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错位的原因分析及其矫正路径
——以“核潜艇之父被辱案”为例

2019-03-15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黄旭华民众错误

王 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2018 年2 月15 日, 山东曾为律师身份的禚某发布微博公然侮辱被誉为“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不尽孝道”,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该案虽然是禚某的个人行为,但是其一定程度上代表和折射了当今社会中部分民众价值观的失序和混乱。 在党中央提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理论深刻剖析该案背后的价值错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矫正策略,非常必要。

一、禚某价值错位的具体表征

人的价值观决定人的言行。 禚某之所以出言不逊,是其所持有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错位。 具体而言,第一,错置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关系,国家至上价值观的严重缺位。 核潜艇对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否拥有自主创造的核潜艇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军事话语权。 黄旭华院士为了国家海防安全,隐姓埋名、无私奉献,全身心地秘密投入到核潜艇研究的伟大事业中。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 而禚某却完全颠倒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 毫不顾黄旭华院士的报国之志,用狭隘的“小家观”遮蔽“大家观”,其国家至上的价值观严重缺位。 第二,忠与孝的价值错位,国家意识缺失。所谓忠,就是忠于国家。所谓孝,就是孝敬父母。 自古以来,有太多忠孝不能两全的案例。比如,孟子提出著名的“桃应难题”,试图为忠孝冲突提出破解之道。 但是, 孟子给出的答案却是孝高于忠。社会主义制度显然不同于封建君主制度,强调忠于国家,但也并不否定个人的孝。黄旭华院士因国家利益需要而不能亲侍至亲,绝无本意不尽孝。但在禚某的价值观中,认为孝高于一切,置于国家忠义之不顾,完全错置忠孝二者的关系。 第三,错置国格和人格的正确关系,国格缺失。 一个人的品格结构中,国格是其外在属性,人格是其内在属性。国格和人格是辩证统一的, 人格寓于在国格中, 国格内置于人格中。 简言之,没有国格的人是不配谈人格的。 在黄旭华院士身上,国格的位置强烈凸显,从而使得其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而禚某显然缺乏了国格之维,因此也矮化了其人格的高度。第四,错置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职业道德缺失。黄旭华院士身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 当家庭道德与职业道德冲突的时候, 他毅然选择了践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但是在禚某看来,职业道德可以不顾,家庭道德应首当其冲。显然,律师心目中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也是严重错位的。所以,他不配律师这个职业,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二、禚某价值错位的哲学剖析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深入剖析其价值错位的谬误,才能真正揭示其价值错位背后的实质。 首先,禚某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科学的世界观是确立正确价值观的根本前提。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而黄旭华院士用生动伟大的实践很好地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产阶级世界观。 正如他所说:“党把研制核潜艇的任务交给我, 让我有机会实现梦想。 兑现入党时的誓言,我就要为党和国家流尽最后一滴血! ”黄旭华院士真正具备了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履行党的义务、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优秀品质。而反观禚某,他所固持的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一旦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便极容易被社会的表象尤其是阴暗面所左右, 使人无法超越“不良的自我体验”的界域而对事情作出科学的结论。 错误的世界观必然导致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禚某为什么会作出如此错误的言论。

其次,禚某缺乏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分析问题应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多要素在特定情境下应是辩证统一的样态, 固持一种价值观而抛弃另一种正确的价值观是错误的。 黄旭华院士认为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其价值观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反观禚某, 因其固执一种价值观陷入了单极思维的窠臼中,严重缺乏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可想而知,持有错误的方法论又怎能科学地判案呢? 所以,禚某不具备从业为律师的资格。

再次, 禚某缺乏正确的人性观。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禚某正是因为没有确立科学的人性论,而只是偏执于人性自私的一隅,对黄旭华院士就进行胡乱的道德批判, 其批判的靶子是以根本站不住脚的人性自私论为理论前提预设的。 他将人性自私化和自私永恒化作为逻辑必然, 由此作出的对黄旭华院士侮辱性的道德评价, 归根结底就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无妄之谈。

三、多举措共同发力,形成矫正错误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源于复杂的主客观因素,矫正人的错误价值观也应立足于主客观因素去一一化解。针对禚某之类的部分民众存在的价值错位,我们绝不能听之任之、视而不见,而是要从事前杜绝到事后及时处置、从源头治理到结果惩治、从理论疏导到制度规制等多种维度, 运用多种举措共同发力来矫正其错误价值观。具体而言,应重点从以下七个方面发力。

