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3-15周睿

北方文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审美能力问题分析

周睿

摘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学科承担审美教育这一重任。美育通过审美的方式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作用,加强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让语文美育流于形式,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实施美育是一件迫切和必要的工作。语文教学重在其人文精神,要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就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面对这样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语文美育;审美能力;问题分析;培养对策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美育功能,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就要从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特定的审美任务。下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和口语交际三部分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呢?归纳起来,大致如下:

一、通过识字与写字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的汉字又称为方块字,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正楷,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与朝代的更替。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在每个学段有不同的要求,除了要求会认会读会写之外,还要求有正确书写规范,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从第一学段要求的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到第二学段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最后第三学段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这些目标都充满了对语文美育的要求。大部分语文教师在教授汉字时要求学生反复读写,强迫记忆,机械学习,这样的教学又怎么培养小学生体会汉字的美。因此,我们在学习汉字时应从汉字独特的运笔方式,一点一笔的激起学生联想,唤醒美感。首先,规范书写。不论是一个笔画还是一个汉字,都要有正确规范的书写,否则辨认都困难,何来美感可谈;其次要注重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应布局合理,大小适宜,使汉字的书写浑然一体;然后就是运笔,每一笔画的力度如何,何时起笔落笔都有讲究,汉字的形体美靠的是规范的书写,意义美就需要对汉字记忆与理解,教师强加的抄写汉字的次数并不是最优化的帮助学生记忆汉字的方法,学生在这种方式下是领悟不到汉字独到之处的,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意思,通过意思加强记忆,体会汉字内外兼修的美,岂不是一箭双雕。如认“春”字时,春天太阳暖洋洋,三人出来晒太阳,教师可以运用更好地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一是通过日常生活环境识字,即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只要提出一个字,学生就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自发加强对汉字的理解与记忆,学生通过自我知识回顾——参与同伴分享——自我学习积累——主动发现新知这一过程尝到学习汉字的喜悦和识字的快乐,明白美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是美是艺术;二是象形识字,中国的汉字有一部分是象形文字,如“山”“田”“马”等字,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字形说一说,画一画,学生一目了然,不仅记住了这些字,而且了解一些汉字的造字方法,使得他们有学习热情和持久的动力,愿意积极的去探索新知,去体会汉字和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通过阅读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大量信息、认识客观世界、发展自己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能让学生有独特的感触、体验和理解。教师的剖析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集体讨论也不能代替个人阅读。阅读可分为朗读和默读,各学段与阅读有关的目标中都提到“有感情的朗读”,也就是说在教师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下,学生要用恰当的语气富有情感的品味语言,学生重复阅读,想象画面,欣赏美文,摒弃娇柔做作的腔调,提倡自然,体会文章所表达的纯真高尚的心灵美。还有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现代诗歌,诗歌语句精炼优美,表达了强烈的情感,阅读起来更容易获得情感的熏陶。下面就以《桂林山水》教学片段设计为例:

(一)品读词句,领悟语言美

师:你看见漓江的水怎样?读一读,请你想象一下漓江水的样子。(教师板书“静、清、绿”)。

师:让我们再一次富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师:在学习第二自然段中,你遇到疑惑了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师:漓江的水奇特的美,美在何处呢?让我们荡舟漓江,亲自去感受一番吧。

(二)引导自学,发挥想象

1.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板书“奇、秀、险”)。

2.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山,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山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各不相连,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特点画出来,说出来。

3.作者是怎样描绘这座山的特点的?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依照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读懂课文,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师:同学们都想象了自己心目中桂林的山的模样,还是让我们走近它,一睹“庐山真面目”吧!(播放课件,学生观看)。

(三)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师:看着这样的山和水,你心中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心中感受)。

师: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想再为这幅美丽的桂林山水画添些什么呢?

该教学片段设计品读,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想象,训练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领悟了语言美,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学会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自己所看到的美景,又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悟;最后一部分学生的语感在身临其境中得到训练,再次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胸中有图、心中有景、情景交融,受到美的熏陶。

通过阅读对美的领悟并非仅限于文字美,作者写作所表达的美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去體会,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感同身受,才能更好更容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后去应用,将审美能力内化,再去提升。

三、通过口语交际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扩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的机会,把握语文美育的契机。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会说”是今后写话习作的一个前提。学生体会到了口语交际的乐趣,发现了交流的魅力,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之处,学生不仅为自己的创作感到骄傲与自豪,还提高了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倾听同伴的表述,多听、多说、多练,掌握说话技巧,通过交流发现不同的说话方式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有的学生形容某一事物辞藻华丽,意味深长,而有的学生描绘的则略显平淡,无味儿,这就说明学生的审美情趣不同,他们审美能力的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审美能力较弱的学生,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口语交际的训练过程中,除了注重话语,更多的还要互动,考虑说话的语境,注重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用语,在互动的交际情境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的同时,相应的提升交际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美育必须放在重要的位置。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就要按照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语文的学习获得审美体验。小学教师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瑞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现代阅读(教版),2013 (21):211.

[2]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2001.

[3]张玉能.美学分析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 (04):6-8.

[4] 高洪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之我见 [J].成功教育,2011 (03):194.

[5]于永正.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审美能力问题分析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