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维语量词形象性与模糊性
2019-03-15马晓燕
马晓燕?
摘要:量词在交际中的使用是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共同特点之一。汉语和维吾尔语的量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就汉、维语量词的模糊性和形象性分别做出简要分析,尤其是维语量词中借用量词的形象性及其表义的模糊性。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量词;形象性;模糊性
量词是一个重要的词汇手段,常常与名词、数次、动词连用,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汉维两种语言都非常重视量词的用法,但是两种语言的词汇手段不同,语法结构不同,以及搭配、修辞、用法习惯不同,量词的特点,使用方法也就不同。由于汉语量词和维语量词属于不同的语法体系,因此它们之间除了有共同点之外,也有很多差异。本文想就汉维语量词的形象性和模糊性做一些探讨。
一、形象性
文艺创作和语言交际中,用形象的特殊形式反映生活时所具有的具体而生动的能唤起人们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属性[1]。
(一)汉语量词的形象性
汉语量词的形象性主要是指汉语量词所具有的修辞功能。一个普通的量词经过作家的用心斟酌用到特定的语境中、往往能使所反映的事物具体而生动,令读者拍案叫绝。
1.比喻功能
(1)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是有些大意罢了。(佩弦《荷塘月色》)
“一带远山”量词“带”是喻体,“远山”事本体,用“带”来描写“远山”,就把连绵起伏的远山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2)只浅蓝色的山峰一线,横亘天空。(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三》)
“山峰一线”,“山峰”是本体,量词“线”是喻体,这里把横亘天空浅蓝色的山峰比喻成一条极细的线,很贴切、形象。
2.夸张功能
(1)人们都赞赏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的故事》)
用“火车”做“好事”的量词,既切合语境,点出做好事的处所,又用夸张手法突出了雷锋做好事的数量多。
(2)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痣一点。(《我的空中楼阁》)
量词“点”描写小屋,属于缩小夸张。
3.拈连功能
(1)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茶花赋》)
用“梅花”所在的事物“树”作量词,形容梅花之盛,接着又把它“拈”来用作“诗”的量词,这种超长搭配看似不合逻辑,却蕴含隽永,其丰富的信息使读者的思维跃入更深的层次。
(2)一颗脑袋像个山药蛋,两颗鼠眼笑成一条线。(《王贵与李香香》)
用“颗”计量“脑袋”已属特殊,接着又“拈”来用作“鼠眼”,更造成形式上的不协调,幽默风趣,语言含讽刺厌恶之情。
4.借代功能
(1)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进贾府》)
“靥”是面颊上的酒窝,用“两靥之愁”代“两颊之愁”,给人丰富的联想,突出林黛玉妩媚动人的风韵。
(2)一弯新月生起了。(《驿路梨花》)
不用“钩”、“镰”度量“新月”,而直接用体现其形状特征的形容词“弯”作量词,逼真而简洁的凸显出“新月”“弯”的特点。
5.反复功能
(1)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我的空中楼阁》)
连用三个“片”强化小屋周围朦胧宁静的氛围。
(2)一阵阵黄风一阵阵沙,香香看着心上如刀扎。
一阵阵打颤一阵阵麻,打王贵就像打着了她。
(《王贵与李香香》)
叠音量词“阵阵”反复出现,把崔二爷的毒打和李香香一阵紧似一阵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造成了一种气氛紧张、节奏紧迫的艺术氛围,形象的表现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需要指出的是量词的形象性,它的这些修辞功能不是孤立的、不相容的,有些量词的运用往往兼有多种修辞功能。
(二)维语量词的形象性[2]
维语量词的形象性是指量词具有表形作用。其形象色彩主要表现为动态感和形状感两方面。由名词分化而来的量词或借用名词的量词都具有形象性。如的形态是块状、团状、疙瘩状,它一般用于修饰这类形体的名词,例如:
(一团线)
