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走进诗意语文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2019-03-15罗明霞
罗明霞
(合肥市南门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优秀古诗文蕴含着我国历代先哲闪光的智慧,字里行间流淌着古风诗韵的旖旎时光,闪耀着熠熠生辉的中华美德,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深厚的文化精髓。小学阶段渗透古诗文教学,正是塑造学生、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最佳时段。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领会古诗文中优美凝练、意蕴丰富的文字,还要让学生感悟文字背后深刻的思想内涵,更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浸润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以实现学习古诗文所应该获得的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
优秀古诗文内容纯正,丰富多彩,有赞美祖国山河的,有记述坎坷经历的,有阐发深刻哲理的,有借物抒怀言志的,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学生浸润其中,吟咏体味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意境美,无形中受到美的熏陶,荡涤心灵,提升品格。
一、了解作品背景,知人论德,树立榜样
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还应注重对文本的挖掘和解读,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让学生在获取文本知识的同时,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与洗礼。例如,在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简介杜甫的人生经历,在学生理解作者人生遭遇、思想性格、理想抱负以及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中“欲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景,也能更好地理解杜甫的爱国情怀与人格魅力。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示儿》,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如果学生了解到在陆游两岁时北宋灭亡,直至他即将去世时,北方大好河山仍旧未能收复,驱除强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诗人心中始终坚定不移,便能感受到诗文沉痛真挚、催人泪下的爱国之情。古诗文中还有许多优秀的人物形象,比如,《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郑燮,《墨梅》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的王冕,这些人物形象极具个性,教师在讲解诗文时,应着重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弘扬其精神品质,以此熏陶、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品质与素养。
二、品味诗文语言,吟咏诵读,体会意境
学习古诗文,诵读是关键。古诗文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讲究句式工整匀称,诵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导学生朗诵时,字词的正音、诗文的腔调、饱含的情感、恢宏的气势、抑扬顿挫的声音以及所蕴藏的意义,都可以以读代讲,让学生读中感悟,细细体味诗文的情感底蕴及生命内涵,感受诗文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只有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深意。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前六句描写古原上的野草,写自然界有枯而荣的现象,后两句写人间的离愁别绪,自然界四季轮回,由枯而荣,人间却是离愁别绪,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面对即将远行的故人,诗人仅仅用了五个字“凄凄满别情”来表达心中的千思万绪、愁肠百结,希望远行的故人能像原野上那极其渺小却又坚忍不拔的野草,历经千般困苦、万般折磨,仍能顽强乐观地生活下去。诗文是一曲野草颂,更是一曲生命的赞歌。当时的白居易年仅十六,虽然是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写的是令人感伤的送别,却充满了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由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坚强、坚韧、坚毅的精神品格,“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成为千古绝唱。全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令人深思,耐人寻味。
三、激发学生想象,诗外延伸
头脑风暴法之父奥斯本曾说过:“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类正是依靠想象力征服世界的。”的确,从某种程度来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学习古诗文,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艺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内涵,同时对想象力的训练具有重要作用。很多古诗文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古诗文中的点点滴滴,根据诗词自由想象,感受古诗文中营造的意境和氛围,体会古诗中文蕴含的意蕴和味道。《暮江吟》一诗,摄取了两幅幽静唯美的自然界的画面,一幅是日薄西山、晚霞铺映的绚丽黄昏,一幅是新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营造出和谐恬淡的意境。学生在想象画面时,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色”画,更是一种“声”画,延伸到最根本之处的还是一种“情”画。想象诗文画面,即使呈现的是静态画面,也会有炫动的效果,那是心被感动了。教学《游子吟》一诗时,为拓展古诗文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我们可以通过思维拓展进行练笔,巧妙利用意境留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课文插图描绘了诗中的母亲在儿女外出前,借着油灯微弱的光,为儿女缝制衣服的情景。学生可以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并揣摩人物内心。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真真切切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古诗文的意境美,需要通过想象来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情景,需要想象来感受,让学生通过想象真正理解古诗文“美”在哪里,“好”在哪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古诗文教学对于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教师需自身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懂得鉴赏古诗文,了解古诗文的经典所在,深情地唤醒学生心中的激情,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古诗文的同时,受到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