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考

2019-03-15傅前君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19年2期
关键词:管网安徽省污水处理

傅前君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一体化推进安徽省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求确保2020年省内全部乡镇政府驻地和美丽乡村中心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并完成自然村240万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

安徽省目前有近乡镇1249个,行政村14787个,截至2017年底,安徽省户籍人口7059.2万人,城镇化率53.5%,可见农村人口在安徽省人口结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各级市、县政府积极推进辖区内的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使得农村污水处理率逐年增加,受制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省内不同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效果差异很大。

1 农村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三大革命”的推进效果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尚未出台适合我省的处理排放标准

因为国家和省内还没有出台针对农村的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目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大多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造成各地方确定处理工艺和建设标准缺乏合理依据,工程的设计、评价指标多种多样。

②缺乏科学的决策系统,治理理念欠科学,治理模式需优化,收集系统不规范,处理工艺难以选择。

省内农村污水南北区域差异大、排放点分散、规模小、水质浓度低,选择适宜的工艺路线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缺乏科学的评价系统,造成技术与工艺选择上存在过度设计和随意性。

③运维管理粗放,保障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根据调查结果,许多已建成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维护不正常,由于长效运营无保障、监管机制缺失,只有约2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能够正常运转。很多项目都存在只重视建设,不重视运营的状况。

④没有适合农村特点的管网设计规程。

污水收集是污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效果,目前我省普遍采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指导农村污水管网的设计,但农村与城市的居民污水排放方式完全不同,造成管网建设与农村现状不符。一味照搬城市设计规范,既增大了投资,也没有达到收集效果,从而产生诸多浪费。

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农村污水治理包括乡镇和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污水治理技术的选择主要遵循“因地制宜、接管优先、分类处置、资源利用、经济适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当前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

①城市污水系统收集区域集中治理

靠近城市或乡镇规划区的农村,通过建设污水管网,收集沿线各农户污水,然后集中输送至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而对于管网建设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的乡村,则采用相对集中的污水处理模式。

②村落污水集中就近治理

村落污水集中就近处理方式是根据村庄自然条件和原有基础设施,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农村内住户的污水,并集中到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③分户原位治理

主要是指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生态处理等形式将单户或几户的污水在村民的房前屋后就地处理。

3 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村污水的生态低碳治理

推动农村污水治理首先需要按照《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方案》的要求,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优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布局,因地制宜的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指导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在农村污水治理思路上,应建立生态低碳环保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统。不应将农村污水视为污染源,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要把来自于自然的资源回归自然,放回到它应该存在的地方,那垃圾也就不是垃圾、污水也就不是污水,这才是最好、最科学的处理方式。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的开展,旱厕已逐步被水冲式厕所取代。而化肥的日益大规模使用,使人粪尿不再被视为重要的农家肥料。因此,在农村污水治理理念上应优先考虑粪尿资源化利用,鼓励居民将处理后尾水回田,既从源头上减少了向水体中排放氮、磷,还能将氮、磷变成有机肥料,实现一种生态循环、回归大自然、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生活方式,也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我省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间差别比较大,而且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居住习惯的差异也导致污水收集管网不能单一化。污水管网系统设计方面,应该因地制宜的建立针对性设计、规范化施工,实现应收尽收的农村污水收集系统。污水管网的厂站、主干管、支干管和接户管应同时设计、施工,并且高度重视入户管施工,从而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水量及水质。

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上,应实事求是,选择低碳节能、出水水质稳定的工艺。一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四个环节。

①预处理通常采用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格栅、筛网、沉砂池、砂水分离器等工艺,其主要作用是除渣、去除大的漂浮物、沉砂等,农村污水的预处理设施一般采取合建的方式。

②生物处理系统是污水处理系统的关键单元,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氧化沟、A2/O、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等)、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等)、膜生物反应器(MBR)。

③深度处理的目的是对生物处理后的出水进一步去除有机污染物、SS、嗅味等,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膜过滤等工艺单元,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工艺单元组合。

④污泥处理主要目的是妥善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根据乡镇实际情况,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可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统筹处置。乡镇附近有垃圾填埋场的,可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填埋处置。乡镇纯生活污水处理的剩余污泥应以就地农业利用为主,处置方式可采用好氧堆肥、厌氧堆肥等,堆肥后农用的应达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键要根据镇村的功能、人口、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气候、排放要求和经济水平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维护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廉、工艺流程简单、有效的处理工艺。

4 以模式创新推动农村污水治理与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结合

推行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接管优先的技术治理模式,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的长期化、有效化,推荐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模式。

按照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财建[2017]455号),以全面实施为核心,在农村污水处理领域全方位引入市场机制,推进PPP模式应用,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短板的农村污水处理领域也是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重要领域。

鼓励城乡统筹与区域整体推进。针对农村污水处理规模体量偏小、分布较为分散的特点,采用城乡一体、厂网一体、供排水一体、以整县区为单元整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现规模化经营。

建立污水垃圾处理农户缴费制度。逐步加大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资金投入,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积极推进污水处理领域财政资金转型,以运营补贴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加大对治理成效显著地区的奖励,实现从买工程向买服务、买成效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5 以方式创新推动农村污水的设备化、标准化及规范化治理

在标准规范的制定方面,应编制适宜安徽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建设、设备制造标准、规范、运行维护、监管规程,让农村污水治理的设计、建设、运行有章可循。在排放标准上,应从农村实际出发,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水环境功能重要、环境敏感地区的环境要求标准要从严。位于其他地区的新建设施执行其他级别标准。

6 以机制创新推动农村污水治理的建设、运维、监管的市场化及村民参与

①农村污水治理技术保障机制

安徽省自北向南依次是平原、丘陵、山地,饮食习惯、气候、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切合地方实际的选择处理技术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省在农村污水处理中采用的技术种类繁多,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工程的实际出水效果差异巨大。凸显了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体系、完善的法规和污水处理设施与设备的认证与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②农村污水治理的资金保障机制

污水处理成本主要包括建设成本、监管成本、运行成本。针对这三部分成本,建设成本主要由各级政府出资保障;而运行费用由于基本没有建成有效的农村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大部分没有保障;监管成本则几乎不被考虑。应借鉴外省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的多渠道筹措资金,如前文所介绍的PPP模式等。

③农村污水治理体系的长效运营及监管机制

在治理体系的运行维护管理上,应积极推动农村污水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运维,既有利于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也便于环保监管。

7 结语

安徽省总面积14万km2,地域辽阔,南北地理环境及经济水平差异很大,农村居民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农村污水的治理既不能按照城市污水治理的模式,也不能采取统一的农村污水治理模式,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治理模式,实施创新驱动,实现农村污水治理系统“建得起、用得起、管得好”,推进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广大农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管网安徽省污水处理
成长相册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