(一块冰糖)
(一疙瘩毛)
事物的形态特征与量词的表形作用是量词与名词搭配的重要因素。有些量词与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形态特征有关,因而对量词的选择就要求与所称说的名词形态特征保持一致。维语量词的形象性特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来自量词本身,二是来自与之搭配的名词所指称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1.来自量词的形象性
量词义位除了基本成分以外,还有附加成分,传统语义学称这些附加成分为词义色彩。表示事物、动作的单位量是量词的基本成分,而形象特征则是量词义位的附加成分。
① 维语量词中的部分专用量词具有形象性特征。例如:
(1) 用于有根、茎的植物
(一棵树)(一棵白菜)
(2) 用于颗粒状、块状的东西。如:
(一粒豆子)
(一颗颗白玉般的牙齿)
(3) 用于细长的物体或较小的东西。如:
(一根线)(一支烟)
(4) 用于手掌可捧起的事物,如:
(一捧水)
(5) 用于绕成团或可卷的事物,如:
(一团线)(一卷纸)
(6) 用于成串的物品。如:
(一嘟噜葡萄)
(7) 用于可包的物品。如:
(一包茶)(一包糖)
以上这些专用量词的形象特征在与名词搭配时,名词的形状要与其保持一致。量词表形是有其根源的,以为例,在维语词典中,这个词有同音詞,其性质为名词,意思是“柳树”、“葡萄藤”。作为量词又常用来和细长的物品组合,这种联系绝非偶然。可以推测量词是从名词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量词,其表形特征源于名词,分化出的量词虽然名词的词义虚化了,但其形象却保留了下来,作为量词它具有概括、抽象的特点。
②维语中象等词都是兼名词和量词的兼类词,这些兼类词的形象特征就更明显了。例如:(前句中为名词,后句中为量词)
(垃圾堆)(一堆肥料)
(走在人群前头)(一群鸭子)(雨点)
(一滴水)(棉花包) (一捆布)
这类量词是专用量词,它与名词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形态特征直接来源于兼类名词,但它作为独立的量词,已具备了稳定的词性和固定的词义,更具语义的概括性。
③维语中还有部分量词是作为名词多义词的义项存在着的。例如:
(1) ①口、嘴②句
(一句话)(一间屋子)
(2) ①木碗②瓜的一半 (半个瓜)
(3) ①(泥的)团② 丸 (一丸药)
(4) ①灌木丛②帮、群、伙、堆 (一伙人)
维语中以此形式存在着的量词很多,这些量词处于半分化状态,其形象性同名词所表示的物质有许多相象和相关之处。
④维语部分量词由动词派生而来,这些词不但形象性强,而且还有动态感。例如:(把)由动词派生而来,该词取动词的中心词义“抓、持、握”的动态和状态,使词义具有形象性。如:(一束花)(一把头发)。
⑤借用名词的量词都具有名词所指称事物的形状的形象性。例如:
一盆花 花盆
一圈羊 牲口圈
一块肥皂 小圆馕
有些不可数名词所指称的事物以不定形的状态存在着,如:(水)、(奶)、(土)、(沙)、 (氧气)等。人们在使用这些物质时,总把它们放在有形的空间或器皿中,而在语言表达时就要选择与盛放器物形似形同的量词。例如:
(一茶碗水) (一捧水)
(一口水)
2.量词的形象性来自于与之搭配的名词的形象特征。量词在同名词组合时受到名词的选择。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形象特征,一种事物从不同的侧面不同角度观察,其特征有所不同。因此,要指称一种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就要用不同的量词。
(1)不同名词有不同的基本形态,它们要求和不同的量词搭配。例如:
(一支烟)(一片纸)
(一粒米) (一棵树)
在这组搭配中名词有其形态特征,量词也有形象性。名词因指称事物的形态特点要求选择与其相匹配的量词,在这种组合中名词和量词的形象性特征相互映衬,其形象特点更为鲜明。
(2)一种事物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状态中,因此当一种事物改变了它的基本存在形态后,与指称它的名词所搭配的量词也要改变。例如:
一根线 一团线
一把线 一桄线
3.多义量词的多种形象特征维语量词中有一部分多义量词,这些词一词多义,其形象也有所不同。例如(一根线)用于形体细长的物质名词前。(一粒豆子)用于颗粒状的物质名词前。(一棵草)用于形体小的植物名词前。
多义量词的多种形象首先来自于量词自身的形象色彩,其次与所搭配的名词所指称的事物形态特征密切相关。量词的概括性很强,因此它能指称多种事物,也正因为它能与多种物质名词搭配,又使得它获得了多种形象。
4.几个量词一种形象
在现代维语量词中存在着几个量词一种形态特征的现象。例如:等词所具有的形象性很相近,在与名词搭配时有的可以互相替换。例如:
