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连续性文本习作教学的三点思考

2019-03-15张茶轩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连续性习作文本

张茶轩 黄 英

(庐江县沙溪小学 安徽合肥 231500)

一、非连续性文本习作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板块“第三学段”阅读目标第5点中,新增加了这样的表述:“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了第四学段,相应地进阶表述为“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意义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课程标准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我国语文教学界已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不少小语先行者已走在研究的道路上,甚至有了不少的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卓有成效的策略和案例,可笔者发现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习作教学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非连续性文本之于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新鲜事物,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他强调了“逻辑思辨能力”,这也是针对近年我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相对比较弱的现象的一种理论上的指引。我们知道,非连续性文本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具有生活化的特点,非连续性文本来源于生活,适用于生活。根据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规律,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习作联系起来,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习作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情。

在生活中学语文,是“大语文教学观”的思想精髓。《课标》非常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努力,将非连续性文本习作教学这一羊肠小道越走越宽,让它成为交际语境下的习作代言人,将课标理念落到实处。

二、非连续性文本习作教学的资源开发

非连续性文本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新增内容,没有现成的文本教学及习作能力训练。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目前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课文或习作。因为非连续性文本在现有教材中的体现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有一种开发意识,通过整合教材、生活及其他学科资源,促进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互为融合、补充。学会开发非连续性文本习作教学资源,也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较迫切的任务。

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可以多借鉴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由模仿到创新,从无到有,走出一条专属非连续性文本的习作教学之路。以下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1.基于课外阅读活动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写作

近年来,中小学语文界兴起的整本书教学研究,许多老师都在实践,其实其中不乏非连续性文本写作的运用。结合本班同学实际,二年级时我们尝试写话训练。此阶段学生的阅读书籍仍以绘本类最受欢迎。在开展课外阅读时,我向学生推荐了《孤单的小影子》绘本。在课堂上布置了学习单: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理出书中人物,画出故事情节图,并能根据情节图说说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孤单的小影子》讲述了一个小小的影子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主人,一路上遇到了门、椅子、老爷爷,后来他走进森林,认识了小鹿、小鸭子……,最后终于在操场上找到了那个小男孩(小主人),后来他们一起玩耍,调皮捣蛋的故事。这是克莱·赖斯创作的一个简单而悠远的关于友情的故事。课上,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图画、词句勾勒出整个故事的轮廓。这样的写作就是一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训练。到了三四年级,我们还可以用列表、归纳的方式将整本书的内容加以概括、归类、提取信息。如读《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时,可训练让学生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他们去了哪里,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等。这叫统整之法。

在研读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时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将书中的章节、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列表总结,便于梳理内容,将思维条理化。除此外,还可找重点。即找出书中的重点人物,用一定的图表梳理出其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班级共读《草房子》时,可以指导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来理清书中人物关系,再进一步深入了解主人公桑桑。在读完一本书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角色名片,让他们给某个自己喜欢或自认为有特点的人物设计一张名片。其实这也是很好玩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写作资源。

2.利用教材尝试非连续性文本写作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狼和鹿》一文学习时,可让学生完成统计图,以时间为轴,用柱状图展现狼和鹿的数量增加,减少的状况,可以一目了然呈现文章信息,准确、简约。四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完成填表。按老师、特点、原理、结果的项目表格清晰展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从中学会提炼信息,形成观点,还可以课外延伸补充自己搜集的内容,将自己的积累与课本知识对接,学生觉得有意思,也有成就感。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尝试做一些小小的创意探索,让学生完成非连续性文本写作。这方面,全国青年名师何捷老师,曾经开发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明性文本写作》的案例,就是一次非连续性文本写作的实践。他让小朋友为自己写一篇有意思的说明文:按品名、外观描述、要点介绍、相关信息,特别说明这几项来写关于“我”的说明书,结果孩子们脑洞大开,奇思妙想纷至沓来。基于此,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写作2》时,我就做了类似资源开发,为自己或同学、老师、家长等画张像,练习写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

苏教版语文是四年级上册《练习2》的“处处留心”部分,是小芳同学给班主任画了怎样从学校到她家的示意图,并配上了一段文字说明。我认为这种图文结合的训练就是一次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习作。于是,我以《告诉你怎么去我家》为题将这一部分拓展成习作指导课。通过指导,大部分同学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画了示意图,并用文字说明两者结合的方法告诉老师、好朋友怎样到自己家。另外我让学生在完成习作后链接了“我家附近的地名由来”,请同学们查资料,请教家人、朋友,写作时增加了一段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这样在实地家访时,我们就可以多一个去处,不仅为了长见识,也是让他们平时就养成这种了解并关注生活的好习惯,利用语文,运用语文更好地生活。

三、非连续性文本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1.图文结合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我们的生活实际,适当地选择最简单、最贴近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写作材料,让他们一步步成长。例如图与文相配合让学生不觉单调也乐于接受。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编一编,创造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作品。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去观察生活并理解生活,循着童心的小径去寻找作文。在不知不觉中,让非连续性文本写作一点点萌芽并渐茁壮。

2.比较评价反思策略

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开天辟地》一课时,课余我让学生搜集了一些关于各种神话故事的资料,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聚集在一起。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并归纳出它们的纵向和横向异同点,让学生完成写作,并试着让他们从中学会归纳与评价。如《开天辟地》课文内容与古文版内容描述是存在出入的。到底哪种更合理呢?我们要学会思辨,由此学生可能产生灵感写出自己的感受。还可比较国外的《创世纪》,领略中外文化的差异,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更多的反思与评价能力。这种比较、评价、反思会激起学生思辨和源于童真的表达,童言无忌,爱好表达更有利于习作教学的开展。

3.创设情境,真实交际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至于写作,最好要在实用方面下功夫……为适应生活上的需要而写作。”非连续性文本是信息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未来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文本形态。吴立岗先生也曾指出写作即是交流,以读者为中心,为了交流而表达,也是当下作文教学的主流。学生写在作文本上只给老师看,而把作文交给他的交际对象看,效果很不一样。如前面所述,让学生画出去自己家的线路图并配文介绍。这样作品是有了,但我们应创设真实的家访或同学来访的情境,带上作品去实地走一趟,让非连续性文本写作成为学生真实交际的有力凭借。学生写起来一定信心十足,为了达到实用目的,作品一定会倍加用心。这样学有所用,学得轻松,习作就不再难了。

社会越发展,信息越多元化,网络阅读、资料检索、出行指南、购物订餐、地图线路、公交指示……非连续性文本已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交际需要,是我们研究非连续性文本作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语文成为 “实践性”课程的原因。

让课堂与生活相遇,让我们在非连续性文本的羊肠小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踏实。

猜你喜欢

连续性习作文本
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解的非线性连续性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例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连续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习作展示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