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伟大斗争:逻辑、形式、要求
2019-03-15于德
于 德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深层次变革,站上了新发展起点。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完善、昭示彰显科学社会主义生机活力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中国繁荣昌盛、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在新时代,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民情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更加明显,既是继往开来、开创新局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可以预见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交织迭现的矛盾问题集中凸显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站在社会变革的时代高度、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深刻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这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心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首次强调“斗争”的现实性、紧迫性、重要性和必然性,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和重大作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和鲜明特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伟大斗争”,具有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时代内涵、新的时代特征和新的时代要求,既不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亦不是新中国建设探索时期的“群众运动”,而是建设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攻坚克难和创新创造。
一、“伟大斗争”的内在逻辑
新时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接续奋斗,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不断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更是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是时代主题需要、现实发展需要、人民福祉需要和党的建设需要。可以说,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既是形势使然,也是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2]在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具有深厚的时代条件和深刻的时代背景。
1.现实逻辑
有效应对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不确定因素。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更需要中国。当前,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的产业分工、贸易往来、经济联系、人文交流等日益紧密,共同利益日益广泛,为形成“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 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 清洁美丽”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现实基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世界进入了一个转折时代,出现了四重历史趋势的反转,即以美国为核心的单极体系式微、“第三波民主”的退潮、资本主义全球化陷入困境、西方中心世界的没落和非西方世界的全面崛起[3]。其中,以某些西方大国为首的经济发达国家,始终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本性本质,一直抱守冷战思维看待世界其他国家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另眼相看”,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大势“干预遏制”,为国际政治经济大局稳定带来诸多变量和不确定因素。同时,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复苏向好的重要转折阶段,各种风险挑战或明或暗,复苏基础还不稳固、复苏前景还需审慎乐观。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应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挑战的斗争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入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4]在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和平愿望依然负重前行的现实条件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始终围绕和平与发展的现实目标来展开、实施和深化,通过中国自身不断发展壮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增加更多正能量,坚决同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傲慢与偏见和霸权主义行径作斗争,切实担负起负责任大国的义务和责任,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有效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经过改革开放40 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现了“富起来”目标,正奔向“强起来”愿景,处于由“富”向“强”的历史转变阶段。回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实现“富起来”目标着实不易,但是向“强起来”前景迈进的问题困难一点不比前面矛盾难题少,而是更艰巨、更复杂、更严峻。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鲜明而前瞻地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5]因为,“发展起来以后”“富起来”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广泛并且更加多样化,这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还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6],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关系、平衡稳定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兼顾安排不同阶层诉求的难度加大、要求更高、工作更难,尤其是冲破保守思想观念的桎梏和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具有长期斗争、不懈斗争、艰苦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有效应对党自身建设的考验风险挑战。做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根本组织保证,把党建设好、管理好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当前,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风险”“四大挑战”日益严峻、日益复杂、日益尖锐,“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反腐败斗争也只是形成压倒性态势,还有待向取得压倒性胜利转变”[7],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必须驰而不息、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各类困难、问题、矛盾和挑战,唯有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品格、增强斗争能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不负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有效应对社会民情发生的重大调整变化。当前,社会民情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和新特征,经济多层化、思想多元化、诉求多样化、信息多维化日益明显,给社会治理、社会和谐带来不小挑战和考验。社会民情既是百姓呼声,也是民心所向,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党,顺应民意、纾解民忧、改善民生,始终是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重要领域和重要目标,也是检验党的群众工作的试金石、检验场和判定尺。“我们党要在坚持发展的基础上,想人民所想,回应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经济发展的重心从看数量重速度转移到提质量增效益上。”[8]因此,时刻关注社会民情的动向、走向和风向,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行新的“伟大斗争”。
2.理论逻辑
尽管“斗争”这一概念,我们党并不陌生,政治文化生活中也长期提及,但是,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既不是革命年代同仇敌忾、舍生忘死的武装斗争,也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轰轰烈烈、一哄而起的群众运动,而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付诸的行动与实践,与之前的“斗争”在本质涵义、主要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根本性不同。因此,在新时代,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伟大斗争”的理论逻辑,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关键和核心。