(一疙瘩冰糖)
(一捆草)
与 形象特征相同,只是 一词的附加意义强调形态,而一词由动词派生而来,更赋动态感。多个量词表示相同、相似或相近的形象是量词构成和来源于不同途径所造成的;另外不同量词各有其搭配范围,虽然多个量词可以修饰一个名词,其形象尽管有相似之处,但每个量词所强调的角度和侧面不同,这也是语言生动,表达贴切的需要。
二、模糊性[3]
明确与模糊是语义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语义本质属性的一种表现。维语量词是表示计量单位的词,明确的语义是量词语义的主要方面,但是语言以其有限的单位来表示无限的客体,这就容易形成模糊性,因此量词语义的模糊又是不可避免的,它客观地存在于汉维语当中。
(一)汉语量词的模糊性
量词作为计算单位的词,表义自然有其明晰的一面,但有些量词表义同时带有一些模糊性。如:“一行树”中的“行”作为集合单位来看,从整体上对树做了定量的描述,意义是明确的;但究其包含的个体行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其它如:“一阵风”中的“阵”,“一捆书”中的“捆”都属于这种情形。依据量词模糊性的强弱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表义既模糊又明晰的量词和表义绝对模糊的量词。
1.表义既明晰又模糊的量词
量词作为计量单位表义都有其明晰的一面,否则便失去了计数或定量的作用。量词按模糊的侧重面不同又分为计数的模糊性和计量的模糊性。
计数的模糊性这类量词一般是包含许多个体的集合量词,包括多少无统一规定,用于可以计数的事物前,表义便呈显出计数的模糊性。如量词“群”《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东西:一群孩子、一群马”。然而这个“群”指称的数目多少事比较模糊的。量词“套”用于修饰可修饰的名词时也有这种情况。“一套邮票”、“一套茶具”,从整体看意义是明晰的,但如果孤立说“一套邮票”、“一套茶具”究竟表示多少枚、多少件又是比较模糊的。其它像“串”“卷”“摞”“叠”“把”“堆”和某些借用量词如:“一屋人”中的“屋”、“一窝蜂”的“窝”、“一书架书”的“书架”等究其包含的个体也是模糊的。
计量的模糊性一般有三点表现,第一、用于不可定量或无法定量的事物前表现为量的模糊性;这类词所表示的是认得一种感觉一种认识,没有实在的具体的事物相对应,意义较为抽象,不能用量词来计量,所以用于这类词的量词意义也是比较模糊的。如:“一团和气”、“一团糟”、“一团黑”、“一团云彩”、“一团火”中的“团”根本无法确定其量的大小。这样的量词还有“派”“揪”“撮”等。第二用于可以定量的事物前有时也表现出量的模糊性;有些指称事物是可以用度量衡单位来精确计量的,但许多情况下却不必这样严格,而使用了其它一些量词,这些量词表义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如“米”“面”“盐”“芝麻”等用“斤”“两”等单位定量,但有时也说“一把米”、“一团面”、“一撮盐”、“一捧芝麻”等,表义又有模糊的一面。还有一些借用量词如:“勺”“碗”“桶”“袋”等,还有一些动量词如“刮了一阵风”“说了一阵话”“走了一程又一程”等,都表現出量的模糊性。第三、既表现为量的模糊性,又有某种修辞作用的量词。这类量词多为借用量词,如我们常说“一丝风”、“一线希望”、“一线光明”等。这里的“风”、“希望”、“光明”是无法计数也无法定量的,“丝”、“线”等主要起某种修饰作用,而不重于定量,所以模糊性相对来说更强大一些。
2.表义绝对模糊的量词
所谓表义绝对模糊,是指有些量词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其所表示的意义始终是不明确的,是与表义既明晰又模糊的量词比较而言,这类量词数量较少。如“等一霎”中的“霎”,“雨下了一会儿”的“会儿”等。
(1)用于可数名词前表现为计数的模糊性,如表少量的不定量词“些”所用数词限于“一”,但常省略不说:“有些人”、“某些事”、“那些话”等。然而这几种说法表示的数目都是不精确的。
(2)用于不可数或不可定量的名词前,主要表现为量的模糊性。比如:“盆里还有点面”、“碗里再放点香油”。这里的量词“点”表示的量是模糊的。不可定量的抽象名词如:“有些困难”、“有点希望”中的“困难”“希望”等,本身就是比较抽象的事物,所以“点儿”、“些”修饰这类词语,模糊性就更强一些。
(3)既有数的模糊又有量的不确定性的量词,如“一些西瓜”“一点糖块”,如果指多少斤,则主要呈现为量的模糊性,若指多少个,则主要表现为数的模糊性。
汉语中量词表义是比较复杂的,既可指个体,亦可表集合,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因此作为静态的语言单位来看,很难说出它是明晰义,还是模糊义。
(二)维语量词的模糊性
1.集合量词的模糊语义
