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规划策略探究

2019-03-15符高翔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

安徽建筑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村庄规划

符高翔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22)

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作的快速推进,我国乡村地区人口逐渐减少,空心村现象日渐突出。人口流失和发展乏力致使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村庄聚落、人文环境等均呈现出衰退现象[1]。要改变日渐衰退的农村面貌,就得在乡村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人才、产业、生态和文化等方面的振兴,关键在于乡村建设。然而,目前的乡村建设现实不容乐观。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处延伸,一座座村庄改头换面,千村一面,引发了各种乱象。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如何建设,乡村如何规划成为当务之急。

1 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规划指引

目前,有些乡村建设无规划,想建哪就建哪,甚至毁坏耕地用以建房,新建房屋横七竖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房屋建筑形式缺少规范,高矮大小不一,外观五花八门,风格各异。房屋建设没有与本村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相结合,失去了原有的乡土特色。盲目拆毁有地方风格的老房子,导致传统村落逐渐消失[2]。有些乡村规划编制简单,在挖掘村庄自然、历史人文和产业元素方面不到位,没有突出村庄的文化底蕴;有些乡村根据上级要求,多次编制规划,实施起来无所适从,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此种乡村规划势态造成对乡村建设缺乏系统的深入研判,存在空间规划不科学、设施配置不到位现象。

1.2 基础设施薄弱

近年来,各级政府均加大了对乡村水电路等设施的投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部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有些乡村的道路、供排水、环卫、公共服务等设施还不完善,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尚不能满足。部分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往往没有经过仔细调研,多属于标配,造成设施建成后不能满足民众需求、使用效率不高或被闲置的现象。乡村基础设施缺乏和双基建设不经济同时并存。

1.3 私搭乱建较多

农村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偏低,规划和法律意识淡薄。多数村民根据自身需求,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随意搭建房舍。而村两委又对乡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乡村建设管理不严,导致私搭乱建成为普遍现象:圈地变成自家后花园,门厅外延扩建停车库,沿边搭棚盖小房。私搭乱建造成村容村貌严重受损,美丽乡村建设困难重重。

1.4 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多数村落配备了保洁员,或将村级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承包给了第三方公司。经过环境卫生治理,乡村总体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村落的房前屋后、入户路两侧、河塘沟渠等细部还存在“脏乱差”现象。同时,污水直排、垃圾乱扔、柴草乱堆等现象还未得到彻底根治。最终造成乡村环境卫生总体情况良好,细部背角处环境卫生堪忧现象。

1.5 地域文化缺失

当前多数乡村建设趋同现象严重,村庄个性特色逐渐丧失。部分村庄特色在建设中被淡化。一些地方摊大求洋、风格单一,农村特色风貌不强。有的村把村庄整治理解为“穿衣戴帽”,仅对建筑进行粉饰,其原有风格没有变化。往往一个村里,既有传统民居,又有现代建筑。而现代建筑往往又中西风并行,建筑风格各异。有的村对传统村落保护不力,造成传统村落在建设过程中被拆除、被毁坏,或者改变了原有格局,改成为了新村,失去了传统味道。村中中西建筑并存,传统和现代建筑共生,各村建筑风貌雷同,地域文化丢失严重。

2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规划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建设应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美化乡村建成环境,弘扬乡村文化,并对无序建设行为和规划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约束和引导。要将乡村土地、劳动力、已有条件资源化,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方式推进乡村建设。要建设,先规划。规划就是对乡村建设的预判和谋划。因此,乡村规划应以“特色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整治、地域文脉传承、建设行为控制”为规划思路,并将其贯穿于乡村规划建设全过程。只有这样,乡村地区才能实现全面振兴。

3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规划策略

3.1 强化空间规划引领

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乡村的多个建设领域,其中主要包括乡村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多项建设内容[3]。乡村建设必须要有空间上的规划。空间规划是基础性的东西,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乡村建设的成败。乡村规划不仅仅是村庄的整体规划,还应包括建设用地规划、住宅建设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生态景观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等内容。乡村规划要实现多规协调、相互融合。乡村规划应符合当地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等要求。房屋建设要与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实现有机衔接。乡村规划建设既要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又要具有地方风貌特色,更要塑造出宜居的人居环境。