“伟大斗争”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回应新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理论关切。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最根本的是针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最核心的是解决由富向强转变进程中各种可以预见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是一系列的具体行动和探索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领导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准备“伟大斗争”,勇于开展“伟大斗争”,善于深化“伟大斗争”,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在新起点上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了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人民面貌焕然一新。比如,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打虎”“拍蝇”“猎狐”,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党心民心军心为之一振,社会风气全面好转,党的领导力、号召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作关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力度,中国的吸引力、向心力、感染力、亲和力、影响力显著增强,为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愿景提供了现实支撑和现实样板。
“伟大斗争”始终围绕强化思想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与国外一些动荡动乱地区相比,国内很多人常用“岁月静好”来感慨现实生活的宁静、安逸。岁月之所以静好,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为国家民族人民“负重前行”。他们既做好了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斗争准备,也在内心深处牢固树立了敢于斗争坚决斗争的思想意识。正所谓“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我们不仅要有斗争能力,更要强化斗争意识,特别是由于长期在国内和平环境下搞发展,社会上不少人都存着比较严重的斗争精神不足、斗争意识薄弱、斗争能力欠缺等各种问题和现象。因此,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把强化斗争思想意识作为重要方面,必须在党内外加强斗争思想意识的引导教育,做到“满弓如月,引而待发”。
“伟大斗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伟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我们党在新时代进行的“伟大斗争”是为了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为了谋求和增加更多民生民利的重要福祉,这是进行“伟大斗争”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可以说,新的“伟大斗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与使命担当紧密相连、与民族复兴密不可分,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植根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和执政之基。在进行“伟大斗争”过程中,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阶级基础、民意基础和力量基础,汇聚成强大的实践动能和行动力量,从而赢得“伟大斗争”的不断胜利。
三、“伟大斗争”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
在新时代,“伟大斗争”的对象范围广、领域宽、层次多,表现为多种各样的形式,呈现出多元各种特点,与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所进行的“斗争”形式相比,斗争形势更加复杂,斗争对象更加多样,斗争方式更加巧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知“伟大斗争”核心本质、准确把握“伟大斗争”复杂多样形式,深入推进新的“伟大斗争”,进而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从斗争维度来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斗争领域来看,涉及资源归属、货币较量、市场竞争、思想交锋、网络争夺、腐败侵蚀等四面八方,你来我往,此起彼伏;从斗争范围来看,涉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网内网外等里里外外,鱼龙混杂,真假难辩。但是,无论新时代斗争形式如何多元、多样、多变,对于我们党来说,“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9]主要还是重点把握、积极应对以下五个方面的斗争准备。
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坚决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任何政党任何国家都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衰败消亡,总是从思想领域的混乱、动乱开始,总是以丧失意识形态领域主动权渐次显现。在当前“一球两制”“一超多强”的时代背景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着既相互竞争又互相合作的客观现实,特别是在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两种属性社会制度、两种类型主权国家的综合竞争相对激烈。党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告诫全党,进行“和平演变”、搞乱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思想文化、瓦解无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是少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不会改变的既定战略和一贯策略,对此,全党必须要保持高度警觉和政治清醒,绝不能在思想领域的较量竞争中败下阵来,绝不能削弱放弃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坚决同肆意歪曲、贬损抹黑、恶毒攻击党和国家思想理论的错误言行作斗争,坚决捍卫党和国家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勇于革新,永不僵化,坚决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底线。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从现实来看,人民群众期盼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追求公平正义,人民群众要求公平正义。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和使命,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因此,捍卫社会公平正义,更是我们党的神圣职责和执政伦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少数一部分人、一部分群体利用社会变革转型时期的“空档”,利用一些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的“空窗”,获得了一些固化利益,形成了一部分利益群体,成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绊脚石和障碍物。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必须坚决冲破思想观念的桎梏,必须坚决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坚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坚决守住社会公平正义原则底线,让广大社会成员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刮骨疗伤,壮士断腕,坚决消除党内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腐败变质,是执政党的最大危险,也是亡党亡国的必然征兆。反腐败斗争,关系到民心的亲疏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一场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伟大斗争”。每个党员干部必须明白,我们的一切权利来自人民,要权为民所用,要接受人民监督,不是利益寻租的工具,不是作威享福的条件,更不是服务个体的手段。任何腐败变质的行径,既不为党纪国法所许,更不为人民群众所容,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除了党内少数腐败分子自身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甚至变异而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之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从未停止利用一切机会渗透、拉拢、腐蚀党的一些领导干部,期望这些领导干部滑向背弃信仰、腐败堕落、危害国家、离弃人民的深渊,甘心情愿做西方敌对势力、颠覆势力、竞争势力的“潜伏者”“应声虫”。因此,全党要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决铲除腐败分子,持续实现反腐败斗争“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大力营造海晏河清、山河明朗的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维护团结,推动统一,坚决打击危害国家民族利益分裂势力。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一起,创造了中华民族璀璨辉煌的昨天、迎来了繁荣昌盛的今天、实现着伟大复兴的明天。可以说,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民族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所在、根本福祉所依、根本前途所系,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难以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但是,总有那么一小伙个人、一小撮势力,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置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心愿于不虑,冒天下之大不韪,在一些国外敌对势力或明或暗支持下,打着宗教自由、民主自由、言论自由等幌子,利用“台独”“藏独”“疆独”“港独”等分裂势力,想方设法破坏中国安定团结的良好政治局面,处心积虑阻扰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统一,不遗余力遏制中国富强兴盛。因此,对于形形色色的分裂势力,我们必须进行坚决斗争,坚决维护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彻底阻止境内外各种分裂势力“分化”“西化”“独化”中国的图谋和行径。
