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评估
2019-03-15时振钦朱文博张广花朱连奇
时振钦,朱文博,张广花,朱连奇
(河南大学 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1 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意义和发展
地理学类相关专业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理学类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成为学科发展的焦点,这在客观上对传统地理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野外实践教学应运而生;而提高野外教学水平,加强野外实习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1-4]。野外实习是实现地理学教学目的和任务最基本的环节,地理学专业大学生通过野外调查观察实践获得专业技能,将文化与自然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地理系统,重新全面地审视人类生存的地球[1,2]。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主要目的包括:1)培养学生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初步掌握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2)通过讲解和启发,使学生掌握观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够独立采样、摄影、素描、填图和访问,对观察到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进行思考。3)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生存和工作的能力[3]。
最早记述地理学专业大学生野外实习活动的文献是Jones和Sauer1915年发表的“Outline for fieldwork”,探讨了地理野外实习的方法和目标任务,详细说明了实习的前期组织与准备工作、野外观测及记录、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实习报告的编写等[3]。虽然野外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被广泛认知,但对具体的实习形式和教学目标还没有达成共识,主要观点包括:提高地理野外调查工作能力,地理理论教学的野外训练和培养地理学专业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已有文献记录从一日短途考察到深入实地工作的方案,从综合视角反思了教科书驱动的野外实践以及将碎片化知识的整合,形成传统野外实习的基本路径和方法[4]。野外实习长期以来一直是英国地理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由莱斯特大学(Leicester University)发起组织的本科地理教学改革,野外实习受到了高度重视;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同时,野外实习更加注重服务能力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野外实习的国际化需求不断增加,跨国野外实习、野外实习课程的分享、国际联合实习、国际虚拟仿真野外实习等应运而生[5]。
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延伸和空间拓展,也是地理调查与研究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评估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从实习组织与管理、教学指导和实习效果三个方面分析效果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
2 实习效果评估体系
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是通过野外实地教学,促进地理科学理论传递、再生的过程,考核则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是对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6]。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目的是增加地理学类专业大学生对地理事物和地理过程的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动手能力、训练解决地理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学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7]。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估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评价方法,重指导、轻评估的教学过程,使指导教师和实习学生真正成为野外教学的主体,促进地理理论学习和野外实践学习的全面发展[6]。评估体系的建立应遵循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简明和可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地理野外实习是团队协作、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在效果评估体系构建中必须充分考虑实习组织和管理、教学指导、实习小组和学生个人的表现,前两者是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保证,后者是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以此评定实习效果,以实习报告中评定个人成绩,以团队提交的岩石、植物、土壤标本和有价值的实习记录、景观摄影、录像评定小组成绩,通过一定比例折算成总成绩[8-9]。
小组考核主要依据标本、土壤剖面等制作的好坏、标本丰富程度、实习记录的详细情况和实习报告的写作质量及汇报表现,并辅以小组的实习过程协作情况;标本以展评方式由实习指导老师评价并打分;实习总结由小组代表向实习队全体师生汇报,由实习指导老师共同打分;实习表现包括实习期间的作息、标本制作的规范程度和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参与的积极性等。个人考核主要从个人实习表现、标本识别、地理实物识别、土壤剖面的制作与记录、植被样方调查的参与程度、实习报告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由实习指导老师集体评分,实习组长签字确认。
3 评价方法
野外实习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学单位和指导教师的重视程度、学生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实习教学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3.1 实习组织与管理(20%)
地理野外实习是一个精心组织、纪律严明、准备充分的教学活动,良好的组织与管理是完成地理野外实习的根本保证。教学单位应成立实习工作领导组,全面领导和负责实习教学工作;实习领导组要分工明确,责任清楚,以便对实习过程开展高效的监督和领导。制订和实施具体实习计划,编排实习小组,明确小组负责人;完善野外实习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实习教学检查与评估;协调和处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组要严格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管理,加强纪律教育,以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指导教师应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提交给学院实习领导组,实习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习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质量分析、经验体会、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建议和其他。
3.2 野外实习教学指导(20%)
各实习指导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认真编写野外实习教学大纲,经院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实施。大纲内容包括:实习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实习内容和方法;实习程序、线路及时间安排;考核内容、方式及评分办法等。
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大纲、实习教材(指导书)、实习计划等,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时间安排和步骤,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或作业并及时检查;要介绍相关实习地点的概况和实习注意事项,明确安全保护要求和实习纪律;要求学生写好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
3.3 实习效果评估(60%)
土壤剖面及标本制作。土壤剖面挖掘及动植物标本制作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内容,同时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团队协作。从样方及群落调查,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保存、记录土壤剖面及标本的说明,土壤剖面位置的选择、开挖和分层等过程,按照土壤剖面、样品及标本的制作规程,编制可操作的评分细则,考察每个操作环节的规范程度,并按照评分细则量化成绩。
土壤剖面及动植物标本的丰富程度。通过地理野外实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技能,同时又丰富了标本室的库存,为专业教学和生态环境科普教育提供素材。根据实习队土壤剖面类型、采集动植物标本种类总数,评价各实习小组土壤剖面及动植物标本的丰富程度。
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实习记录主要记载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信息,因此实习学生要清楚实习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记录内容包括实习的时间、实习路线及实习点的地理条件、天气状况,地理实习使用的仪器、实习方法和实习过程,如植物地理实习的样方调查法、样地选择,土壤地理实习的剖面开挖及土壤采样等;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地理科学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生的主要地理过程、主要影响因素等;记录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图文并茂。最后由指导教师按照以上内容是否完整进行评分。
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是实习结束后提交的综合报告,是对实习过程的总结和体会,反映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对专业认识的提高程度。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队组成、主要实习科目、实习目的和意义、实习路线及内容、实习的主要科学结论。科学结论是实习报告的核心,要包括通过实习总结出的区域地理特征、主要地理科学发现、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对本次地理实习的建议。
小组应选派代表向实习指导教师组和全体同学汇报,以达到交流、学习和相互促进的目的,指导教师组根据实习小组提交的报告及汇报情况综合打分。
实习表现。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学生纪律、人文社会学科素养、身体素质、团队精神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反映。在实习小组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定。
4 成绩评定
成立由学院实习领导组和指导教师组长组成的“野外实习效果评价小组”进行集体评定,提高成绩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根据实习组织与管理、教学指导和实习效果三个一级指标中的每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值逐项相加得出最后分数;可采用等级制: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
指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各实习组写出评语,指出本次野外实习教学的成绩和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个性化的改善与提高措施。
5 结语
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而且随着课程设置、教学改革而变化。该体系的实施可以进一步规范野外实习教学,调动师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质量的内涵与质量标准的内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该体系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地验证、修正,使其更趋完善,朝着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