(一)优化经济政策,缩小贫富差距,筑牢民众树立正确国家观的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曾深刻指出:“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2]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贫富差距、干部腐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多种负面客观因素, 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禚某等部分民众对党和国家的高度认同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广大劳动者若不能实现共同富裕,其结果是民众的国家观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就会悬置、 消解甚至虚化,失去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感的首要前提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采取多种举措有力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为此,各级政府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将其贯穿到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规划中,加大力度出台各种优惠、公平、高效的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建立完善匹配的政策评估机制,防止出现具体经济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背离的现象;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化解民怨民愤,切实形成有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 只有全社会做到民生优先、财富共享、公平竞争,才能有效增进民众的爱国情感和报国之志。

(二)用科学的理论引领和整合民众树立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 实现从价值自信到价值自觉的切实转变

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意识不会从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 它只能由知识分子首先掌握并从外面灌输到群众的思想中。 提升民众的价值观认知水平, 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去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对错误价值观的进行有力批判。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力:首先,加强各级各类的教育, 从正面引导民众树立效忠国家和敬业爱岗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理论工作者不仅应对爱国敬业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外延达成共识,还应具备高超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方法上,应注意教育对象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采用一对多的教育和一对一的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对于理论水平较高的民众来说, 可以通过专家深入讲解“人的崇高是否可能”这个命题;对于理论水平较低的民众来说,理论宣讲家应把学术话语转换为生活话语, 采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解读国家至上、敬业奉献的重要性。 要创新教育手段和方式,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社会实践和多媒体手段,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方法,提高爱国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在教育层次上,首先要抓好学校这个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各级各类国民教育的体系和规范中,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同时要抓好家庭教育的终身平台,让父母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以身示范。最后要抓好社会教育的重要渠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绝不能只顾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 而放松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党政干部及职工进行不定期的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爱岗敬业的价值观教育。

其次,开展对错误价值观进行有理、有力、有节的科学批判。 毛泽东曾讲过:“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 有错误就得批判,有毒草就得进行斗争。”[3]当错误价值观从隐性走向显性,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时,及时组织理论工作者撰文批驳,揭示其实质和僭越之处很有必要。 理论工作者的使命不仅是潜心著述,更重要的是深入基层,正面回答群众疑惑, 祛除错误价值观的病灶。 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要把握批判的力道和尺度,划清理论边界,展开理性、辩证的科学批判,绝不能简单地用论断方式来否定、批判错误的价值观。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造成当事人的逆反心理。为此,马克思曾告诫说:“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4]科学的批判应是既依赖经验又超越经验, 升华到理性自觉尤其是方法论自觉的高度, 让当事人走出主体迷失和价值错位的误区,如此才能实现批判的预期效果。针对禚某的言行,可派专家与其进行深入交流、及时把脉、找出症结,用情化人、用例感人、用理服人,纠正其错误价值观。 可让律师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把你置换在黄旭华院士的情境下,你会选择怎样做?”,同时传达黄旭华院士的母亲对儿子的理解:“谅解三哥(黄旭华院士的乳名)”。 通过移情式地疏导和教育,专家向禚某讲清楚顾大家才能有小家的深刻道理,引起当事人的强烈的内心冲突和羞耻感, 从而修正自身言行,并向黄旭华院士表达深切的歉意。

(三)大力彰显高尚人格的感召力,提升民众的思想境界,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体现在对丰裕的物质生活追求,更多地是体现在对优良的精神品质的追求上。 而人的价值观形成具有一定的从众性, 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引导和推动。 深入挖掘和弘扬新时代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道德模范,大力发挥道德榜样强大的感召力与引领力,从而对错误价值观形成威慑力和冲击力。 具体而言,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完善典型选树机制。坚持面向客观实际、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发扬民主的原则,动员群众选出身边的道德典型,体现选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次,注重发挥政府主导和主流媒体相结合的宣传方式。 各级地方政府可设立百姓大讲堂, 不定期地邀请爱国敬业的道德模范走进民众中间,亲身讲述其先进事迹,让民众认识到榜样人物也是在坚持平凡、超越平凡中达致伟大,因此每个人都可做出高尚的行为。同时,主流媒体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道德模范事迹,激发人们对高尚精神的追求,形成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风尚。

