟花直接深入屏风,与屏风的图案花卉融为一体,给画面带来平面装饰化效果。黄色的小花和花瓶的彩绘也与背景色彩相近,色块奔放活跃。此次展览的毕加索作品共有6 幅,《Pallares 肖像》的模特是毕加索的亲友,画家巴里亚里斯。早在1895 年,14 岁的毕加索在巴塞罗那美术学校上学时,就与年长自己5 岁的巴里亚里斯相识相亲。两年后,在马德里美术学校接受专业教育的毕加索,来到巴里亚里斯的家乡,与其一同生活八个月之久。本作品是1909 年5 月他与恋人费尔南德·奥利维耶一同回到西班牙之际,在巴塞罗那巴里亚里斯工作室完成的作品。画面左上角用西班牙语书写“A Mi queridi simo amigo pallares/Recuerdo de suamigo picasso”——最亲爱的挚友,怀着真心实意—你的好友毕加索。创作这幅作品的2 年前与布拉克一起研究表达方式,画风从塞尚风格的摹写开始转向立体主义的表达。这幅肖像,面部切削成若干体面,运用浅浮雕、几何形描绘手段,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硬朗、金属般的质感。之后,毕加索相隔11 年后,再访老友故乡,在那里完成了一系列具有立体主义早期风格样式的风景画作品。1914 年8 月德国向法国宣战,欧洲大陆爆发了第1 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出生的毕加索免除了兵役。而好友布拉克等则奔赴战场,与自己一起生活了四年的埃娃因病于1915 年去世。伴随着一系列外部环境的改变,其绘画样式也发生着巨大转变,画坛上立体主义的表现依然主流。《Anis 酒瓶》这幅作品是典型的综合立体主义作品,用点、块、面等五颜六色的色块组合表现,酒瓶上深色的钻石质感以构成形式加以描绘。在画面下方有毕加索的署名。另一幅作于1909 年的《有酒瓶的静物》中的酒瓶与本作中的酒瓶应为一物(纽约现代美术馆藏)。《坐在椅子上的女性》作于1923 年,毕加索于1918 年与出生于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员奥尔加·霍赫洛娃结婚,定居于巴黎高级公寓,1921 年初儿子保罗出生,生活转入安定平静。这幅作品的模特是美国画家朋友的妻子,毕加索于1921 年与这个美国家庭相识,1923 年,两家共同到海滨度假,作品中女性的母性魅力,温柔的微笑,长长的垂发,丰满的体姿,都透露着古典理想中的女神形象,与毕加索这一时期追求的艺术风格格调一致。《读书的女性》(2005 年入藏),模特是当时毕加索的恋人、摄影师兼画家的多拉·玛尔。毕加索和多拉相识于1936 年,多拉是独立的知识女性,与毕加索有着对等的社会地位。在绘制此幅作品之前的1937 年夏,毕加索为巴黎世博会创作《格尔尼卡》,其间(受西班牙政府之邀)多拉一直伴随身边担当摄影、记录工作,这些照片保存到现在,成为重要的历史资料。作品表现了生活中多拉读书的姿态,书中右下,毕加索写上了日期和署名,共同见证了2 人共同度过的幸福时光。另2 幅作品分别为以与自己生活了20 年之久的妻子雅克莉娜·罗克为模特创作的《坐着的女性》和毕加索早期(1905 年)的作品《小丑的肖像》。此外,展览还展出有立体主义另一位大师格里斯的代表作品《静物》。出生于西班牙的胡安·格里斯,19 岁时来到巴黎,与毕加索同住在船屋。那时,毕加索与布拉克开创性地实践着立体主义的理想,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古典的绘画手段受到了根本性的颠覆,给同时代的艺术以很大影响。1912 年以后,很多的艺术家加入立体主义运动中。格里斯在1910 年停止了报纸、杂志的插图工作,专心从事绘画创作,从1912 年开始进行分析立体主义作品的创作实践,用报纸、壁纸、乐谱等进行剪切,直接贴到画面之中,画风向综合立体主义过渡,其风格样式巧妙地吸收了立体主义的思维方式。这幅作品的题材是立体主义经常表现的桌上静物,中间是报纸(LE JOURNAL),其上是葡萄酒瓶,与地板、墙壁打散重组成新的空间形态,用折纸、剪贴等处理手段组成长方形色块构成样式,达成明快、统一的秩序感。
马蒂斯 罂粟花
毕加索 Pallares 肖像
在新旧艺术观念转换期,艺术家显露出精神的危机,内心情感的表现作为绘画诉求得以倡导,艺术家倾向于寻求造型的想象性经验,逐渐远离自然再现。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1905 年诞生于德累斯顿的“桥社”(成员有基希纳、布莱尔、罗特卢夫等人),1911 年康定斯基与马克创立了新的艺术小组“青骑士”,随后编辑《青骑士》艺术年鉴,发表艺术主张。被称作抽象绘画之父的康定斯基,1896 年在莫斯科初次见到莫奈的作品《草垛》,起初感觉草垛模糊不清,然而一些细节却飘浮在面前,使人迷惑,坚定了其不依赖于外界的主题和形态,仅仅以线和色彩创作绘画作品的决心。30 岁时毅然放弃了法律研究,踏上了绘画创作之路。通过访学,感受艺术思潮,从1910 年开始,四年间,创作作品以“印象”“即兴”“构成”命名,绘画实现了音乐般的抽象意境。此次展出有康定斯基的《白色的形式》,与现实题材拉开距离,右上方有金色、蓝色的圆顶建筑,象征东正教徒康定斯基的精神寄托,右下的直线重复出现,给画面带来运动之趣,色彩对比强烈,笔触张力十足,使人感到刺激和动荡不安。在这个板块中还展出有诺尔德的《向日葵》、基希纳的《月下的冬景》、黑克尔的《女性》、罗特卢夫的《雨云》等。德国表现主义作为重要的艺术流派在艺术发展史中地位显赫。
此外,作为展览的丰富和补充还安排有部分巴黎画派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助展,如莫迪里阿尼的《女性肖像》《戴帽子的年轻男性》,夏姆·苏丁的《红色的剑兰花》等。20世纪欧洲各种艺术观念和艺术实验最为活跃。相继出现的印象派、后印象派、纳比派、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达达主义,开辟着现代艺术之路,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着参照和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