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随便触摸我

2019-03-15唐珍妮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我保护

唐珍妮

〔关键词〕隐私部位;触摸;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41-03

【活动理念】

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加速,越来越多未成年人遭受性骚扰的案例屡见不鲜,当我们对施加侵害者咬牙切齿加以谴责、曝光的同时,一个摆在教育者面前更加棘手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日常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性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该课从自我关爱的角度出发,针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借助游戏和绘本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男生、女生的隐私部位,从心理应激反应的不同来鉴别正常触摸与非正常触摸,共同探讨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从而帮助学生远离伤害。

【活动目标】

1.明确男生和女生的隐私部位,了解正常社交活动中的身体界限。

2.通过鉴别正常触摸和非正常触摸在行为表现和身心感受上的区别,认识什么是性骚扰。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策略。

【活动重点】

1.明确哪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了解隐私部位不能看、不能摸。

2.感受非正常触摸行为造成的心理应激,探讨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活动对象】

小学三年级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方式】

体验游戏、绘本故事、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活动准备】

1.分组:6~8人一组;

2.多媒体课件;

3.小人图片(每人一张,黑板上1张);

4.眼罩。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蒙眼猜人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玩游戏对不对!那么今天上课前先来玩个小游戏,叫作“蒙眼猜人”。

介绍规则:

1. 先选1位猜人者蒙上眼罩;

2. 再选出6名被猜者在猜人者对面站成一排,游戏过程中不许出声;

3. 听到“开始”指令,“猜”的人走到“被猜”的人面前,只能通过触摸的方式猜测对方是谁。

4.试试看1分钟时间内能够猜对几个人?

5.其余同学作为观察员:看猜人者触摸了哪些部位?被猜的人在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表情变化?

分享:

1.观察员分享:猜人者触摸了哪些部位?被猜的人在游戏过程中有哪些表情变化?

2.被猜者分享:你喜欢被人触摸吗?当你在游戏中被别人触摸有什么感觉?

3.你觉得触摸时别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看来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被触摸,每个人被触摸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感觉很痒;有的感觉害羞;有的没什么感觉。而我们在触摸别人身体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别人的意愿,还要注意哪些部位可以触摸,哪些部位不能随便触摸。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跟触摸有关的话题——不要随便触摸我!

(板书:不要随便触摸我)

设计意图:破冰热身,让学生放松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通过游戏、分享引出关键词,从而顺利导入主题。

二、故事屋

师:因为今天要探讨的话题比较严肃,老师想先从一个小故事讲起,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事屋去听一听这个叫作《不要隨便摸我》的故事吧!

播放故事:《不要随便摸我》

分享:请用一句话说说通过故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同学们听故事非常仔细,真的掌握了不少知识,故事中讲到一个关键部位叫作:隐私部位——就是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看、绝对不能摸的地方。那么既然我们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我们就必须知道自己的隐私部位到底有哪些?男生、女生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绘本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隐私部位、身体预警等概念,区别正常触摸和不正常的触摸,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师:同学们各自手中有一张小人图片,请大家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出男生、女生身上哪些部位属于隐私部位,并用画“×”的方式在图片上表示出来。

1.小组讨论;

2.各组派代表分享;

3.教师展示隐私部位宣传漫画,进一步明确男生和女生的隐私部位。

师:既然我们了解了隐私部位不能看、不能摸,那么我们日常交往过程中哪些部位允许让别人触摸,不会引起自己不舒服的感觉呢?每个人的身体感受不同,所以允许别人触摸的部位也是不同的,现在就请大家请用画“○”的方式标出来。

学生分享。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哪些部位可以触摸,哪些部位不能触摸,那么如果有人想要通过一些方式接触我们的隐私部位,属于什么行为呢?

