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元文》失收汪泽民佚文七篇

2019-03-15李倪倪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李倪倪

摘要:汪泽民为元代文学大家,曾与张师愚编撰《宛陵群英集》二十八卷,著有《巢深》、《燕山》、《宛陵》三稿,然皆散佚。今人所编《全元文》未收汪泽民散文碑记。《全元文》出版后,学界辑录汪泽民佚文计有二十篇。本文又从方志、文集、谱牒中辑录汪泽民佚文七篇,以供研究之用。

关键词:汪泽民;佚文辑补

汪泽民(1273-1356),字叔志,其先徽州婺源人,后寓居宣城,遂为宣城人。年少家贫,勤奋好学,博览经史著作。延祐二年(1315年),以乡贡上礼部试不第,授宁国路学正。五年,登进士第,授岳州路平江州同知。改南安、信州、平江路等路推官,升为兖州知州,为政有声。至正三年(1343年),入为翰林待制,参与修撰宋、辽、金三史。书成,迁国子司业、集贤直学士。未几以礼部尚书致仕,返回宣城故里,自号“堪老真逸”。与同郡张师鲁辑录宋元宣城文人诗作,订成《宛陵群英集》二十八卷。十五年,廉访使道童用其守御计策,击退天完红巾。明年,长枪军琐南班等部叛变,率军进攻宣城,城陷被执,怒斥叛军而死。事闻,赠江浙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奉谯国郡公,谥文节。《元史》有传,所著文集有《巢深》、《燕山》《宛陵》三部,今皆不存。杨镰《全元诗》辑录其诗九十首,然李修生《全元文》未收其作品。《全元文》刊后,学术界共辑录其诗歌以外作品20首,(1)仍有佚文散見其他著作中。本文试对其中散佚部分进行搜检,又新发现佚文七篇。

一、南康县新建三皇庙记

元邓文原《运使复斋郭公敏行录》传世有至顺刻本,收录有《南康县新建三皇庙记》,系为时任南安路总管府推官汪泽民所撰,时间为泰定二年(1325年,乙丑)。清嘉庆宛委别藏本第42册收录该书,在第192-202页。

泰定初元甲子春,南安大疫。属邑三,南康尤甚,逾冬不少衰。盖其俗尚巫事鬼,屏医弃药,踵相蹑就弊,弗之悔。明年闰正月,亚中大夫、佥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事郭公弥节兹邑,?伤动色,进县官而谓之曰:“国朝创医学,崇三皇,设博士弟子员,以精其艺。春秋牲币,朔望行舍菜礼,以严其祀,训饬有司,著于令甲。繇京师达郡邑,罔不钦承,将以迓续民命,广至仁也。今是邑庙制,弊在僻陋,不中式程,邑人之不知医也固宜,大非所以副上意。吾纠绳是司,民疫苦是问。吾曷敢怠!其亟图之。”乃相县治西偏,得丞署故址,亢爽夷衍,割俸入,为吏民先。闻命感激,趋事咸恐后,陶旒梓材,攻工献技,越三月而告成。殿舍中严,门庑如制,斋祭有室,讲肄有堂,髹彤黝垩,焕耀视瞻。公又曰:“惟继天立极,三圣一揆,开太平于万世,仁生民于无穷,丰功盛德,故不专于医药,而医药于仁民为切近。皇元重熙累洽,覆载同仁,凡可以惠我黔黎靡不致。其至岭海荒遐僻绝之域,皆建学隆祀,阐教报功。矧南康,豫章旧境,民不幸遘疾,而巫觋是求,可不可乎?札瘥疢疾系乎天,宣调攻疗存乎人。夫开蔽祛惑,导之卫生,跻之寿域,繄谁之责欤?”是举也,视听聿新,民其劝矣哉!

夏四月,省宪命官大赈饥疫,绝崖幽谷、穷庐败垣之氓,莫不假息觊医,一投以齐起死。俄顷,生者凡数千人,用是始知医之利大以博。又明年秋,邑人士怀思公功,相与伐石,请刻诸庙,而求文于新安汪泽民。窃谓公之政,可谓通变以知务,中机而从宜者矣。邑长金金实董是役,恪勤壹志,尹蒋某、簿揭某、尉张某协恭始终,用集厥事,法皆宜书。公名某,字文卿,汴人也,廉公豈弟,练达敏勤,中外践历,所至有遗爱,今为庆元路总管云。某谨叙其实,而又为之颂曰:

鸿蒙分,宣人文。数本一,象凶吉。耒耨功,市日中,食货丰。味草木,图纪录,命斯续。通车舟,行马牛,威蚩尤。轩裳备,贵贱位,天下治。三圣人,生生民,同一仁。皇祖诏,祀崇报,际覆焘。庙揭虔,列圣传,亿万年。

