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七个维度
2019-03-15马静宜
马静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为做好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行动方向和目标使命。 高校辅导员直接管理、教育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面对当前信息网络化、价值观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市场化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新任务、新挑战。 作为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高校辅导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适应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注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定位、工作质量、工作合力、言教身教、心理健康咨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等维度,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奏响“三全育人”最强音。
一、注重把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定位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实践者。 其工作职责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还承担着心理导师和生活导师的双重角色。辅导员不仅仅要善于做学生的工作,挖掘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修正引导。 辅导员还要具有深厚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并且能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灵活切换,用理论来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做指导, 又带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深化理论认识, 力求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得平易近人、生动有趣。
高校辅导员要真正沉下身子、放下姿态,走近大学生的生活,走进大学生的心里,理解疏导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解决他们的难题,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力。 大学生离开父母,带着各自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到了大学校园,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 他们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难免会产生思想和情绪波动。作为辅导员,要善于在日常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尊重、关心、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 帮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从内心对辅导员产生信任感、亲切感。
二、注重多措并举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很快,作为准社会人的大学生,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影响。就笔者本身的感受而言,所教的学生一届和一届之间的变化、差别也非常大。无论是思维方式的活跃度、还是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于个人发展的关注等等,都呈现不断上升向好的趋势,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扣经济深化发展的节奏, 贴近贴紧生活实际,积极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承载阵地,需要着力抓紧抓好。 但是,就笔者观察,仅仅依靠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课堂教育,并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要求, 特别是当课堂秩序和教学氛围不够好的时候, 教学效果往往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要把这种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需要辅导员正确把握同学们的需求和兴趣点, 并将积极向上的思政内容融入到各专业教学之中,发挥“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系好青年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同学们需要的、关注的东西,比如个人发展路径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就业创业的思路办法和一些“00 后”中愿意主动接收的信息点,都是学生的兴奋点, 可以以此为切入点, 开展专题讨论和对策分析, 准确把握住学生的需求, 稳步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主动学习促成社会实践。再者,考虑到青年学生的特点,在课堂外,可以采用大家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比如通过开展一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调动学生积极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寓教于乐、寓教于事,增强教育效果。 最后,辅导员要真正做到深入学生生活, 真切感受他们的所思所想,做他们的“贴心人”,解决他们的所需所困。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双管齐下,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三、注重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我国拥有独具特色的高校教育体系,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的党、团和学生组织。这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借势借机借力, 广泛利用各方面的有效资源,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一般而言,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都是在德、 智、 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他们的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对周围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正向影响。 笔者长年从事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在工作中经常采取专题讲座、 收看收听视频音频、参观红色基地、成立“学生党员之家”等形式,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进行理论教育,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纪律观念,增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努力培养先进性学生群体。 但是仅仅依靠一朝一夕的正向引导并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群体不受一些不良思潮的负面影响。 在实践中,还要求辅导员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以“一个”带动“一批”,改进培养方式,严格教育模式,拓宽培训内容,善于挖掘闪光点,通过多种途径的培养,使广大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 比如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紧紧围绕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对学生实行挂牌管理,建立“学生党员之家”,不断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和实践内容,充分发挥党员带团员共建的活动形式,加强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锻造他们实干担当的精神。 笔者针对当前学生党员的现实情况,也在不断摸索如何更好的树立学生党员在学生队伍中的标兵效应,尽管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周期和大量的合力,但确实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四、身教重于言教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 言传身教是教书育人最基本的方法。辅导员首先是一位老师,要清楚自己的责任, 要认识自己一言一行对周围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今社会,学生最明显的特点是善于观察和效仿,身边老师的行为举止,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恰巧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他们受到很多价值观的冲击,很多基本判断,就是观察,观察身边人是怎么讲,又是怎么做的。 这就要求我们高校辅导员把“身教”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要时常留意给自己“正衣冠”,一言一行时刻保持“在路上”的警醒。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约束,努力自我净化,实现自我完善,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另一方面,也要做到不仅能讲政治理论,更能够在具体的工作生活实践中,生动诠释理论的实际意义,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 使学生如沐春风般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熏陶教育, 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创业、经济等压力明显增大,而此时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对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都比较敏感,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最需要做好心理辅导,但对于心理辅导又有一定的排斥。当前,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优势,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每年春季是各类心理疾病的高发期,辅导员应多深入班级、深入宿舍,做好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测量, 必要时安排班委积极关注心理脆弱的学生,把问题控制在苗头阶段。多开展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和相关比赛,在生活上,敦促心理脆弱的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多唱振奋精神的歌曲,多读积极向上的书籍,主动寻求友谊。 及时答疑解惑,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交往、 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六、注重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机制
高校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要想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在决策层面深入调研、全方位加强指导、全面协调,以推动教职员工尤其是辅导员的思想凝聚力,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意识。 首先,大学生谈恋爱、抽烟等现象近年来越来越普遍,在一些公开场合不注意影响,全院教职工在遇到这种现象时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级、 管辖范围内的学生, 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尽量控制类似行为的效仿作用,为建设“文明校园”贡献力量。其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科研、社会实践、警务化管理、后勤服务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发展等各个育人环节,并建立长效机制。 高校具有社会雏形, 如何使得新入“社会”的大学生成长为符合社会属性的人才是值得每位教职工深思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更是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使命担当,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应用,在教育的全过程引入思政育人机制,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再次,辅导员在育人的过程中除了做到全员、全程育人以外,还要注重全方位育人,学校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高校同时还要承载着人才“孵化器”的作用。 社会发展的步伐要求大学生不仅仅具有基础理论知识, 更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辅导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前谋划、合理规划,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全方位培养力度, 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只有辅导员在思想深处领会并自觉接受“三全育人”理念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 把握其方法论意义并着实将这一育人理念融入育人实践,才能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七、注重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互联网与教育有机结合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启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将重点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和现代教育治理五个方面开展实践。 我们可以积极吸收借鉴宁夏在学校党建思政方面的成功做法, 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快捷、方便的优势,探索建立“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搭建网上学习教育平台,汇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广泛组织大学生在互联网上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网络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好帮手, 开辟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
在传统的PC 端外, 还要更加重视移动端的开发运用。 据统计,2018 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1 亿。 随着4G 普及、5G 启动,以及各类APP 的开发推广,移动端使用率远高于PC 端,这预示着一场信息化颠覆性变革正渐行渐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潮流,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了解、接纳、掌握,进而为我所用,深入挖掘移动互联网的教育资源潜力。 一方面,一些官方推出的APP,以及蓬勃发展的各类融媒体,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宝库。比如“学习强国”手机客户端,有“学习”“视频学习”两大板块38 个频道, 聚合了大量可免费阅读的期刊、古籍、公开课、歌曲、戏曲、电影、图书等资料,可以大力推广使用学习。另一方面,短视频与直播逐渐升温,如抖音等各类短视频APP,迅速抢占年轻人的手机屏幕,倍受年轻人的喜爱,使用粘性持续上升。此类APP 也有很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官方号也纷纷入驻,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不良内容也充斥其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比如,在工作中,发现极个别学生身着警服拍摄小视频并发至抖音等平台,还有一些学生对负面新闻跟风、转发,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不仅需要辅导员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制止、纠正负面影响,更需要未雨绸缪,提早打打“预防针”,做好思想观念正向强化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去发现真善美,拥抱真善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勇敢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紧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 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