(四)立足日常生活,提升民众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体验感和认同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 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不仅需要政府出重拳解决民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基本的民生问题,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 让公民自觉行使价值观的决断权。 而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先行地领悟和把握自身所置身的时代背景和生活世界的本质维度,确立起一种应有的、客观的价值坐标, 并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和业务工作紧密联系,让践行价值观变成一种内在的便利需求。黄旭华院士正是把自己放在了国家亟需发展核潜艇、 增强海防能力的时代呼唤中, 从而能够很好地践行了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强对民众爱国主义的隐性教育效果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 指出:“着眼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和文艺作品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积极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传递给人民,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获得启迪。 ”[6]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对民众而言, 是通过一种以间接、内隐、 可接受的社会形式使受教育者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这种方式虽然碎片化,但不是从外部强制灌输,不会引起受教育者的厌烦情绪,但同时也存在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当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价值观的淡化,与低俗、庸俗、媚俗化的文艺作品大行其道,宣扬极端个人主义不无关系。 所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增强民众爱国主义的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始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敬业奉献的价值取向, 持续不断地为人民群众精心创作宣扬爱国主义、 无私奉献精神的文艺精品,提振人们的精神世界。 比如,去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今年是建国70 周年,2021 年是建党100 周年。主流媒体和文艺工作者要利用这三个大好时机,创造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话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文艺力作,展现中国的伟大成就和英雄人物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激发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豪情壮志。第二,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各级各类政府应积极贯彻党中央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 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建设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文化基础设施。 比如,可建设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歌剧院、少年宫等,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 另外,要重点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而振兴乡村绝不能忽视农民的精神世界建设。当前许多农村建有教堂和寺庙,无形中强化了农民的宗教信仰, 而虚置了爱国主义。 为此,各级政府应在农村多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农民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六)加强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形成错误言行的惩治机制

加强公民爱国敬业的价值观建设, 必须落实到治理国家的制度和机制中, 避免落入运动化和形式化。具体而言,应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各级各类政府要重点将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中。各级政府要切实肩负起政治责任,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要重点把加强爱国、敬业等道德建设的目标、步骤、措施纳入到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规划和日常工作中。 第二,把爱国、敬业等价值观融入到公民的守则、公约中。各地应修订、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并强化规章制度的实施力度。 在日常治理中大力彰显爱国、 爱岗的主流价值,鼓励和奖励践行爱国敬业的行为,惩治侮辱祖国和英雄人物的错误言行。如,可视情节严重情况给予作案者不同级别的行政处罚和不同程度的金额处罚。 第三,将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中, 用法律规制诋毁国家和英雄人物形象的错误言行, 形成价值观建设的法治后盾。 比如, 可对错误言行的作案者予以行政拘留甚至是更为严厉的法律惩处,形成对作案者的威慑力。禚某辱骂核潜艇之父发生后, 山东临沭县律师协会迅速吊销了禚某的律师执照,并对其处以行政拘留10 日并罚款500 元的处罚,让禚某付出了必要的代价,也对其他民众形成了有效的威慑。

(七)加强网络舆情监控,禁止错误言论的网络传播

禚某借助网络散布错误言论, 其用心无外乎是蹭热度、吸眼球,但却形成了恶劣影响。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政府应从两个方面着力:第一,重点打造“红色网站”、“红色客户端”、“爱国主义”、“英雄人物”、“道德模范” 等网络平台,加强爱国主义和敬业奉献的宣传力度, 增强民众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敬业意识。第二,建立网络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 对网络上一些过激和煽动性的言论,政府应先以平缓的方式疏导民众,使舆论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对网上出现的备受民众关注的重大问题,政府应及时组织专家和网友开展论争,澄清事实真相,遏制错误言论的泛滥。公安等网络监管等部门应及时关闭发布错误言论的网络账号, 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发布者和后台人员处以500 元以上的金额处罚,打破网络错误言行发布的利益链。

黄旭华院士虽然受到禚某的侮辱, 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 绝大部分网友谴责并要求严惩禚某的错误行为。 比如,网友林春熙以《必须让侮辱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人付出代价! 》为题,写了一篇较长的战斗檄文,痛斥禚某行为,并亮明观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黄旭华们身上的那种精神风貌、奉献精神、崇高信仰不能丢,如果丢了,我们的魂也就丢了,如果我们的魂丢了,我们又拿什么去实现伟大复兴? ”同时, 黄旭华院士赢得了世界和国家的高度赞誉。2018 年3 月20 日, 他荣获 “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 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的终身成就奖。2019年9 月17 日, 他又荣获国家最高荣誉 “共和国勋章”。 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亟需每个中华儿女从黄旭华院士这样的国家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黄旭华民众错误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在错误中成长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先驱
不犯同样错误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