3.2 细化建设导则指南

乡村建设涉及面广、工程复杂,用传统自上而下板块式的规划很难具体指导乡村的各项建设活动。拟定乡村建设导则,分门别类地指导乡村建设,是精准指导乡村建设的一种空间管理手段。一般情况下,建设导则可分为三个层面,具体内容如下:

整体引导。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乡土特色、保障村庄安全、满足现代化生产生活要求、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原则下,从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入手,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乡村建设体系。既要制定乡村建设目标、把握发展定位,又要在总体层面提出乡村建设的具体内容,以及原则性和总体性的要求。在把握乡村建设方向和内容的同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与意见,以便整体控制和引导乡村建设。

分区管控。为了便于乡村建设的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村域的不同地形地貌、交通、资源禀赋等条件,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不同的功能要求,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各项设施配置需求,梳理规划分区,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4],明确乡村风貌、产业发展等功能区域,确定各区建设重点和内容,制定各区发展目标和建设导则,有针对性的提出各区保护及控制要求,以便分区管控和指导各区乡村建设。

要素控制:针对村域内的山水田园、河湖水系、村庄环境、农房、庭院、河堤、桥梁、道路、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编制详细的控制方案,图文并茂地明确其建设形式、规模等控制要求。根据控制要求,对乡村建设要素予以管理和实际操作。

3.3 突出项目谋划支撑

乡村建设是以项目的组织实施为基础。没有项目的实施,一切规划和导则都将流于形式,最终成为空谈。本着“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以资金撬动建设”[5]的乡村建设理念,要将规划内容和建设愿景转化为具体可以实施的项目,使项目成为规划实施的有力支撑。同时,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时序和重点,对项目进行分类排序,构建乡村建设实施项目库。按照乡村建设的既定要求和目标,拟定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根据现有资金或年度财政拨付情况,分年度组织实施项目。通过项目的组织实施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3.4 加强产业规划指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产业兴旺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振兴乡村。要实现产业发展,首先要进行产业规划。产业规划的目的是,对农业提出详细的规划引导;对工业的布局、环境影响、产业方向等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发展方向提出控制要求。产业规划要研究乡村现有资源禀赋,要根据现有条件进行产业选择,要选择合适区域对各种产业类型进行空间布局,并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实施措施和建议。乡村产业要重点发展高效和生态农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业;有工矿、商贸、旅游基础的乡村,要利用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和乡村工业。丘陵和山地型乡村,应重点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

3.5 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没有地域特点的乡村是没有特色的乡村,没有文化底蕴的村落是没有灵魂的村落。要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记得住乡愁。乡村建设就要把乡村文化挖掘出来,把特色彰显出来。只有地域文化显著和个性特色突出的村落,才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通常情况下,乡村文化特色多通过村庄风貌、乡村建筑和文化传承来体现。要保护乡村肌理和山形水势。要统一村庄色彩与风格,乡村建设要与周边山水田林环境相协调。要重点打造村庄入口、公共活动场所、关键节点等重要风貌载体。乡土化绿化空间,突出地域特色。深入研究乡土建筑特点,提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方案,细化建筑色彩、材料、细部、门窗等要素。提出绿植、铺装、农具等元素建议。整治老旧建筑,统一建筑风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抢救传统村落和建筑,建立档案,拓宽利用渠道。扶持文化传承人,强化文化传承。对地域和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传承和丰富,丰富文化场所,提升文化活力。

4 结语

现阶段,部分乡村地区存在着老龄化、空心化、人居环境恶化的衰败现象。为应对这一现象,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景象为广大农民所期盼。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只有科学有序的推进乡村建设,而乡村建设又需要科学的规划引领。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最重要的是思考未来乡村振兴后的景象,我们要塑造怎样的乡村面貌,进而朝着这一美好愿望,化解当前困境,寻求解决思路,探索规划策略,以便创新乡村建设的规划理念和方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村庄规划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村庄在哪里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