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
——以合肥市庐阳区为例

2019-06-27王昌余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活动课素养评价

王昌余

(合肥市南门小学 安徽合肥 230001)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合肥市庐阳区现有小学30所,因各校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较少(大部分都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故本次调查以小学3年级至6年级目前处于教学状态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调查对象(这类教师庐阳区大约有150人左右),针对每所小学教师人员不等的现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保证每个学校有相应的调查比例,共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91%。

另外,结合《庐阳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对该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计划、课程资源包、教师教案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并访问了庐阳区公开的教育信息网站。同时,选取20名近几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该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真实信息。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庐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

庐阳区综合实践活动有自己的资源包,资源包包括安徽省省编教材、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各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并结合资源包进行活动设计。庐阳区各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课时2、3节,在课表中呈现,并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区教体局每个学期组织人员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并及时公布督查结果。

(二)庐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

1.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与课程在对话沟通基础上,对课程生成新的理解、阐释课程意义的过程。在对课程认识这一维度调查中,结果显示:60%的教师认为自己对课程理念和目标非常了解,说明教师认为自己有明确的实施理念。但仍有40%的教师不确定,对课程理念和目标感到模糊,所以“一定程度上”理解课程并没有覆盖全体教师。这部分教师在认知上的偏差也可能给课程改革全局带来消极影响。81%的教师不同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设计没区别,可见教师们受新课程理念影响,已经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技能、情感的教学目标。90%以上的教师非常同意该门课程开设有很大价值,尤其在培养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很大作用。这说明教师们在课程的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效,对课程前景持有乐观的态度。访谈中,教师们承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由度,激发学习和探究热情。

表1 教师认识层面相关数据统计表(%)

2.教师专业素养得到很大提升

关于教师认识课程途径,调查显示:54%的教师同意“我经常和别的老师研讨该课程”;70%的教师同意“我会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研读该门课程”;60%的教师同意“我通常读些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辅助材料”。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通过和别的老师研讨课程、研读课程文件和阅读辅助材料等多途径理解课程,使自身的知识素养得到提高。教师已经拥有丰富自身课程知识的意识,具有一定主动学习能力。访谈中,一些教师也表示自己会通过教学反思、阅读书籍、与别人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表2 教师理解课程途径统计表(%)

3.课程实施突出学生角色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7%的教师在所有方面都指导学生,30%的教师自认为在重要方面会对学生指导,63%的教师会对学生有疑问或困难的地方进行指导,没有教师在活动中放任自由。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能够把握住自身在活动中的指导角色,课堂中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较多考虑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关于课堂中学生能支配时间活动内容,调查结果显示:53%的教师让学生自由讨论,11%的教师让学生做实验。这说明教师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活动特点,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和活动中的自我经验提炼。通过收集教师的教案,发现教师会开设一些地区性或学校的特色性校本课程,如庐州探秘、三月赏桃花、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学校在这些特色课程中培养学生探究地区面貌的情怀。

表3 教师对课程实施方面相关数据统计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困境

1.教师教育理论知识不足

专业的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有:①知识素养: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②能力素养:有机联系能力、综合性的实践分析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引导能力,还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素养。调查显示:72%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课程资源开发意识,63%的教师认为自身缺乏多学科组织活动能力。这说明教师对自己的沟通和评价能力很有信心,意识到课程开发意识的淡薄和知识素养的缺乏,所以教师实施课程最大的限制来自自身知识狭窄和教学机智的匮乏。

2.教师群体课程观念淡薄

调查显示:仅有42%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必修课,而广大教师并不接受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形态呈现。这说明教师群体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定位偏离,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受到大部分教师的心理排斥。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校的一门选修课是教师群体的共识,教师对课程的态度没有摆正,教学中就会出现消极和移位。虽然大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意识,但依然有小部分教师对课程认识模糊,表现为对课程的理念、性质和实施范围不了解,忽视综合课特有价值。这部分教师的存在影响了教师群体的课程实施效果,教师群体课程意识淡薄让这门课程实施起来困难较大。

表4 教师认为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选修课调查统计表(%)

3.课程实施存在困难较多

调查显示:69%的教师认为自身知识结构能力难以适应,66%的教师在班级规模较大上存在困难,60%的教师认为社会和家庭支持不够。另外,27%来自领导不重视,36%来自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匮乏;27%活动主题难选,42%学生综合能力差。这表明,除了家庭、社会不支持和班级规模外部困难外,教师还存在资源匮乏、学生素质低、主题难选等大大小小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困难意见比较大,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有:第一,课程在国内发展不健全,由外国引进的这门课程很难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国内超额大班制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第二,教师自身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缺乏创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力。

表5 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困难原因统计表(%)

4.评价机制没有根本上转变

调查结果显示:72%教师认为学校有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和学生),28%教师认为学校没有综合实践课的评价体系。通过浏览庐阳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网站(庐阳区教体育信息网上搜“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看到庐阳区重大的综合实践活动交流活动,例如:学校之间的教学能手比赛、优秀教师选拔赛等。这说明,庐阳区比较强调教师实施成果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评价仍然受到学科评价影响。在对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学校还没有对教师建立一套标准的考核制度,甚至有些学校未对教师进行考核过。

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调查结果显示:60%学生自评,42%教师、家长、学生互评,39%教师采用档案袋评价,69%采用成果评价,30%教师采用期末评活动先进,39%学生课后作业评价。由此看来,全区各校还未建立多元化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方式并没有十分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教师还是采用比较保守的做法,可能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意识相关。

表6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情况统计表(%)

猜你喜欢

活动课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