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与为道:太极拳修炼的根本方法

2019-03-15蒋培锋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技击本能套路

蒋培锋

(郑州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在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成为人们人生境界和理想人格的终极价值追求。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学习知识(为学)与提高精神境界(为道)的关系[1]。如何处理学习理论知识与提高自我精神境界的关系问题,成为中国传统哲学面临的难题,为学与为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以来反复讨论的重要理论问题。在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为学与为道的辩证关系。同样是太极拳修炼者面临的现实问题。

1 为学与为道的含义

为学与为道这两个词,始见于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2]学,就是可以学到的东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为学,也就是对知识的追求。道,有规律、道路、本来面目等含义,在这里指的是宇宙的生命力,也就是人的本能;为道,也就是对本能的追求。益,即增加;损,即减损,特指对人的自我意识特别是欲望的减损;损之又损,也就是不断地减损的意思;无为,即顺从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去干涉,也就是没有任何自以为是的自我意识。总的来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追求知识,是要通过不断的总结积累来完成的。追求本能,是要通过对自己欲望的不断减损来完成的。对于自己欲望的减损,要不断进行,直至减损到自我意识的全部消失为止。为学与为道,是传统中国所有修炼领域的共法。

为学是不断地向外界探索新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对知识的探求永远也没有尽头。古人早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即使我们用尽一生的时间来学习,也无法将知识学习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因为知识从宏观意义上而言,它能使人们对自身和宇宙的认识更接近真理。但是知识的无止境决定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因此,我们更要理智地从对外界的追求转向对内在的追求。对内在的追求,我们应该时刻剔除心中的杂念,保持一颗平常心,平常心即是道。修道之人在修道的过程中欲念一天天减少,直到最后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不是真正的无所事事,而是不妄为,做到不妄为,也就合乎了道的德性,合乎自然规律的不妄为就是无所不为了。

中国武术的训练讲究“内外兼修”,也就是“外练”与“内练”相结合。“外练”的具体做法,就是对身体素质的训练和对武术技能的掌握,就是为学;而“内练”的具体做法,就是对个人精神境界的修炼,就是为道。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对于太极拳而言,为学其实就是“外练”的具体做法,为道其实就是“内练”的具体做法,而为学与为道的结合就是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对“内外兼修”的具体落实。

2 为学:掌握技法,培养技能

太极拳的为学,就是要使人的行为过程“方法化”,使人的技击实战、套路演练等行为过程具有更强的计划性与技巧性,从而使人在技击实战、套路演练等方面的经验能力得以提高。为学的现实操作模式,是严格地按照理想的击技技法、套路技法等进行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最成功的理想方法模仿者,使自己的技击实战、套路演练等更为规范化。为学的最为根本的特征,就是有意识的学,有意识的练。在太极拳的为学中,人们始终是要以太极拳击技、太极拳套路为训练依据,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日渐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技击实战、套路演练的能力。

在现实中,按照现代运动训练的“练什么与怎么练”这两个问题来谈太极拳的为学,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一是要练太极拳的“击技、套路”,二是要严格地按照太极拳“击技、套路”的方法要求来练习。具体来讲,首先是“练什么”?太极拳发展到今天,整个太极拳系统十分庞大,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太极拳套路和心法全部学完和掌握,练习太极拳不易过多,也不易过杂。所以,“练什么”就是要有选择性地练,专一性地练。其次是“怎么练”?中国武术界有这样一句话: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中国武术界前辈们的经验总结。这里的拳意思是拳法、招式、技击实战、套路演练等。这里的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的身体素质,练功就是提高个人的力量、速度、耐久力、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二是指武术基本功的提高,包括马步、弓步、仆步、腾空、踢腿等基本功,这其中包括整体身体结构的调整,也包括局部身体机能的强化,甚至还有发力技术的训练。我们一般认为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招法是拳,而长时间积累并辅助于“拳”使用的是功。“拳”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并运用,功必须靠时间积累。功是基础能力,而“拳”是运用这些能力的方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以上内容,太极拳的为学,对于不同的拳种,可以尝试几种练习,但不可过多;也可以挑选练习,不同的练习内容对应着不同的练习目的。练习击技,主要是要提高技击实战能力,练习套路是要提高套路演练能力。

3 为道:消除自我,彰显本能

在经验范围内,人在技击实战、套路演练等方面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当超出人的经验范围的时候,人在技击实战、套路演练、道德实践等具体活动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却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超越与消除一切方法手段之后人的超验心(传统武术的内向训练)的本能发挥,都是那种“无法之法”的行为状态。正是这样,我们才把这种超越与消除了一切经验法则之后完全依靠本能发挥的境界,即行为方式的“无法之法”状态,称作习武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在这一最高境界中,人的一切行为将达到一种完全理想的状态,从而在太极拳的技击实战中能够“以无法胜有法”,在太极拳的套路演练中能够“气韵生动”,在其他任何一个领域内都能够“无为而无不为”。[4]这些哲学观点在前辈武术家的论述中有详细记载:“拳者,权也,所以权物而知其轻重者也。然其理实根乎太极,而其用不遗乎两拳。且人之一身,浑身上下都是太极,即浑身上下都是拳,不是以一拳目拳也。其枢在一心,心主乎敬,又主乎静;能敬而静,自葆虚灵;天君有宰,百骸听命。”[5]