集合量词中那些表示计量对象外延界限不清楚、不确定的量词具有模糊语义。例如:
(1)
这是比我们早一天向尼勒克县的喀拉苏春牧场转场的四五群羊,遇到凶恶的暴风雪冻死的。
(2)
这三批维吾尔人前后从游牧业向农业过渡。集合量词同不可数名词搭配最容易产生语义的模糊。例如:
(3)
她把一把桔红色的草籽浸入一碗温水中搅拌匀了以后,抹在一塊大布手巾上,敷在我的肋间。
(4)
当我已从很远的地方拣回第三抱柴时,阿布力孜他们才起床。
例(3)中的例(4)中的是不可数名词,而量词 表示的是大约量,这些词搭配组合只能表示模糊语义。即使是可数名词,量词是集合量词,表义是模糊的。如:(一套书)中的是可数名词, 却是个不定量词,因此一套书有多少本是个模糊量。
2.维语中有部分量词具有描写修饰的作用,其实用这些量词并非真的要表示确切的量,只是描写某种情景、状态,因此其量具有不确切性。例如:
(1)
姑娘流下了一行行的泪水……
(2)
忍了一丈,忍不了一尺。
例(1)中的只起修饰作用;例(2)中的、虽然语义并不模糊,但用在该句中,使得量词改变了它原来的意思,具有修辞色彩,因此语义是模糊的。
(3)(一大套话)
(4) (一大堆话)
例(3)(4)中的量词有修辞上的比喻、夸张意味,并不是要说明具体的单位量,其模糊性是显见的。
3.用于计量一段时间的动作或事物变化过程现象的量词具有语义上的模糊性,这类量词所表述的时段没有确切的界限。例如:
(1)(一阵掌声)
(2)(一阵痛)
(3)(横行一时)
4.维语中还有一些个体量词具有大小、多少的伸缩性,这些词表示的单位量有其相对模糊的一面。如一词是多义词,当词义为“篇、本、封”时,其语义是明确的;当词义为“块、片、张”时,其语义相对模糊。
维语量词模糊语义的产生同人类认知能力、交际的需要以及客观事物本身界限不清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语义的模糊现象是民族文化积淀的符号。语义反映客观现实时对现实的切分在各语言中并不一致,也就是说,不同民族尽管都用思维形式形成概念,但同语言单位相应的概念系统不尽相同。维吾尔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完善着维吾尔语,其文化、思维习惯在语言上打下了烙印,产生了许多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色词——文化局限词。例如:(一大套话)中的是个文化局限词,它是维吾尔语专用量词,并且各地的重量并不相同。(够做一顿饭的盐)、(够烧一次饭的柴)中的所表示的量都比较模糊,但这些词用起来确实很方便、简洁,具有民族特色。
三、结语
汉维语量词都有其形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而其中又各有不同,本文就此对汉维语量词的这两个特点做出一点探讨,以此为两个民族互相学习语言做一点理论指导并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艾合买提·艾买提.关于一些误用的量词[J].语言与翻译(维文),1987 (4).
[2]曹津源.量词修辞功能漫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 (1).
[3]王苏明.关于汉语中的量词[J].语言与翻译(维文),1996 (1).
[4]程适良.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
[5]阿孜古丽.关于现代维吾尔语量词[J].语言与翻译(维文),1995 (3).
[6]涂尔洪·木哈默德.浅谈汉维语量词[J].语言与翻译(维文).2000 (5).
[7]杨承兴.现代维吾尔语语法[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
[8]张玉萍.维语量词的形象性和模糊性[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1 (3).
[9]程娟.词汇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10]马德元.汉维对比词汇学[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
[11]边旭.量词功能新探[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 (10).
[12]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增编版)[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13]华滢.现代汉语量词的语意语法分类[J].语言文学研究,200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