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2019-03-15潘建琴
潘建琴
(宜兴市徐舍中学 江苏无锡 214200)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信息化水平,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信息技术使课堂产生了新的教学形态,在这其中,微课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微课以其内容精、容量小、易教学等优势,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于微课进行课堂教学,让微课在课堂前、课堂中和课堂后发挥教学辅助作用,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师生基于微课环境进行深度互动,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彰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为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挥建设性作用。
一、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1.突破教学重难点
微课虽微,但作用重大。微课在某种意义上,是运用“微创”的教学技术,将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转化为学生的易懂点和易学点,发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转换作用。通常,初中数学教师习惯于对数学重难点天天讲、反复讲,但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因为初中数学较为抽象,而初中学生的认知更多依靠的是形象思维。微课可在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起着催化剂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微课,结合教学重难点,将学生易错处、易惑处、似懂非懂处展示给学生反复看,学生借助于微课中的直观形象、演示归纳和推导生成等画面,可以突破数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从而主动进行深度思考。
2.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无论新课程改革还是当下的核心素养,都强调要改革课堂的教学方式。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来说,就是要改革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反复讲、学生反复练的陈旧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间讨论、质疑、互动和分享,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从而真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和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微课可以作为载体而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师生或生生可以借助于微课手段进行人际讨论和人际对话,师生和生生都是学习的参与者,皆可相互启发,相互探讨,这有利于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精准导教作用。微课平台让师生间零距离接触,师生真正实现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图形旋转”时,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图形旋转视频,之后亲自进行图形旋转实验,这样一来师生在微课的帮助下就能真正实现教和学的深度融合。
3.促进数学生活化
当下,初中数学更多的是在课堂中进行,但微课可以有效利用生活资源、网络资源和技术支撑,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也可将生活知识数学化,打通数学和生活、社会发展和信息资源的通道,构建富有生活味的数学课堂。例如,在教学“三视图”内容时,教师可制作三视图动画微课,模拟工人在车间制作零部件的三维演示,通过定格、翻转和超链接等手段让学生观看微课,产生真实的数学体验,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味,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心和自信心。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开发微课的模拟效能,促进课堂导入
数学看似是符号的世界,高于生活,但实际上数学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无处不有数学。但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囿于环境的限制,只能以抽象的语言进行课堂导入,无法让学生从具象的概念、实物出发,循序渐进地理解数学概念。为此,教师可以以微视频为载体,以动态画面和音效将数学知识变成有温度、有魅力、有惊喜的模拟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心走进课堂。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备课,从生活中选择带有轴对称图形的生活案例进行视频编辑,如蝴蝶、飞机、轮船等。课堂上,学生在观看生活中的数学视频时,既可以看到图形、实物,也可以看到动画、声音等,从而将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激发了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实现了课堂的无痕导入。微课的模拟功能让学生将本节课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2.运用微课的视能转变,筑牢学生基础
初中数学有些概念较为抽象,其逻辑性和关联性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视觉支点帮助学生转化、简化,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运用和迁移创新。微课有很强的可视化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搭起思维的支点,让学生在具象和抽象间进行思维转化,这既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筑牢学生数学基础的手段。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的多变内角”时,教师可将若干几何图形依其内在关系制作成微课视频,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然后放手让学生将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三角形。学生在观看视频时,通过直观体验发现了几何图形变换视角的前后形状,领悟了图形内角的相互关系,从而理性地认识了数学概念,为以后的数学解题、数学运用积累了丰富的“视能”经验和思维方法。其实,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也是其体验数学的过程,数学的空间关系、角度关系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视能体验,形成数学能力,进而在数学化概念的理解中不出差错,在运用时游刃有余。
3.利用微课的解题优势,拓展学生思路
微课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对例题的选择往往遵循“经典、有难度”的原则,以期让学生在经典例题的学习中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然而,很多学生在典型例题的学习中不能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即便教师再三强调重点,学生的思维也相对逼仄。而在微课的环境下,教师可以将例题转化为几个步骤,利用微课可视化的优势对关键环节、关键步骤进行可视化处理,便于让学生回看、慢看,并适时在关键节点按下教学暂停键,师生一道围绕某一步骤进行深入讨论,从而突破例题中的思维盲点,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为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4.借助于微课搭建复习支架,提升效率
长期以来,初中数学复习的主要方式是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后练习,而学生在课后由于没有教师、同伴或他人相助,遇到问题往往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因此,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后练习时往往产生焦虑心理,影响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微课的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指导、视频演绎,提前帮助学生将数学题目中思维支架搭建起来,给学生一个思维的朝向,便于学生自主复习、合作探究,从而有效提升复习的效果。另外,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去,收集学生易错点,制作更正视频微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反思自己的错误之源,同时对他人的错误防患于未然,从而真正在复习中提升自己数学学科运用能力。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新的数学观和教学观,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利用微课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师要结合学情,设计出操作性、实用性强的微课模型,让学生基于微课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教师的启发和点拨下实现数学学习的大提速,真正树立数学学习的兴趣,培育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发展数学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