进入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必须通过为道来实现,而为道的基本思路,则是“无化”。“无化”,即是对一切人为的方法意识、自我意识甚至这个“无化”意识的彻底放弃。太极拳推崇的为道,就是通过“无化”来进入完全依靠本能发挥的“无法之法”的最高境界。为道,就是要“无化”掉人的自我意识,使自己潜在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本能得以呈现与发挥,从而使自己的各种行为方式都处于“无法之法”的本能状态。为道的现实操作模式大致分三类:其一,是继续练习击技技法、套路技法,并在练习时逐渐地超越这些方法,“无化”掉自己的方法意识,变方法练习为本能练习。其二,是进行专门的内功练习,按照内功的方法要求“无化”自己的经验意识,直到连这一内功的方法都给“无化”掉。其三,就是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求“无化”,都力求身体与精神上的彻底放松,“应于无所住而生其心”[6],开发人的本能。

“无化”,并不是一种可以归属于太极拳的击技技法、套路技法的经验方法,而只是太极拳为道的训练思路。崇尚“无化”,只是强调太极拳训练要以彰显本能为目标,而并非是要排斥经验世界中太极拳实践的任何经验方法。“无化”,是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损之又损的心理甚至是超心理训练过程,它轻视人们进行太极拳实践时的一切人为造作。很多拳种与流派都直接把无化及无之境界作为其训练中一个明确要求与理想目标;大多数的拳种与流派,都有专门的或多或少的用于修心的训练方式,如太极拳各拳种与流派中形式不一的站桩功等。至于太极拳,更是把修心与整个拳术运动融为一体,以无极为前提,无极而太极,以意导动,自然而然,使整个拳术的运动变成道的发挥过程。既然彰显本能是太极拳训练的目标,那么,我们何不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对无中生有的本能顿悟修炼中呢?老子讲“致虚极,守静笃”,难道我们不可以放弃所谓的太极拳为学吗?“无化”而到达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只是太极拳训练的一个理想归属,并不是对修炼方式的特殊要求。其实,即使是“致虚极,守静笃”,它也必须有具体的方法作为前提。它只是提醒人们,无论采用任何方法进行训练,都必须牢记本能的根源意义。也就是说,“无化”,只是强调本能对于方法的根本意义,而并不排斥对方法的学习。它是对太极拳训练的一个方向性引导。太极拳的为道对“无化”的重视,绝不是对于经验方法的否定,更不是只要达到所谓的“心无”就足够了。经验方法,即我们前面所说的技法,是太极拳的基本内容,没有了技法这些经验方法,太极拳也就不再是太极拳了。

4 为学与为道:太极拳修炼的根本方法

为学的实质,是“方法化”;为学的目标,是充分开发人体自身的外在潜能,包括力量、速度、耐久力、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等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的依据,有很多渠道来源: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总结,借鉴别人好的经验总结,还有圣贤人留下来的经典理论。为道的实质,是“无化”;为道的目标,是开发人的本能,使自己的各种行为都以本能的方式来展开;为道的依据,则是太极拳的“无化”观念。“无化”,是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对“无化”一词的更直接的表述,就是“无我化”;而“无我化”,则是比“无执、无痕、无为、无待”以及我们常说的“无欲、无求、无名、无功、无利、无生死”等更彻底的对自我意识的消除。在现实中,按照现代运动训练的“练什么与怎么练”这两个问题来谈太极拳的为道时,大致可以把其分为下面三种方式:第一,继续练习太极拳的“击技、套路”,但要在练习中逐渐淡化方法意识,超越方法,直到“无化”至“无”;第二,练习太极拳的内功,从“忘我”练至“无我”;第三,把人的一切行为都演变为太极拳的为道过程,使人的一切行为都变为“忘我”直到“无我”的行为。这三种训练方式,其阶段效果肯定是有区别的,然而,就其终极追求而言,则是完全一样的,那就是,开发人固有的能力和无限的潜能。因为,并不是所有人进行太极拳的为道都能达到终极目的,所以为保证训练效益的最大化,人进行为道的最常见方式,就是第一种。太极拳为道的第一种方式与太极拳的为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训练模式,这也是太极拳修炼的根本方法。

5 结语

太极拳的训练,必须要从对经验方法的学习开始,即必须为学。太极拳的为学就是要依据太极拳的套路技法、技击技法、外功心法、内功心法和道德观念等进行训练,使习武者的套路演练、技击实战、道德实践等行为具有更强的计划性和技巧性,使其经验能力得到更大提高。对太极拳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是为了体悟本能的存在;而对本能的重视,则是为了从根源上把握住最好的经验方法。太极拳的为道,其实是习武人自身内向的训练,是依据太极拳的内功功法和“无化”观念进行训练,彻底放松其自身,净化其心灵,使自己潜在的本能得到最大的开发。对以经验方法为表现形式的太极拳来说,强调经验能力的最大提高,强调“无”的境界的最高地位,强调“无化”的终极意义,强调经验方法对于本能的依赖,必然是更为重要的。

猜你喜欢

技击本能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逆本能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吉米问答秀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