4.小常识:课件播放:“性骚扰”——只要有人通过语言、图片、影片或者行为暗示等想要偷看、触碰我们的隐私部位,让我们感觉到害怕、羞耻、恐惧的行为,都叫作性骚扰,是违法行为,需要坚决拒绝,并尽快告诉信任的大人。

设计意图: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隐私部位的定位并不清晰,通过讨论、标记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明确相关部位。同时通过标记自己在社交中允许别人触摸的部位,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也在能够社交上更好地避免由触摸引发的矛盾。

四、看图说话

师:当我们遇到不正常的触摸时,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告诉我们有危险。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图片,说说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是否属于正常触摸?

学生看图分享。

师:通过图片中的情境,我们发现正常的触摸的确会使我们感到安全,愉悦。而不正常的触摸也真的会使我们感觉到紧张、害怕、不舒服,让我们想要马上逃跑。那么如果真的遇到了不正常触摸,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的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探索危险情境中的情绪体验,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正常触摸和不正常触摸在心理感受上的区别,有助于学生将来遇到类似情境能够更快地发现危险,及时地做出反应。

五、你该怎么做

1.隔壁爷爷说家里有好吃的,邀请你去他家,但是你在吃东西的时候他说想要抱抱你,还不停地摸你,你该怎么做?

2.表哥邀请你去他家看电影,结果电影画面都是别人的隐私部位,表哥让你脱下衣服,要跟你玩亲亲的游戏,还威胁你要保守秘密,你该怎么做?

3.有几道题不会做,老师让你去他宿舍单独辅导你,辅导过程中老师让你摸他的隐私部位,你该怎么做?

4.走在街上遇到陌生人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并且露出他的隐私部位给你看,你该怎么办?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棒。通过刚才的情境讨论,你们提出了几条非常重要的自我保护方法,一是要明确表示拒绝,告诉别人“不可以,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二要尽快找机会逃离;三要找到信任的大人求助,不能替坏人保守秘密。

设计意图:情境讨论能够检验学生通过上述环节的学习是否已经形成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能够在讨论的氛围中集思广益出适用学生实际情况的自我保护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请你来判断

师:我们已经知道遇到“性骚扰”应该怎么做,那么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远离伤害呢?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想法或者做法能够保护我们吗?

课件播放活动要求:判断下面的做法能够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吗?认为能,请用手打“√”! 认为不能,请说说怎么做更好!

A.我是男孩子,所以可以不用担心性骚扰。

B.外出时让家长接送或与同学结伴而行。

C.在公交车或者电影院里,有人触摸我的隐私部位,我要尽快逃离到安全的地方大声呼救,并及时报警。

D.单独和男子会面或到男子家里去。

E.避免单独和男子会面或到男子家里去。

F.独自在家拒绝陌生人进屋。

G.只要警惕陌生人就可以避免性骚扰。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帮助学生远离伤害。

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互动,老师很高兴看到了你们的成长,我们一起认识了隐私部位,鉴别了正常触摸和非正常触摸在心理感受上的差异,也了解了什么是性骚扰,以及如何远离伤害保护自己。相信同学们课后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从触摸有关的游戏切入,直击主题,接着借助绘本故事展开话题,避免了教师面对这种敏感话题不知从何入手的尴尬。而且绘本故事形象生动,学生接受度高,听得非常认真,从中能够直接获得启发,为后续的活动做了充分的情感和知识铺垫。教师在初次引导学生确认“隐私部位”的活动中没有进行讨论,而是直接让学生进行标记,结果发现很多学生对隐私部位的理解不是很到位,會把“头”“胳肢窝”“肚子”等部位当成隐私部位,因此修改了活动设计,加入了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隐私部位的认知。随后通过标记人际交往中的可触摸部位,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社交过程中各自的身心界限,以上环节为下一步鉴别正常触摸与非正常触摸做好了铺垫。在接下来的看图说话、你该怎么做、请你来判断环节,目的是借助与现实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触摸”问题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讨应对方法和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的活动中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活动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在课后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学生的反馈较好,从他们眼神和笑容中能够感受到学生对这节课的喜爱。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三明,365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自我保护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之我见
关注日常行为,渗透安全意识
幼儿安全意识教育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浅析我国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研究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体育教师如何在雾霾天气下自我保护
周口师院体育学院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调查与分析
如何切实有效地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论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