泰定乙丑,岁在仲秋,良月吉日,前进士、承务郎、南安路总管府推官汪泽民撰。

二、浦侯去思碑记

鲍寔等《民国芜湖县志》(民国八年石印本)卷四十四《艺文志》,收录汪泽民所撰《浦侯去思碑记》,记载元泰定三年(1326年,丙寅)到天历二年(1329年,己巳)间芜湖县尹浦源治理实绩。

芜湖,古鸠兹,今为壮县。当南北之冲,邮传、商贾、舟车之所走集,民聚以蕃,故宰是邑者尤不易。泰定丙寅秋,浦侯实来,逮天历己巳将满秩,邑秀民耆农以辞谒予曰:

昔之良吏远矣,比吾所目睹可一二数也,或以廉著,或以能称,二义兼至,重以慈惠为心,莫吾浦侯若也。县每差次役户,吏胥缘为奸利,编撼里氓,高下倒置。其依势輘轹者,吏又弗敢召,至有良田万顷,与田不盈夫者埒役。侯乃属众喻以义,署先后岁月,俾如令服事,罔不悦从。先是境内大水,郡劝分米以赈饥者,富民无积米,输给弗时。适侯至,曰:“民饥甚,食胡择焉?”听输者以杂谷充数。时年麦未熟,郡发廪米千担,减直以粜。侯谓民有钱可籴,则不饥矣。尽以米济之,且语同列:“倘郡有责,吾愿独偿,不以累诸君也。”民或贷粟于邻,昏暮忿争,有司坐以盗。侯察其情,征得券约,狱悉平反。邑素多强暴,其甚者挟势恣横,白昼攫攘,殴击市民,莫敢谁何。侯莅政初,有孤女罹祸,邻人止之,凶徒牵左右剽寇其家,殴其人几死。侯悉捕之,并其党皆置诸法。其渠魁卒以徙死,余皆肃然,民始得安。邑土汙下,水多害稼,往岁检查弗当,富者以赂免其赋,止责贫。侯赍饔飧履亩,不避劳,咸得其实。丹阳乡之马塘县学有廪生田,为亩一百六十有奇。东能仁寺僧擅为己业,比御史建言,以学校亩籍多不具,下有司核稽之,勒石垂永久,侯即核僧侵田还诸学。

侯终日坐公宇,退辄闭门读书,私谒不入。民或不礼其嫂,兄讼之。侯语以:“兄弟夫妇孰亲?吾非不能举法,思一伤可复合乎?”于是兄弟相泣,请更为雍睦。鄱之商以陶器来市,争舟,出而殴,求直焉。侯曰:“若等远贾将利是求。今交讼县庭,必落若贾事,宁不思出入相友之义乎?”争者感悟而退。其不尚戚刑、崇礼化类如是。至若修席舍以来学子,馈过师以安闾里,奉宪檄以发赃私,善政莫可殚纪。惟吾邑自善甫张公能抚我民,民思之。今又得浦侯焉。侯名源,字以渊,吴郡人,由翰林编修官为太常寺丞,转浙省照磨,来尹兹邑,文学、政事皆著闻于时,苟不勒石,惧无以彰侯绩云。

三、英烈庙新殿记

繆荃孙等纂《江苏省通志稿·艺文志三·金石二十二》(民国十六年影印本),收录汪泽民所撰《英烈庙新殿记》。英烈庙在江苏宜兴,系祭祀西晋大将周处之所,历史上多次修葺。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宜兴士人蒋赟倡议,得到宜兴州同知赵俨支持,庙得以重建。次年立碑记事,汪泽民作记。碑文多处字迹模糊不清,用□代替。

英烈庙者,晋平西将军周孝侯祠也。侯累封武惠正应王,我圣元加封英义武惠正应王。王墓在宜兴荆溪东南,民为立庙,垂千载不废。凡两旸扎瘥兵寇之虞,祷□应若影响,岁时陈□币,报祀弗怠益虔。南唐集贤学士徐锴将命祷祠,著庙像颂。宋景德三年,郡守周绛修庙刻石。乾道□守沈德祖始作寝殿,缭以周垣。至大己酉岁,郡别驾汪良垕复缮治之。迄今仅几十年,栋宇摧坏,丹碧滂漶。里士蒋赟请于州,同知昭信赵俨表倡士民,拓故址,构新殿,翚飞靓,深襕楯,陛戺整饬,修饰□像,列卫采章有数。经始于至元再元之三年春三月,落成于秋七月,费为钱二万五千缗。凡用不足,□出蒋氏。蒋氏故闻家,孝友乐善,乡党称之。泽民自吴中代归,拜先翰林墓,道出祠下,肃瞻遗像,缅怀英风。之耋老俨然而进,请为记。惟阳羡左右,湖山浩瀚奇秀,人生其间,必有卓□英杰之士,是以当之。若王者,初以勇果,自奋为父老去害。乃折节讲学,为时名士。此固人所难,能迨□孝移忠,临危授命,摧强寇,蹈白刃,无毫发顾虑心,非确然有守能之乎?王虽不幸,不邅明时,以究厥施。然其忠烈之气□□□□,犹能御□捍患,以福其民,庙食无斁,岂不诚豪杰之士哉?若夫为学从政,□能以功业自见,一遇患难□陨□□措以隳素节,润润与草木澌尽,是皆王之罪人也。泽民遂述兴作之由,又系之诗俾歌之,以侑祀事。其辞曰:

猗欤王宗,肇自苍姬。□组绳绳,是蕃本支。

维王之生,天挺雄姿。乃翦蛟席,拳勇丕□。

幡然改行,贤达是师。曾几何时,声闻四驰。

阳羡起家,是任是使。于吴之朝,载扬厥美。

青盖入洛,归司马氏。梁彤肆奸,举法振纪。

丑正见仇,陷地之死。秉节不回,允也君子。

庙食于乡,荆溪之阳。我民孔思,厥灵洋洋。

疵疠弭只,时雨时旸。人跻耆耋,里无寇攘。

甿俗熙熙,年谷穰穰。工祝致词,载祈载禳。

爰构新宫,肃肃奕奕。落成孔时,灵降瑶席。

有腯斯牲,有芳斯醳。弦匏镛磬,和奏绎绎。

灵其来响,降福孔硕。于千万祀,有永无斁。

至元再元之四年春三月壬寅造,奉祠道士林德昌立石,里人钱德润鐫。

四、朱熹《答汪次山书》跋

绍兴十九年(1149年),朱熹回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故里祭祖。婺源人汪次山请朱熹作《四友堂记》,以纪念其祖上辟义学,教授乡里子弟之功。朱熹回闽后,又受汪次山所托作《答汪次山书》,解答治经之法。《四友堂记》与《答汪次山书》为跋中所谓“二帖”。至正八年(1348年,戊子),汪泽民自宣州前往婺源,有感而作。跋文收录于程敏政《新安文献志》卷九《书》、弘治《徽州府志》卷十一《词翰一》。

吾宗与朱子世联姻娅。此二帖眷谊缱绻,溢乎辞表。《四友堂记》已遂其请,而明经之训所获多矣,正大详尽,真足为百世师法,览者尚兴起焉。从叔仲禹家藏此本,逾二百年什袭以传者,百世可也。至正戊子年十月丙午,后学汪泽民谨识。

五、鳙溪汪氏世乘录序

泰定元年(1324年),歙县人汪德馨纂修《鳙溪汪氏家乘》,邀请族人汪泽民作序,文收载于明汪奎等《歙县重修汪氏家乘》卷二十六,有正德間木活字本。据《歙县重修汪氏家乘》卷二十六,王德馨,“号菊坡,尝与尚书叔志公(汪泽民)会谦”。序文为汪泽民来婺源鳙溪“展省”时所作,末题时间为“至正戊戌年九月丙午”,至正戊戌为至正十八年(1358年)。又据《元史·汪泽民传》,汪泽民遇害于至正十六年(1356年),则题为“至正戊戌年”有误。据赵绍祖《安徽金石志》卷三所录《婺源三浯镇汪端公祠堂记》(汪泽民撰),“至正戊子冬,展墓会宗,道三浯,憩鳙溪”。则“至正戊戌年九月丙午”当为“至正戊子年(1348年)九月丙午”。

汪氏为新安著姓,国史、家乘纪载备矣。泽民曷敢赘以骫骳傅会之辞!然不修谱,则族属易以疏昭穆,易以紊尊祖敬宗,何由反古而推焉?唐大中初,兵马使讳道安总戎来镇婺源,实生三子:长曰源,仍居还珠里;次曰溃,居大畈之鳙溪;三曰淦,早卒。还珠、鳙溪皆在婺源,子姓日蕃,且大散处他郡,不赖谱则漠若途人矣。今年六月,泽民自宣城展省来饶、歙,道出五岭,衣冠耆宿数隐士,率其群从仅三十人会于旅邸,立谈之,顷欢然,亲爱如旧相识。嗟乎!此非人心天理,不容自冺者耶?特以形气之私泪而蔽之耳,孰谓修谱无益哉?今谱之修,则族之秀曰:“某者且兵马墓武口、双溪上,松柏摧毁,茔域复疆,是又吾宗一盛事也”。并识首简,以示将来云。时至正戊(戌)[子]年九月丙午,忠烈裔孙嘉议大夫、礼部尚书泽民百拜谨书。

六、宣城宗谱序

明汪奎等纂修《歙县重修汪氏家乘》卷二十六《汪氏家乘旧谱序》,收录至治二年(1322年,壬戌)汪泽民所作《宣城宗谱序》,有明正德间木活字本。英济王,即新安汪氏始祖汪华,唐初封越国公,宋代追封为英济王。

