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阅读儒家经典的实践方法

2019-03-15汤雪晴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8期
关键词:论语君子儒家

汤雪晴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 安徽合肥 230001)

儒家经典是儒家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几千年来代代相传,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中华几千年璀璨文化的时候,也在潜移默化地感受儒家思想的魅力:仁义礼智信,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民主、法治……这些都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为了弘扬儒家文化,忠实贯彻2016年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成功立项市级课题《初中生阅读儒家经典的实践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笔者在实践方法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一、速读记诵,爱上经典

初中入学第一天,我就在班级里等候学生报到。每位报到过的学生都会拿到一份印有十五则《论语》中的内容的资料,无注解无疏释。我还事先声明,初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就从背诵《论语》开始,看哪位同学背得多、背得准,理解得好,初中第一节语文课就在让学生速读记诵、品味经典作品中拉开了序幕,其深意就是让孩子初探儒家经典作品蕴含的深厚的人文素养。待我们上到《〈论语〉十二章》时,学生结合开学初所背内容,触类旁通,对儒家倡导的为学及提高修养的方法的认识就更深刻了。我想这也许是他们记诵时认真思考的缘故吧——很多学生在回忆初一入学经历时都觉得这是自己最难能可贵的经历,因而形成了对儒家作品最美的初印象!

广泛阅读儒家经典及相关作品,有益于学生增强兴趣、提高古文化修养。课程再紧,每两周我都会带学生去一次图书馆,这已成为学生们最期待的时刻。在图书馆里,我很重视入馆前的书目调查,列好推荐儒家作品,让学生自主选择要阅读的经典作品。安静的图书馆为学生营造了古时书塾般的神圣氛围:有的学生对于丹的作品《于丹〈论语〉心得》爱不释手,有的孩子还阅读了朱熹的《论语集注》《史记 孔子世家》,做了细心的摘抄……在交流环节,学生对于《论语》这一儒家经典的理解更深入了,相互间的欣赏和鼓励又给了那些初始畏难的学生以奋起直追的动力!课下,我会和学生换书阅读,对于那些阅读积极的同学,还赠书作为奖励,其中赠得最多的是儒家经典作品,如《孔子》《孟子》《荀子》等,让他们在心理上把儒家经典作品视为珍宝。

七年级接触孔子,八年级读孟子,九年级学荀子,我们的儒家经典阅读活动开展得有计划、有实效。九年级学业紧张,要记诵的知识也多,我就和学生一起背诵荀子的《劝学》篇,琢磨其中的精彩片段,这是和高中语文学习接轨的一种有效方式,也能在中考前给予学生极好的心理暗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告诉我们勤学的作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暗示我们要学会坚持……很多需要进行的德育教育就这样润物无声地影响着学生,避免了说教的乏味。

寒暑假假期长,我让学生家长帮忙拍摄视频,让学生进行口语展示:背一段荀子的《劝学》,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有的学生模仿《劝学》写下座右铭,借以勉励自己和全班同学,这让家长感叹儒家经典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深刻,对于学习的认识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假期归来,相互之间做点评,对评选出的背诵流畅、感悟深刻、表达生动深刻的同学都赠送了《荀子》一书,这让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二、指导精读,编写教材

初中生因人生经历、阅读积累有限,阅读儒家经典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作为课外阅读的一个重点内容,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给予学生精读指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体会儒家经典的内涵,读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读了《论语》《大学》《中庸》,我发现最经常出现的字眼是“君子”,据统计,《论语》中就有八十多处提到“君子”。我想,但凡发现这一点的人,都会力图通过这些儒家作品,去探究如何做一个谦谦君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申请课题时确立的一个研究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践行儒家思想,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我和学生选择了四则论语进行课堂专项研讨:说一说你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读一读“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等《论语》中的经典论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君子的品性——既拥有庄重的外在形象,又拥有理想的人格内涵;在演一演环节中,学生借助于生活剧探讨怎样做才符合君子的标准;找一找身边的君子。课堂上,学生通过儒家经典,和圣人对话,经历了在精神上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既提升阅读品位,又树立雅正的言行观,这不正是阅读儒家经典极好的实践方法吗?

在有效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课题组老师在细致学习儒家经典的基础上,用了半年的时间编写了五十中学西校的校本教材《悦读儒家经典 乐做儒雅少年》。校本教材分孔子、孟子、荀子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选用了八篇课文。每单元序言部分交代了三位儒学大家的主要思想及成就,正文则将贴近初中生思想生活实际的经典片段摘选出来,加以注释。最重要的是结合我校品质课程及相关校园文化工作,书中列举了很多结合实际生活的故事,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青睐。如孟子这个单元,编写了“仁德”“交友”“事亲”等八篇文章,也选录了五十中学西校学子学习雷锋、奉献爱心等真实的事例,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值得一提的是教材中所配图片中的人物都是学校学生和老师,那些看到自己的或同学的身影出现在教材中的学生分外兴奋,俨然以儒生自居了。有了校本教材,学校的国学社团课程应运而生,结合平日授课,教师对于儒家经典的指导更为有力,也有了抓手,经典诵读活动在师生中落地生根,开展得更为有声有色。

三、小组学习,记录感悟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初中阶段要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讨论的能力。为此,我在班级里划分若干阅读小组,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进行了调配,定期安排一节语文课让小组同学在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情况、阅读感受,交换阅读笔记。这样的方式比起老师的讲解与辅导更为自由和畅快,结合实际谈感受也更为坦诚和深刻。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忱,为学生树立敢于交流、善于交流的榜样,我还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读书笔记,朗读了自己创作的习作《君子之远》,作品发表在《今日蜀山》报上后,我和他们分析此篇作品被编辑看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积极倡导儒家文化,符合主流文学思想,学生对于阅读、写作因此更兴致勃勃了。

每学期,我们会适时开展学习儒家经典小组对抗赛、小组读诵比赛、小组辩难活动,这些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将所学诉诸笔端,也诉之于口,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学习儒家经典的实践方法。

四、家校合作,拓宽渠道

学生在学校内的阅读时间总是有限的,学校内学生对于儒家经典的学习也仅是含英咀华,以片段式、活动式进行的阅读难免让学生窥一斑而难见全豹。为此,我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充裕的假期时间,阅读整本的儒家作品,使之对大方之家有更全面的了解,激发他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畏难的情绪总是有的,为此,我们需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成年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阅历将自己学过的、读过的儒家作品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没学过或没读过的可以和孩子一起读,让孩子充当小老师。在这样的交流表达中学生加深了对阅读的理解,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精神百倍。

王国维读经典讲究“二重证据法”,而借助于那些出土的文物、经典的文献,学生更能深刻体悟儒家经典的精髓。暑假里,可三五学生相约,家长陪同,参观安徽省博物馆,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在参观古文物中领悟古人的礼、义,这样思想上受到的触动比之单纯的记忆又生动得多了。

每学期我们评选的优秀家长里,大多都是这些亲子活动扎实有效的家庭,家长坦言:借助于孩子的阅读找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感觉,在和孩子一起认真细读揣摩儒家经典的时候,对世事、对生活都多了一份清明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对自己的孩子也多了一份赞赏——他们总能想到一些我们始料不及的东西,更淳朴、更有正能量!

立德修身,当读儒家经典;学贵自得,要有适宜的方法。为师者,当实学实行,不发空言,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方显教育之厚重典雅。

猜你喜欢

论语君子儒家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如何读懂《论语》?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论语·为政第二》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