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以“图形中的规律”教学为例
2019-03-15王芳菲
王芳菲
(灵璧县东关小学 安徽宿州 234200)
新的课程标准中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表现为数学学习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用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本源是生活,小学数学内容都是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当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数学问题;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一切正是我们需要的 “核心素养”。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本文结合多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图形中的规律”这一节课,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愉快教学,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就是同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方法来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需求,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在“图形中的规律”这一课的导入环节,几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各不相同的导入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师一:课前,老师播放音乐,让学生听音乐打拍子,了解音乐的节奏是有规律的,然后揭示主题——图形也有规律。
教师二:课前让学生跟着老师打拍子,学生通过活动,从中感知自己打的拍子是有节奏的,然后揭示主题。
教师三:出示一连串的数字,让学生玩猜数游戏。如:2 4 6 ( ) ( )。老师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填法,并让学生说出填写的理由。通过填数,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中有规律,图形中也有规律。
这样的情境创设轻松自然,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更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巧设问题,引领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知识
在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我们还要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并尝试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图形的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用小棒连续摆三角形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图形中的规律,教师让学生摆的三角形从少到多,让学生产生探究规律的强烈需求,并让学生体会到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出规律后再解决复杂的问题,从而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用心引领,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散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数学知识比较直观,而有些是比较抽象的。对于比较直观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多数学生是无法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及学习经验,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来引领学生。如在教学“图形中的规律”时,通过小组活动:探究用连续摆的方法,摆10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计算?并从中找出规律。反馈交流时 ,结果得到了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一个三角形不变,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3+2×9=21;
②先摆一根小棒,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 1+2×10=21;
③用独立摆三角形所用的根数减去重复边:3×10-9=21。
老师:摆10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你们会算了,摆100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你会算吗?
学生用这三种规律中自己喜欢的规律进行计算摆100个三角形所用的小棒根数。
老师:如果摆n个你还会算吗?
学生1:3+2×(n-1);
学生2:1+2×n;
学生3:3×n-(n-1)。
由此可见,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观察发现能力也不一样,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探索的规律也不一样。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数学语言描述——抽象归纳出字母公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四、类比迁移,拓展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目的是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类比迁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图形中的规律”教学中,当学生归纳出图形中的规律后,老师设计了几个这样的数学问题:
1.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问题:一共有37根小棒,能摆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你会算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汇报。
在探索了连续摆三角形的规律后,学生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这同时也是对规律的验证。
2.举一反三,类比迁移
(1)探究连续摆正方形中的规律。
(2)观察比较:连续摆正方形和连续摆三角形的规律有什么异同点?
(3)总结:规律不完全相同,但思考方法是相同的。
用类比迁移的方法研究连续摆正方形的规律,并通过比较连续摆三角形与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规律,拓展应用
问题:一张桌子可以坐4人,两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可以坐6人。3张拼在一起的桌子呢?4张呢?5张呢?
通过该题的练习,学生感受到运用图形中的规律也可以解决“几张桌子可以坐多少人”这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五、认真总结,学会反思
经历让人丰富,反思让人成长。每当教学结束时,我们都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过程,这时的反思既是对知识的回顾整理,也是对教学方法的总结,更是意志品质的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思考。在“图形中的规律”这一节教学结束前,老师是这样总结的。
老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问题?说说你自己有什么收获?
“图形中的规律。”
“遇到复杂的问题,从简单的入手开始研究。”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发现连续摆图形中的规律。”
“我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遇到复杂的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开始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图形中的规律。老师相信,只要大家善于观察、用心思考,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图形与数的规律。
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认知体系,有利于提升学习水平。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思考,让学生用心去经历和感受,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