元贞初,先君尝命修家藏旧谱,明年先君即世。盖自合淝公殁,宣教公始家宣城,四传而逮泽民,鄱歙之族莫详也。日绎月刚,仍多阙漏,略蔑以酬先志。大德壬寅岁,展募会宗,日接故老,乙丑继往,由是见闻颇详焉。于时骏仲以宿齿盛德,为宗之彦能,汲汲谱事。曰儒珍者,骏仲之弟,又十七年遇于沙羡,始出示本宗。国系世次之旁午,名字、年爵之标记,循本而支,溯委而源,一披帙,新安汪氏,了然于心。积二十有八年,承先命而复来者,一旦获之非幸欤?

惟我汪氏繇英济王,世为新安望族,盖蕃益分旷,不相接者有矣。宗法不坏,关夫人尊祖;惇族之心,赖谱之存耳。谱亡,斯并亡之,然则骏仲之功有足多者。嗟乎!斯人吾同类也,戚欣固关乎吾心,矧夫同出于一人之身者哉。哀缌降杀,礼文则然,恩非至是而止也。故夫尊祖者,行弥慎,孝弥至;惇族者,远犹迩,疏犹戚;二者相因,世继以昌,不然假阀阅以外饰,绝亲爱以自私,非泽民所敢知也。至治壬戌冬十月,英济王第三十四世孙泽民谨序。

七、(信州路)总管府题名记

明张士镐修,费宷、江懋瑴等纂《嘉靖广信府志》卷七《职官志》,收录汪泽民所撰《总管府题名记》,有上海书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该文在第45册第377-378页。

信在春秋时迭为吴楚地。历秦汉,迨至李唐,始置信州。山川幽丽,信美可称。当闽粤之交,宋尤为江南重镇。至元丙子,版图归职方氏,升上路,领县五。国朝之制,设达鲁花赤以监一郡,总管以职判署,佐贰则同知、治中、判官各一人,掌刑狱则推官二人。惟昔中外官署咸刻石题名,信有碑,毁焉。乃至正九年,岁在己丑,监郡哈喇朝列莅政七载,僚佐合议,檄录事傅贵全考故牍,得各官名氏、爵里、更次岁月,勒碑公宇。

夫建官所以任贤才,非私贤才也,皆为生民而已,惟任外者守臣为尤重。而凡风俗之薄厚,民生之戚休,兴学校,备饥馑,息敓攘,上以宣德泽于千里,下以全生养于匹夫,厥惟艰哉!有能夙夜孜孜恒思其艰,正躬劳力以副共理之寄者,其不继美于古循吏?吾未之信也。宾兴以来,信之士领荐书、擢科第,累累有人。虽其山水淑气所钟,文献故家所在,谓非守臣作新培养之功不可也。朝列早游胄监,尚文好古,以余尝推谳是邦,走书宛陵,请志题名于石。嗟夫!繇丙子迨今七十有余年,官于斯者眾,举最以跻台阁为名,公卿踵相摄也。嗣斯职者,向之贤否荣辱,昭昭可见,宁不知企慕而且儆惧哉?

朝列字友文,唐兀氏,历官所至有闻。斯举也,所以开示于将来,其志深且远也已。顾余寡陋,兹得托词以纪盛事,遂为之书。

注释:

1、《梧溪集序》(刘洪强《<全元文>补目160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3期,又见,都刘平《元儒汪泽民佚文辑存与生平交游考》,《中国书法》2018年1月);2、《江浙乡试拟唐诰》(李超《<全元文>失收程文九篇辑佚》,《兰台世界》2014年10月上旬);3-10、《范文正公祠堂记》《游黄山记》《宛陵群英集序》《咏物诗序》《王仲仪文集序》《明经桥记》《跋会庆堂记后》《曾子全书序》(陈开林《<全元文>失收汪泽民佚文八篇辑补》,《皖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1-12、《跋绩溪汪处士属纩所赋如梦令词后》《澄江櫂歌诗序》(陈开林《<全元文>佚文辑补十六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13-18、《江东宪司题名记》《钱翼之四体千文卷跋》《汪尚书手札下及帖》《朱熹<致程允夫书>跋》《龙骧将军文和公像赞》《黟令道献公像赞》(都刘平《元儒汪泽民佚文辑存与生平交游考》,《中国书法》2018年1月);19-20、《堪老园记》、《婺源三梧镇汪端公祠堂碑》(张明强《<全元文>佚文辑补十六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1月第1期);21、《春秋胡氏传纂疏序》,载于都刘平《元儒汪泽民佚文辑存与生平交游考》,《中国书法》2018年1月,又见,张明强《<全元文>佚文辑补十六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