进退有据,动静相宜,坚决回击西方强权势力无理干涉。环顾全球,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已经是时代大势、历史必然。我们历来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而不是恃强凌弱、以大欺小,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但是,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守着零和博弈意识不变,习惯“世界警察”角色、追求“长臂管理”位子、沉溺“唯我独尊”迷梦,在世界一些动荡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地区煽风点火、无事生非,想着把中国周边搞乱,盼着把动荡地区搞糟,趁着动荡混乱浑水摸鱼、坐收渔利,实现其不可告人的自私自利目的。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推动者和维护者,既不惹事,更不怕事,时刻做好同西方强权势力无理干涉的斗争准备。
四、“伟大斗争”明确适应斗争形势的原则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1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依然面临许多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犹豫彷徨没有出路,踟躇停滞只能倒退,唯有直面矛盾、直面问题、直面风险、直面挑战,牢固树立敢于斗争的决心信心,切实增强善于斗争的本领能力,深入推进新的“伟大斗争”,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切实增强斗争意识。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危机就是没有危机意识,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犹言在耳,“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鉴戒发人深省,没有斗争意识,淡化斗争品格,缺乏斗争能力,空想岁月静好,不能负重前行,历史与现实会给出惨痛结果和苦难代价。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方针指引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以自身实力的不断增长维护了世界和平并为国内赢得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由于长期处于和平发展环境,不少人觉得世界很平静、斗争已远去,产生了不想提斗争、不敢提斗争、不愿提斗争的错误思想和狭隘认识,对客观存在的斗争情况不了解、不清楚、不知道,造成斗争思想淡薄、斗争意识淡化。这是非常值得警醒,也是非常危险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党全社会必须切实增强斗争意识,牢记使命担当,在斗争中化解风险矛盾挑战,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不辜负使命。
坚定树立斗争信心。斗争就是较量,较量就会有高下。斗争中的勇气、胆识来源于底气,而底气是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党自建党以来,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革命斗争到长期执政,从默默无闻到走进中心,敢于斗争、勇于斗争的信心始终相随相长、相伴相生。无论条件艰苦、力量弱小也好,还是不断强大、实力大长也罢,我们始终坚定树立必然胜利的信心,并化为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力量。由于社会结构深度调整、社会利益群体日益分化、社会思想诉求逐渐多元,社会上部分人从自身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在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不明、思想不清、行动不力,喜欢转弯抹角、虚与委蛇,热衷打太极、搞游击,善于遇事则推、逢难就躲,其核心本质是怕牺牲个人利益不愿斗争、丧失原则底线不敢斗争、缺乏应对风险挑战能力不会斗争,集中表现为斗争信心不足。然而,斗争就会有牺牲,斗争就得去舍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的期盼高于一切,历史的使命重于泰山,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是光明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必将取得斗争的最终胜利,这就是我们的斗争信心之源。
努力锤炼斗争本领。斗争是一种精神,斗争是一种品格,斗争是一种状态,斗争更是一种行动,要在实践推进中细化、实化、深化,否则只能陷于空谈清谈而无实质意义。就目前现实而言,我们党增强斗争本领、锤炼斗争能力、增长斗争才干,主要包括内部全面深化改革和外部应对风险挑战两个主要维度。改革40 年来,容易改、能够改、可以改的基本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仗、难仗、险仗,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亟待解决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长期性问题,必须以破釜沉舟、一往无前的斗争意志和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斗争状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着力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同时,就外部环境而言,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呈现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新自由主义等外部干涉挑战,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我们必须“不惹事、不怕事”,在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守底线、绝不退让、斗争到底,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全面加强斗争领导核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历史与实践早已证明,没有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强有力、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可能顺利推进、稳步前进。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是事关全局、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伟大斗争”成败得失,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决定性、关键性、核心性力量。面对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必须全面加强党要管党、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切实做到“打铁就是自身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严格遵循“打铁必须自身硬”根本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取得了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为集中体现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进展和重要成就。同时,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起,通过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和提升,使每个党组织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强化,使每个党员苦干实干的斗争精神状态不断强化,敢于直面、勇于解决和善于应对党面临的各种问题矛盾,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强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建设,使党始终是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强领导核心。
发展未有穷期,我们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奋斗不懈怠、坚决斗争不停顿;实现伟大梦想,我们一往无前,始终苦干实干、推进伟大斗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最伟大梦想。当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这一梦想,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能力实现这一梦想。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没有伟大斗争,我们不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不会发生历史性变化。我们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有着坚实的历史逻辑、缜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的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1]“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为了实现伟大梦想,我们就是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推进新的“伟大斗争”进程中永葆生机活力,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潮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