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下的中国文化选择——推崇汉语国际教育
2019-03-15刘耘巧
刘耘巧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在飞速发展,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文化开始相互渗透。但就目前跨文化的情况来看,出现了极端的文化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是各国角逐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政治手段,旨在通过文化占取的形式来占据稳定的政治地位。但一味地批判文化霸权主义是不明智的选择,在面对文化霸权主义时,既不能闭关锁国排斥一切文化交流,也不能听之任之接受一切外来思想,而是应该把握好度,取长补短,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霸权主义;汉语国际教育
一、文化平等及文化入侵
(一)文化的产生,归结于该民族长期以来的生存方式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为民族传承发展量身定做的习俗和礼仪,不存在好坏之分优劣之别,也不存在所谓的先进或是落后,高级或是低级。目前普遍认为,发达国家的文化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就应该被同化,被淘汰。文化已经在各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地位角逐中沦为了手段和工具,抛弃其固有的价值来为政治服务。
(二)文化霸权主义概念最早应该是由葛兰西在其《狱中札记》里提出的,他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主要不是依赖政治社会及其代理及机构,如军队、暴力等来维持的,而是主要依靠他们牢牢占有的意识形态领导权,依照他们广为宣传,并未普遍大众所接受的世界观来维持的。”(1)随着全球化概念的提出,各国联系不断增强,在经济全球化概念不断加强的同时,文化、科技等领域也受到了波及。目前来看,对于全球化的认识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笔者认为,和谐的全球化交流背后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给强国逐鹿中原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平台。
究其原因,文化霸权主义的产生都是源于国际话语权及国际政治地位的占取。不可否认,比起战争,文化霸权主义引导下的文化入侵是从根本上占据和统领了一个民族,且相较来说不会大费周章也更加环保更加治本,可以说在经过文化强势取代之后,会收到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如同滚雪球,越是认同某种文化,便越是关注其优越之处,越是认为优越便越是认同,久而久之,自身文化便会被抛之脑后,最终消失殆尽。因此,全球化导致了文化传播的泛滥,助长了文化霸权主义的发展。
二、文化入侵的体现
(一)目前来看,文化霸权现象极为普遍,主要集中在西方世界。以美国为首,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霸权植入,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内政。如美国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行为尤为明显,就最典型的美国干涉叙利亚问题来说,自2011年起美国便插足叙利亚内政,当时的叙利亚政府与叙利亚反对派发生冲突,反政府组织举行示威活动并在最终发展成为武装冲突,当时的美国联合英国法国德国打着主张和平主张人权的幌子要求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下台,并指出阿萨德的政权有侵犯人权的行为。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美国软硬并施,从外交、军事等多领域对叙利亚进行干涉和阻挠,直至去年三月,美国向叙利亚发射巡航导弹,引起了俄罗斯等多国的不满。此论文并非针对美国,只是美国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曲折历史相比较,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就显得没有太多底蕴,但其“天选之子”的文化理念竟让很多中国人忘记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文化霸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普遍大众文化自信的缺失。
(二)文化霸权是从多个角度发展开来的,采用多维度浸入的方式日益影响着普通大众的衣食住行。体现最为明显的部分便是消费观念消费趋势、大众传媒以及语言国际教育。目前我国普通大众的价值观有向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且总有一种“进口产品优于国货”的错误观念,如电子产品,化妆品,名牌服饰等等。且全球化又促进了商品的跨国际销售趋势,故而这种国货比不上进口产品的观念越来越成为国人消费时的标准。
导致文化霸权横行的始作俑者便是大众传媒。西方霸权主义国家通过互联网,以广告、电视、报纸、通讯社等渠道进行文化浸入。最典型的便是美国的影视作品,如《007》、《爱国者》、《蜘蛛侠》、《超人》、《生化危机》等宣扬个人主义题材的电影不胜枚举。个人主义可谓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给普通大众展现出“美国才是救世主”的错觉,更重要的是,这种题材的电影总是将个人主义暗藏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让人不知不觉中便赞同了这样的观念。
三、文化的博弈:努力推动汉语国际教育
(一)文化霸权主义的存在是一种必然。要想树立威信,站住国际地位,掌控国际发言权和话语权,就必须让他国认同本国的理念,承认本国的实力。对他国来说是文化霸权,但本国来说便是民族中心主义,以自己民族为中心,并希望得到其他民族的赞同和认可从而获取稳定的国际地位,也不是一种错误。反观中国,目前也在大力推广汉语国际教育,致力于文化产物的开发从而占取国际存在感,獲得稳定的国际地位。中国举办孔子学院,汉语课堂,大量投入经费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建设中去,希望更多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也曾为汉语列世界六大语言和联合国官方语言而自豪。由此可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都希望本国的文化得以发扬,都希望本国语言得以认可,文化霸权主义便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这是各国为争夺国际地位的一种手段,也是获得一席之地的必经之路。
(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应该以一种“扬弃”的态度来把握文化交流的度。目前在文化霸权的强劲压力下,普通大众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文化自卑感,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如何将自身文化宣扬出去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问题。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出去,引进来”,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自信”,都在呼吁和探讨如何在文化霸权下不忘本。其实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受到文化霸权的压迫也好,国人产生文化自卑心理也罢,归根结底是因为自身不够强大。我国有一个致命弱点是不懂得创新。就拿风靡的iphone手机举例,前段时间iphonex 问世后,一系列的手机品牌陆续模仿其新的外观设计,可见一味的模仿和跟风却不打造自己的品牌注定会受到文化霸权的压制,也注定会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略输一筹,因此,具有创新的意识十分重要,因为创新就意味着发展,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更加强大。
(三)文化霸权主义是各国角逐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导致的结果,是一种旁敲侧击的入侵,受到文化霸权影响的普通大众皆自愿去接受入侵和同化,自己却全然不知。此篇论文并非是批判文化霸权主义,也并非是要为其洗脱“罪名”,只是主张应该从理性的角度分析文化霸权主义并从中汲取经验作出改进,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提升和改进,并强调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以扬弃为主,以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不同文化,发扬自身文化优良的部分,舍弃自身文化落后的部分,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注释:
杨晴.流行文化传播中的霸权主义[N].2014年
参考文献:
[1]孙晓萌.从文化霸权视角探析中国的文化选择[J].现代传播,2016年12期.
[2]杨晴.流行文化传播中的霸权主义[J].新闻世界,2014年第3期.
[3] 夏建平 . 美国文化的霸权主义渊源和文化霸权主义[J]. 孝感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5 期 .
[4] 俞婷 . 张承志—一个边际人的民族文化观 [D]. 浙江师范大学,2017 年 6 月 .
[5] 余卫华 . 从文化适应的视角看入乡随俗的交际原则[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 年第 6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